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三屆全球最大的黑客大會DefCon上,一家公司開設了一場另類的黑客挑戰賽,更是設置了高達10萬美元的現金獎金。舉辦方上來就公開了服務器的管理員賬戶密碼,讓所有參賽黑客隨便進出服務器,誰能“偷”走服務器上的用戶數據就算贏。這一看起來像是“任人宰割”的挑戰吸引了600多名頂級黑客參加,但最后所有參與的黑客無一人成功。
這酷炫程度,聽起來是不是很像美劇里的特工組織?
這家公司就是書生公司。它長期為中國頂級涉密機構提供信息安全產品和服務,是市場上唯一一個能夠保證只有用戶才能獲取自己文件的主流云存儲服務商。
它的用戶遍布全國每個省、市、縣和海外100多個國家,包括國辦、外交部等多家頂級涉密的機構,以及中國大陸100%的中央部委、省級政府、銀行和央企。
1996年,它誕生于匯聚了無數互聯網創業者的“江湖夢”的中關村。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但這位書生不僅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而且二十年來從未停止開發最前沿的“武器”。
緣起計算機
辦公中的王東臨
書生公司的CEO王東臨就像是美劇里走出來的那種技術宅天才。纖瘦,淡然,在說到崇敬的人時,脫口而出的是羅素。比起談論自己的創業成功經驗,他更熱衷于講述羅素在哲學、數學、邏輯學甚至于文學等方面的成就。
翻閱王東臨的履歷,可謂是驚人地輝煌。他15歲被保送進南開大學計算機系,25歲時獨立研發出SEP電子文檔技術,38歲時獨立研發了UOML標準,并獲得國際開放標準組織OASIS高票通過。
現在的他身兼數職,既是書生集團董事長,書生云/SurCluod公司CEO,又是OASIS的UOML-X(非結構化操作置標語言)技術委員會主席,還是南開大學兼職教授。在國家一級刊物上發表過邏輯學論文,獲評中國科協“求是”青年科學家,中國軟件十大杰出青年,首屆中國杰出工程師。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
王東臨與計算機的第一次接觸源自于《模擬電子計算機》這本小冊子。相比于還在看畫報的同齡孩子,他卻被這本從父親書柜里翻出來的小冊子深深吸引。
幾天之后,他讓母親幫自己辦了圖書館的借書卡,人生中第一次去圖書館借的書便是《計算機原理》。從此與計算機結下了不解之緣。
十五歲時,他因為數學競賽獲獎被保送到南開大學計算機系,大學時甚至幫同專業的每一個人都改過代碼。四年后,他十九歲,在同齡人正歡天喜地地踏入大學校園,開始享受大學生活時,他拎著簡單的行李,捏著一張車票跑到了北京的中關村。
在這里,他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光,卻看到了計算機的未來。
初到中關村,他曾挨家挨戶地敲開中關村電子一條街上每一家計算機企業的門,希望能找到一個工作——那時他還不知道這些門面店只招銷售,不會通過這種方式招技術人員。
在數不清的碰壁之后,他終于找到了一份市場研發的工作,成為一名“碼農”。過了半年,他被同樓的長城集團挖走,開始從事桌面出版產品的研發工作。
由于業績突出,他很快成為所在子公司的軟件技術負責人,再往后,他離開公司,成為了自由軟件開發者。在平均月收入不過三四百的九三年,他的月薪已經上萬。至此,他在中關村這片科技創新園地才真正地站穩了腳跟。
貼滿回憶的辦公室墻壁
而他所想要實現的,卻遠不只是站穩腳跟。在那個一塊硬盤就要花上上千塊錢的時代,他已經看到了計算機與互聯網帶來的新時代的曙光。
第一個十年:電子文檔&進軍B2B
書生公司的SEP技術衍生的閱讀器
1995年對于王東臨來說是個具有紀念意義的年份——他獨立研發了SEP數字紙張技術,相當于中國版的PDF。并于次年創辦北京書生公司。
