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棄光限電、補貼拖欠、電價下調、技術進步等各方面的影響下,我國光伏行業當下走到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近年來,隨著一大批光伏領跑者獲批項目的不斷落地與投運,有效推動了我國光伏行業技術的革新升級。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我國光伏產業正向高效、高品質化發展。但就整個行業而言,棄光限電問題、政府補貼拖欠問題以及融資難度大等三大問題不容忽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光伏發電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整理數據顯示,2017年1月份至9月份,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達到42GW左右,增長了60%,其中分布式裝機15GW,同比增長了300%以上。光伏新增規模已經是連續第二年超過了風電的新增規模。
在政策和資本的雙重推動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普通電站、分布式光伏、“領跑者”和光伏扶貧被稱為“四朵金花”。在“十三五”規劃的新形勢下,光伏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與以往相比,今年光伏產業發展具有兩大特點,一是分布式增長確實比較快,二是光伏開發的布局向中東部轉移的趨勢非常明顯。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容量1743萬千瓦,占光伏總裝機容量的17%。分布式上半年新增裝機711萬千瓦,大概是去年同期的3倍。
同時,光伏開發布局由西北地區向中東部地區轉移的趨勢更加明顯。1-6月,華東地區新增裝機為825萬千瓦,同比增加1.5倍,占全國的34%,其中浙江、江蘇和安徽三省新增裝機均超過200萬千瓦。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光伏發電產業分析報告》整理
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來說有以下三點:
首先是棄光限電問題。數據顯示,2016年西北地區棄光電量70.42億千瓦時,棄光率19.81%。其中,新疆和甘肅棄光率均超過30%。
其次是政府補貼拖欠問題。我國光伏發電起步較晚,目前投資光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政府補貼。
第三是融資難度大。由于電站建設資金需求量大、周期長,光伏產業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特別是分布式電站項目。
“十三五”規劃為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受益于儲能技術發展以及電網輸配系統建設逐步完善,光伏發電效率將進一步提高,棄光率也將有所下降,因此長期來看,中國光伏發電發展前景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