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行業互聯網化大潮席卷而來,對企業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全時CEO陳學軍站在企業服務者的角度,深刻洞悉互聯網化對企業組織結構、業務流程以及商業模式的革新。他認為,隨著互聯網化進程的推進,人與人,人與信息,信息與信息之間正在建立緊密的連接,而企業形態即將被這種連接所改變。
“過去十年,互聯網是消費者的互聯網,大多數成功的公司都與消費者有關。但是今天看,互聯網不僅改變生活,還改變行業。”陳學軍指出,互聯網的下一個十年,將是行業互聯網的十年,是互聯網改變企業形態和運行方式的十年。
近期,移動醫療領域的幾位拓荒者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對象,在短短兩個月內融資近10億元人民幣,這是對醫療互聯網化的最好印證。除此之外,今天的金融、物流、教育、旅游等諸多行業也已經被互聯網改變。
行業被“互聯網化”之后,企業需要順勢轉型。
從內部打破:“連接”改變企業形態
企業互聯網化的程度,取決于企業向客戶提供的服務中信息所占的比例。陳學軍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迪斯尼通過一個手環,可以告訴顧客哪些項目什么時候去可以不用排隊。顧客在消費迪斯尼的過程中,信息第一次產生力量,這是互聯網化的標志。客戶在購買你的產品時沒有信息,就不要談互聯網化。”
談及互聯網化對企業的改變,陳學軍對美國的魯濱遜物流推崇有加,“魯賓遜是一家擁有130年歷史的公司,從賣蘋果起家,員工最多時近十萬人。在13年前開始轉型后,成為美國最大的公路運輸公司,但現在只有9000人,而且沒有一輛卡車,沒有一個倉庫。他們不再是傳統的運輸公司,他們是高科技公司。他們提供兩個平臺,一個連接美國中小運輸的卡車,另一個連接貨物。”陳學軍肯定地指出,“傳統行業如果有創新思維,要比互聯網公司更具競爭力。”
商業模式的改變最直觀,在它背后是企業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的改變。事實上,企業內部的這種改變應該更大,更徹底。陳學軍非常贊同海爾張瑞敏的觀點--雞蛋從內部打破是新生。他指出,互聯網的思想是客戶導向,而過去企業的組織層級復雜,流程繁瑣,效率低下,嚴重阻礙客戶導向,阻礙前線化決策;同時,組織內部的本位主義泛濫,嚴重缺乏協作精神,這是很多企業內部面臨的嚴重問題。
“我認為在未來傳統的組織結構會消亡,組織再不改,很多企業都得死。未來的企業形態會發生變化,會變得自由、平等、協作,知識和信息沒有壁壘,年輕人有發揮的空間。”陳學軍說。
這番話的前提當然是企業互聯網化。就像魯濱遜物流一樣,企業組織需要適應互聯網化的要求順勢轉變,那些落后的組織方式必遭淘汰。以國內的家電渠道體系為例,某家電企業自身加經銷商員工總數接近百萬,卻只做2000多億的生意,整個生態鏈條的人均效率非常低。
未來的企業組織是一種怎樣的形態?我們相信,那些封閉的、機械化的、層級式的、官僚的組織會消亡,而會像凱文凱利所預言的那樣,成為一個生態系統。陳學軍認為,互聯網第一次讓企業有機會從一個產品公司變成一個服務公司,可以直接去連接客戶。一個新的生態系統,正是建立在這種緊密的連接之上。
不論是企業內部的連接,還是企業與客戶的連接,互聯網讓這些連接得到加強。“我們傳統的IT是假設人和人不連接,從而制造了一堆流程去傳遞信息,而互聯網最革命性的發展就是人和人被連上了。”陳學軍表示,在這種轉變下,傳統的IT系統應該被拋棄。
“未來企業內部的工作方式會發生變化,企業想變得更靈活、更快、更客戶導向,實現‘年輕人更自由,知識和信息沒有壁壘’的愿景,企業就應該去轉型。”他說。
從內部打破實現企業轉型,要從改變流程開始,要讓人和人建立直接的連接,以社交化的方式去工作,而不是以繁復的流程來工作。所以,企業形態的改變從革新流程開始,從革新支撐這些流程的IT系統開始。陳學軍指出,過去企業關注基礎設施、流程的應用,今后應該關注以人為中心的生態系統。企業IT轉型首先要拋棄OA、CRM、ERP等基礎設施應用軟件,簡化流程,“革它們的命”.
企業社交 “云企”未來
“過去全時主要幫助企業解決效率問題,比如開會,每個月有400萬人用全時的會議系統在網上開會。但今天我們面臨的新問題是如何讓企業變成一個生態的系統。”陳學軍表示,全時的新戰略有兩個核心,一是以人為中心,建立人和人的連接;二是以開放的姿態,建立全新的生態系統。
全時即將推出的正是一款互聯網化的產品,這是他們用三年時間打造的企業生態社區,它的名字叫“云企”.
