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光伏發電正朝著實現平價上網的目標穩步邁進。
12月22日,國家發改委官網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項目價格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降低2018年光伏發電價格。
《通知》規定,2018年1月1日之后投運的光伏電站,一類、二類、三類資源區標桿電價分別降低為每千瓦時0.55元、0.65元和0.75元,比2017年電價每千瓦時均下調0.1元。
此外,針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補貼標準四年來首次下調。通知指出,對“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全電量補貼標準降低為每千瓦時0.37元,比現行補貼標準(每千瓦時0.42元)下調了0.05元。采用“全額上網”模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按所在資源區光伏電站價格執行。
但光伏扶貧項目并不在電價、補貼下調的范圍內。通知指出,為積極支持光伏扶貧,保持村級光伏扶貧電站(0.5兆瓦及以下)標桿電價、戶用分布式光伏扶貧項目度電補貼標準不降低。即村級光伏扶貧電站一類、二類、三類資源區標桿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65元、0.75元和0.85元(2017年標準),戶用分布式光伏扶貧項目度電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
2013年,中國正式實行光伏電站分區域的標桿上網電價政策,并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行電價補貼政策。同年規定,為盡早實現光伏平價上網,自2013年以來開始逐年下調標桿上網電價。
根據各地太陽能資源條件和建設成本,全國可分為三類資源區,年等效利用小時數大于1600小時為一類資源區,年等效利用小時數在1400-1600小時之間為二類資源區,年等效利用小時數在1200-1400小時之間為三類資源區,分別實行不同的光伏標桿上網電價。
彼時,2013年最初的電價標準為每千瓦時0.9元、0.95元、1元。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經歷四年的電價調整,2018年最新的標桿電價已分別下降38.89%、31.58%、25%。
自2014年以來,運營商為享受到前一年的電價政策(因為前一年的電價更高,有優惠),紛紛趕在6月30日之前實現并網,造成光伏行業內特有的630“搶裝潮”現象。
本次通知指出,2018年以前備案并納入以前年份財政補貼規模管理的光伏電站項目,但于2018年6月30日以前仍未投運的,執行2018年標桿上網電價”。這意味著明年又將迎來一波光伏“搶裝潮”。
然而,這可能是光伏行業內的最后一次“搶裝潮”,2019年將徹底告別“搶裝潮”。
《通知》規定,“自2019年起,納入財政補貼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全部按投運時間執行對應的標桿電價”。這意味著自后年開始,所有光伏發電項目不再享受前一年電價政策,所有項目的電價執行標準均按照并網時間來定。但尚不清楚光伏扶貧項目是否在范圍內。
也就是說,只有在2014-2018年期間,納入前一年財政補貼規模管理的光伏電站項目,并于當年6月30日以前投運的項目,可享受前一年的電價政策。
“2019年就沒有‘630’這種搶裝了,”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政策研究部主管彭澎向記者證實,這是國家首次以文件形式作出明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