有業內人士稱,光伏新政中,補貼退坡在行業預期之內,對行業影響還在其次,而對行業影響更大的其實是對指標規模的限制。
近年,光伏行業的經營情況如何,收到的補貼情況相應又如何?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A股光伏板塊重點公司的經營業績和補貼收入情況。數據顯示,近些年光伏板塊的整體經營情況不錯,而行業中收到補貼較多的企業,其補貼資金多被計入應收賬款。
行業集中度提升
2013年至2016年,我國光伏產業鏈成本持續下降。2017年在補貼下調催化下,光伏行業實現爆發式增長,全年新增裝機53GW,其中分布式裝機19.4GW,占比接近40%,較2016年大幅提升。
2017年光伏產業鏈27家公司的經營情況,據光大證券統計,27家相關公司2017年全年總營收達到1807.3億元,同比增長29.7%,凈利潤為130.3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ST海潤2017年凈利潤為虧損24.7億元,為整個產業鏈業績最差的公司。
光大證券在其研報中稱,今年一季度,光伏板塊全部27家上市公司總營收達到374.2億元,同比增長17.4%。
據了解,光伏補貼主要補貼并網電價,資金補貼給光伏發電企業。目前,電站運營企業中既有大的國家發電集團也有民營企業,但以民營企業為主,如協鑫集成(002506,SZ)、正泰電器(601877,SH)、東方日升(300118,SZ)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年報統計出去年收到光伏補貼額最大的5家企業,其中額度最大的是特變電工(600089,SH),補貼額約為7.6億元。
特變電工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孫公司特變電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設的部分項目公司為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在列入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目錄后,與國家電網公司簽訂協議的上網電量均可獲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不過,上述7.6億元補貼資金計入了特變電工的應收賬款,其余4家公司也存在補貼款計入應收賬款的現象。
統計數據顯示,上述5家公司收到的補貼額與其光伏收入相比,占比不大,除特變電工以外,其余4家收到并網電價補貼的企業補貼額均不超7億元,占企業光伏收入的比重均低于7.3%。
記者注意到,除光伏補貼外,光伏企業還存在其他類型的補貼。以太陽能為例,其2017年年報中政府補助項目包括風沙源治理補貼、農業物聯網系統補貼、大棚建設補貼、就業補貼、穩崗補貼等。不過,從政府補貼的絕對金額來看,光伏企業收到的補貼并不多。
綜合26家光伏企業2015~2017年的政府補助數據來分析(數據來源:wind),只有特變電工一家企業在這3年的補貼均超過1億元,分別為4.2億元、3.1億元和2.6億元。不過,特變電工在上述3年的營業收入分別達到375億元、401億元和383億元,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9億元、22億元和22億元,因此補貼金額并不是特變電工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
除特變電工外,只有正泰電器和協鑫集成在2017年收到的政府補助超過1億元,其余企業在2015~2017年收到的政府補助均不超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