陳學軍指出,中國企業缺信息的流動性,企業的員工過去從來沒有被連上,員工無法及時得到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美國GE做了一個SupportCenter,將分布全球的機構打造成“一個GE”,信息可以交換,需求可以被采集和發現,信息流動很快。將社交化的方式帶到企業里來,真正實現平等、自由、協作、快速。
所以,“云企”的核心功能,第一是連接人,人與人的連接就是社交;第二是用社交化的方式來工作而不用流程化的方式工作,用協作化的方式工作而不是用傳統的方式工作;第三是連接知識,建立分享機制讓人不斷地創造知識。
企業社交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但全時對它的理解區別于業界的另外一些服務商:相比那些將社交工具和流程化工具疊加而來的產品(比如“企業社交+OA”,“企業社交化ERP”等等),全時 “云企”在思維上的轉變更為深刻。前者依賴流程化的工具來加強企業屬性,而全時卻要“革流程化工具的命”.在企業形態從以流程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變的情況下,疊加的做法顯然是畫蛇添足。
另外,業界還有一種聲音認為企業社交是個偽命題,他們認為上班應該好好工作而不是搞社交。顯然,他們站到了傳統企業形態的一方,站在流程化的角度去看工作行為,將生活中的社交與社交化工作混為一談。企業社交是要打破原有的層級和流程,讓人和人直接連接,直接溝通,充分協作,共享知識。而上述這種聲音,只看到了社交的形式,而沒有看到社交背后企業的真正需求。
“云企”和傳統的統一通信相比,在產品的設計思想上也有根本的不同。統一通信產品強調實時通信,而沒有關注信息的存儲和人的社交,統一通信更多站在自身技術的角度,而“云企”則完全站在了用戶的角度。
作為一個生態社區,“云企”集成了網絡電話、網絡會議、IM、云端存儲、文檔管理、知識問答等一系列功能,可以像微信一樣隨時建立工作的討論組。“而云企中建立的討論組和微信的討論組有本質的區別,我們將會議一類的工具帶進來,例如文檔、工作提醒。在討論組里,大家可以開會討論解決問題,可以隨時溝通協作,討論組會記錄所有這個項目有關的會議紀要,可以建立云端的文檔。”陳學軍說,“我們強調簡單,以人為中心。當然這種簡單只是基于產品和人的交互層面,簡單背后是最不簡單的架構和能力。”
根據Frost &Sullivan去年對UCC市場趨勢的預測,企業社交化媒體工具在未來最具發展潛力。而在企業云服務市場,云會議和企業協作早已成為產業發展的熱點方向。盡管全時是云會議的先行者,但給外界的印象卻是非常低調。對此,陳學軍表示,做SaaS服務很難成功,中國對SaaS的接受度低,一是思想觀念的慣性,二是業界大多數的企業服務做得太差。“過去做云會議的標桿WebEx,我個人曾先后去WebEx參觀學習二十余次。中國人一定要耐心去學,搞扎實。Salesforce在產品上市前做了6年,全時過去也曾推倒重來三次。”他說。
專注加開放 用互聯網改變服務的方式
在浮躁的互聯網時代,專注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公司難得的品質,而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產品,又講求開放合作,建立生態系統。在解決行業個性需求方面,全時云企將通過開放API的方式,吸引第三方合作伙伴,甚至是行業客戶自己來進行應用開發。陳學軍這樣定位全時:“做公共的事情,做標準化的平臺,解決人和人的連接、協作、知識分享等共性問題,然后開放API,讓生態更有持續性。”
相比消費互聯網服務,企業級SaaS的行業門檻不低。SaaS的特點是通過統一的平臺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并且要快速部署,省去傳統軟件的實施環節,這需要后臺有極其強大的可配置性。陳學軍說:“1000人用和1000萬人用,架構是完全不一樣的,各種情況下的防火墻、終端等配置都要有不同的考慮。”
國內客戶對SaaS的認知也存在問題,陳學軍指出,很多人以為SaaS針對中小客戶,實際上也針對大客戶。此外,他也向記者感嘆了國內SaaS行業人才的匱乏,他不得不遠赴美國尋覓人才。
同時他也強調,國內做企業社交也存在一定的行業壁壘:一是通信屬于專業性領域;二是云服務需要從思想上轉變,一般的軟件公司向云轉型很難,鮮有成功案例;三是中國存在政策限制,國外企業很難落地。
陳學軍對自己的總結是有一點小叛逆,有革命精神,這一點與企業互聯網化正好契合,所以他帶領全時去打破傳統企業落后的組織結構、冗繁的流程,幫助企業建立人與人的連接。“我對我們生意的理解,是做互聯網的水和電。我認為社交也是通信,社交化是未來生意的基本要求,要深入到業務流程中,用互聯網改變服務的方式。我相信專注就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