SEP 數字紙張技術,讓電子文檔有了包括電子印章、信息安全、 DRM 、打印防偽、電子表單、數據采集與交換等方面獨具特色的中國技術,SEP電子公文是經國家授權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電子文件,解決了信息數字化中的法律難題。它就像CAJ一樣有專門的閱讀器,有虛擬系統可以將其他的格式轉化為SEP格式。
在辦公室工作的程序員們
憑借工作的這幾年在中關村積累下來的人脈,他研發的SEP文檔得到了時任農行技術開發部總經理曹谷崖的認可,農業銀行決定正式引入電子公文技術。因此,過慣了自由職業者生活的王東臨開始著手籌建書生公司。
作過產品市場分析的他,在90年代中期美國出現的互聯網創業浪潮中嗅到了“變革初始”的味道。王東臨在硅谷看到了“走出去”的契機,為此,他需要先在國內邁出第一步。
最能激勵他下定決心的是當年硅谷那個短命卻又無比傳奇的存在——Netscape(圖景)。
圖景導航者
它開發的瀏覽器剛剛出現就掃蕩了市場,成為當時最熱門的瀏覽器,上市的次年利潤每季都能翻上一倍。雖然最后它在與微軟IE的“瀏覽器大戰”中失敗,最后被美國在線收購、解散,但在王東臨看來,這樣的結果絲毫不能掩蓋它的輝煌。“它存在的這四年,創新的內容超微軟三十年的總和。”
這給了他勇氣。畢竟,一個只存續了短短四年就“失敗”的公司,都已經足以在業界掀起滔天巨浪,甚至可以和微軟這樣的“老大哥”抗衡許久。“程序員可以靠代碼改變世界,這給我了很大的鼓勵。”
就這樣,1996年,書生公司誕生,開始描繪“引領社會邁入數字時代”的宏偉藍圖。
為什么會叫這個名字呢?“書生就是知識,公司就是經濟。兩者合一就是知識經濟。”
自1996到2006,在公司的這頭一個十年里,電子公文和B2B是他們的主要領域。關于公司是要發展B2B還是B2C,王東臨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前者。
“盜版問題你是打不完的。而且大部分電子文檔類的服務都是免費的,很少有個人愿意為這個花錢。在2C領域只有殺毒軟件能賺到點錢,其他根本抗不過盜版。”相比于個人,企業為正版軟件買單的幾率要高很多,尤其是對于那些有保密需要的企業。“盜版軟件的風險太大了。”
第二個十年:國際標準&書生騰云
書生云在美國取得的榮譽
雖然有著不容置疑的實力和口碑,但書生公司和王東臨本人都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
2006年,書生進軍電子書領域,經過一年的試錯轉型,終于在一個2B的軟件公司里成功打造了一個2C的互聯網團隊,成為僅次于盛大文學的第二大獨立電子書門戶網站。
2008年9月,王東臨獨立自主研發的UOML(非結構化操作置標語言)獲國際開放標準組織OASIS高票通過,成為中國軟件業第一個得到國際承認的標準。
自認為不善言辭且英語不夠流利的他,跟每一位評委和評委背后的企業溝通、交流,向他們展示自己的技術成果,最終憑借過硬的技術水平贏得了他們的認可。連業界一流企業谷歌、惠普、SUN、EMC、諾基亞、波音、紅帽等都給他投了贊成票。
UOML是一種電子文檔讀寫標準。若把電子文檔比作各種盤,Word、PDF就相當于3寸盤、5寸盤,互不兼容。用王東臨的話說,“我們相當于定義了U盤標準,大家接口都一樣,不管你是什么文檔格式,都能存能寫,用起來方便”。
科技創新之都——硅谷
2010年,剛剛被評為十大青年科學家之一的王東臨懷著對美國商業環境的好奇赴美創業。
來到科技創業者的天堂——硅谷,最讓他感到“賓至如歸”的是硅谷的技術中心和技術驅動原則。在硅谷,優秀的技術人員受到推崇,達到了科學家的水平的技術人員可以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在國內,許多企業家在和他交流時還在“苦口婆心”地勸他要把精力都花到營銷上,不然賺不到錢。“他們讓我要更像個商人,不然就會失敗。這說法合邏輯嗎?”
