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新水泥始創于1907年,被譽為中國水泥工業的搖籃,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北京50年代的十大建筑、北京亞運村、葛洲壩、京珠高速公路,長江中下游數十座公路和鐵路大橋、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均選用華新水泥。
100多年的發展歷程,讓華新水泥對中國的水泥行業發展有著深刻認知。一方面,中國水泥的產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另一方面,中國水泥的生產過于依靠人力,和國外的自動化程度相差甚遠,并且隨著人力成本的大幅度上升,行業的未來將越發具有挑戰性。華新水泥知道,想要擁有一個更長遠的未來,通過數字化轉型以更好地控制能耗、降本增效、擴張業務成為水泥行業的必然選擇。
“這條路不好走,但是必須走”
然而,即便是清楚地知道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華新水泥來說,做出數字化轉型的決定也并不容易。對此,華新水泥數字化創新總監湯峻有著切身體會。
在湯峻看來,對水泥行業這樣的生產制造行業來說,數字化是個兩難的事情。一方面每個人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使用移動支付等數字化產品,非常清楚并享受著數字化帶來的好處。另一方面,一旦想在實踐中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又面臨著來自人才和觀念上的巨大挑戰。
人才方面的挑戰主要在于外界對水泥等生產制造行業的認知偏差,導致行業企業在高新技術人才方面的吸引力先天性不足。比如華新水泥很早就開展了信息化建設,并推出了一系列的信息化解決方案,但外界可能仍把它當做信息化程度較低的傳統公司看待。
與人才短缺相比,觀念上的困難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最大的困難。一方面,生產制造行業的流程、標準業已比較成熟,并構筑了較高的行業壁壘,外面人想突破進來很難,這容易導致行業內部的人缺乏改良的動力。另一方面,華新水泥等企業搭建的重IT資產曾有力支撐了企業的發展,但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它們又很可能會成為歷史包袱,而且“越成功包袱越重,下這個決心越難。”
但這些困難并沒有阻擋華新水泥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決心,因為華新水泥骨子里就充滿了先行者那種探索、創新精神。水泥行業以前是典型的賣方市場,誰生產的更快,誰就能更快地搶占市場,為此,很多企業往往直接采購國外的生產設備進行生產。華新水泥則堅持自主研發水泥的生產設備,從而將其建廠成本降低至同行的30%左右,大大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華新水泥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成功實現從傳統水泥生產企業向綠色環保企業的轉型,并從一家單純從事水泥生產的企業發展成為集水泥、混凝土、骨料、環保處置、裝備制造及EPC工程、高新建材等業務于一體的全球化建材集團,在全國十余個省市及海外擁有150余家生產基地,名列中國制造業500強和財富中國500強,規模穩居國內同業前列。
“我們還是鼓勵生產制造行業堅決走數字化轉型這條路,這條路不好走,但是必須走。”為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華新水泥成立了由總裁李葉青直管的數字化發展委員會,以及為該委員會提供智能化生產支撐的數字化創新中心,湯峻便是該中心的負責人。“這取決于總裁及公司管理層的決心和魄力,如果大家下定決心去做的話,還是能闖出自己的路來。”
華為云讓華新水泥無憂上云
華新水泥在數字化轉型方面設置了從商業智能化到工業智能化再到無人工廠數字化的實施計劃,商業智能化是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
華新水泥擁有大量的子公司,日常經營中涉及到龐雜的業務環節,傳統的集中式的機房建設已不能很好地支撐其經營管理。商業智能化就是要實現管理層面的信息集成化,即打通集團與子公司之間,財務、營銷、采購、物流等各個業務環節之間的壁壘,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從而提高經營管理效率。而工業智能化,則是在未來使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惡劣環境中替代工人進行工作。
核心系統云化是華新實現兩個“智能化”的基礎。上云過程中的安全問題隨之擺在華新水泥的面前。眾所周知,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就是一個企業的命脈,一旦數據出現問題,都將對企業的運營造成很大乃至致命性的影響。對華新水泥這樣的集團性企業來說,安全更是重中之重。通過對比多家云廠商,華為云的安全、可靠讓華新水泥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2019年9月,華新水泥牽手華為云,邁出了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步。從線下遷移到華為云上后,華新水泥與子公司、各個業務系統之間的協同效率將大為提升,華新數字化創新中心系統運維部部長劉哲松說道:“單是每年的運維成本就將節約至少30%。”
百年企業,歷久彌新。隨著商業智能化的實施,華新水泥還將繼續推進工業智能化,即利用AI、大數據分析等智能化的技術提高生產環節的自動化程度,并最終打通商業智能化和工業智能化,實現無人工廠數字化的目標。
華為云作為華新水泥可靠的合作伙伴,將持續提供安全、可靠的云服務,助力華新水泥早日達成數字化轉型的戰略目標。未來,華為云還將基于全棧全場景AI技術服務和鯤鵬云服務,和華新水泥一起,為水泥行業及電力、煙草等其他生產制造行業提供最先進的智能化生產方案,幫助更多行業企業實現智能升級,共享智能時代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