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信運營商對于通過互聯網化來一次轉型變革的迫切度又提高了,何為互聯網化?從關鍵要素方面個人概括為一句話:通過英雄人物(群體)的強力推進,促使一大批具有創新思維和行動力的年輕人迅速成長,以跨界的方式持續專注后向收費模式為主的商業模式創新。正所謂easy to say,hard to do!具體到執行上,還有很多固有的與互聯網化格格不入而有司空見怪的細節。這些細節如果得不到改善,則很有可能讓運營商的互聯網化轉型失敗于無形,即所謂的細節是魔鬼。通過與運營商的員工的日常交流,現舉幾例比較典型的,以期產生磚頭之功效。
1.“會”根深厚,不堪重負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個說法:白道開會多,黑道擅執行。不恰當的聯系,白道便是運營商等這些企業,而黑道便是互聯網企業(更多是跨界的創新顛覆給行業帶來的“黑暗”)。關于會議,我也有個自編的段子:某運營商員工休假,造訪禪師。剛進門,禪師說:施主您“會根”很深!員工大喜,想必今日大師必有一番點撥。喜形于色說:初次見面,蒙大師賞識,深感榮幸,請大師不吝賜教,不枉此行!大師默而不語,把手機遞給員工。只見大師的微信上,員工的領導有一條留言:大師,今日我一下屬將造訪于您。現有重要緊急會議,聯系不上,如遇到,萬望轉達,另附相片!
“會”根深重是運營商普遍,不開會似乎絕大多數事情就沒辦法有效推動,特別是還必須要落實到會議紀要里,否則開了會也未必有結果。一則往往牽扯多個部門,不開會不行。二則會議問題需要逐級開。三則不通過反反復復的會議混個臉熟,有些事情辦不了。總之,繁雜的會議讓人苦不堪言。運營商內部也有些出彩的創作。例: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在開大會;工作的狀態,不是會議中,就是準備會議中;工作就是開會,開會就是工作,等等。
個人絲毫不否認會議的價值。同樣,在互聯網企業也有很多會議要開。但是,對于會議的頻率和效率,絕對是有很大差異。解決問題的會議比議而不決的會議要重要的多。特別會議及會后表現出來落實執行因此,會議問題是需要運營商好好反思的一個細節問題。
2.我們都是PPTer,傷人的傷心的太傷神
這年頭開個會搞個交流,要是沒有PPT那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對于PPT,運營商員工的抱怨也許比開會還要大。曾經有個從運營商出來的說:當年在運營商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的PPT水平很差,但是到外面交流的時候,驚訝的發現自己的PPT水平很好。其要義是:運營商內部對于PPT的要求讓人覺得變態,既追求內容也追求形式,要求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些高級別的匯報會議,花費在PPT的編制上的時間和精力比花費在產品和業務上的時間和精力要多的多。處于創新一線的主要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一半以上的時間花費在以PPT為主要形式的材料上的時間和精力上這是毫不夸張的。這樣能把業務做好,我是不信!這種情況下都是帶著一肚子抱怨情緒做事,談何激情?對于PPT,那真是“傷人的傷心的太傷神”!
當然,也有很多人說,呈現PPT的過程就是對業務/產品的一個反思梳理過程,對此個人完全贊同。但是,這種梳理清晰之后,是不是要那么強調表現形式呢?微信之父張小龍說內部溝通最好不要PPT,讓多少人為之羨慕嫉妒恨啊!運營商的人是不是應該對此也反思一下,特別是高層匯報,如臨大敵興師動眾。FT中文網2011年7月21日專欄刊登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露西·凱拉韋的文章《全世界反PPT者聯合起來》,文中說反PPT黨嘗試計算出觀看PPT報告每年給歐洲造成的損失高達1100億歐元。運營商每年在PPT上的損耗有多少?
3.后端跟前端不在一個頻道,后端老思維現象十分普遍
運營商做互聯網化,總得在具體的業務上弄一些互聯網的東西。但是,關于資源配置的問題,是運營商進行互聯網化創新繞不過的關鍵問題。早就說過,互聯網業務先天不足后天失調的問題一直存在。在這個問題上,包括財務和人力資源口兩大掌握資源配置主導權的部門,對于互聯網業務資源的配置溝通上,似乎不是在一個頻道上。往往最后是業務服從為主。
有些已經在努力維持的互聯網業務本身就不是按照市場化競爭所需要的資源在配置,而資源配置部門經常是于業務實際不顧。特別是一些基礎互聯網應用和需要先期以快速進行用戶規模發展為路徑的業務,這些業務本身就是后向模式的基礎。因此,日常溝通中常見的前后端脫節的細節問題,更是互聯網化的大問題。尤其是現在強調后向收費模式,前期完成后向能力的準備所需要的資源,又是個大麻煩。
本文所談到的扼殺運營商互聯網化創新的細節問題只是表現的比較突出的一些,還有很多運營商人可以比照去查找。但歸結起來主要也有三點:一是影響和損害組織效率的細節;二是打擊挫傷團隊成員積極性創造性的細節;三是造成創新業務資源失調的細節。這些細節的慣性很大,能否改善真的難說。當然,既然互聯網化已經是離弦之箭,還是希望運營商能上下同欲,從細節上著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