在赴美之前,王東臨本來的打算是做電腦軟件相關的研發,將更高端的軟件技術輸出到美國;然而,在來到美國后,他才發現原來“天變了”。
“我到了美國才發現現在軟件在IT行業已經被邊緣化了。互聯網都是很古老的概念了——這是移動和云的時代。”他當機立斷,將研發重點轉向了云服務,并一步步將云作為書生公司的主營業務,這就是今天的書生云。
貼滿整面墻的專利證書是創新能力的證明
過硬的技術水平讓王東臨對公司的二次創業十分自信。“真正的技術高手不是做了很多年比別人懂得多,而是從來沒做過的領域新進去后很快就比別人做得好。”書生公司的第一個云產品Surdoc創下了兩年1000萬全球用戶的紀錄,第一次實現了中國IT技術向歐美的逆向輸出。
經過不斷的打磨,書生云已經擁有了SurFS云分布式共享存儲技術和TruPrivacy云數據安全技術兩大“制勝法寶”。前者使得存儲技術的整體性能翻倍提升,成本卻比原來更低;后者的安全性之強悍在黑客大會上那次特別的挑戰賽得到了證實。而云計算的深入發展,也為整個IT基礎架構帶來了新的變革和機遇。
2016年,書生公司在迎來自己的20周年之際,王東臨審時度勢,抓住了“超融合”——這個讓跨國名企爭相涉足、在國內卻剛剛萌芽的領域。在這適宜新生命長出嫩芽的季節,書生云采用超融合技術中標鳳凰創新園數據中心項目,使超融合的應用領域擴展到了大型數據中心,將超融合帶向新的里程。
據了解,鳳凰大數據中心項目投資10多億元,設計存儲容量達1EB(注:1EB=1024PB,1PB=1024TB),金額上相當于中國上一年全年的市場總量,或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單體云數據中心。
超融合訂單簽約現場
從1996年到2017年,書生經歷了IT的多個時代,先后發明了電子印章、電子公文、安全電子文檔、UOML標準、分布式存儲系統、云數據安全等技術等等無數項專利發明。而它在超融合領域的嶄露頭角,印證了王東臨的一句話:
“只談技術的話,我敢說,我們的公司一直是走在最前沿的。”對此他毫不猶豫。
“有了一和加法,一切就都有了”
許多人都很好奇,王東臨是怎么能做到一直創新的?
在他看來,創新是有方法的,那就是發現問題與迅速執行解決方案——兩者一樣重要,缺一不可。“先看現在有什么問題沒解決,再看別人是怎么做這個的,別人的做法是不是合邏輯。判斷出來,再想給我做能不能做好,做不好能不能創造不同的可能性。完全不能解決那這事就和我沒關系了,但如果有那么一成勝算能徹底解決問題,我們就一定能做到最好。”
在他看來,這就是一種邏輯。邏輯,規則,這些詞匯在他的個人生活與創業歷程里都如空氣一般不可或缺且無處不在。
既是數學家,哲學家也是邏輯學家的羅素
眾所周知,王東臨熱愛羅素。作為數學和邏輯學愛好者,他第一篇寫的相關論文就發表在了國家一級刊物《哲學研究·邏輯學專刊》上。
羅素的《數學原理》的前半部分給了他極大的啟迪。“在這本書中,羅素用了很大篇幅來定義一是什么,加法是什么。這是最本源的問題,是之后的一切或簡單或衍生的復雜的基礎。有了一和加法這個自然數就有了,之后也就有了其他的東西。這時我就知道了,抓住本源,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本源是最難的。”
這種思維曾成就過他:書生公司一個著名的保密技術創新案例就是“別人用明文加密秘鑰,我們用秘鑰來加密明文”。從本源出發去重構體系,這對他來說毫無困難。
“因為他們的本源是相同的——你抓住本源,你就能重構整個體系。”而書生公司成長至今的本源在于技術。技術過硬,其他問題都能夠解決。
在許多業內人士眼中,書生公司或許已經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但在王東臨看來,國內云計算市場只是個毛毛雨的規模,更多精彩只有不斷探知才能發現。無論是對王東臨來說還是對書生公司來說,創新之路都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