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 Flexible Access業務模式是一種全新的路徑,這種方式基于芯片廠商更多的自由度去進行試驗、評估和創新。不僅如此,ARM的新模式可以降低芯片行業門檻,讓很多的市場參與者可以抓住物聯網、自動駕駛、5G等領域的新興機會。可是,ARM采取新的收費機會是迫于RISC-V的壓力還是為了應對新的生態做出的調整?
靈活收費,給更多新手入場機會
ARM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知識產權(IP)提供商,全世界有95%以上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采用了ARM架構。與英特爾不同,ARM只負責設計芯片,制作和封裝交給芯片廠商做就好了。ARM的商業模式就是你交錢,我給你芯片設計方案和技術授權。ARM依靠這樣的商業模式顛覆了芯片行業,ARM架構已經成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行業標準。
一旦成為行業標準,壟斷態勢便會出現。ARM的技術授權模式會要求客戶選擇一種特定的芯片設計方案,并且支付許可費,這筆費用可能會達到上百萬美金,芯片投產以后再按照芯片量繳納授權費。對于大型公司來說,一次性支付大筆許可費在實力允許范圍內;對于小型公司而言,許可費便會牽制住其前進的腳步。
ARM新的收費模式,允許芯片廠商能夠支付一筆適量的預付款便可以獲得需要的所有芯片技術組合,這個組合會包括SOC設計所需的基本知識產權和工具,芯片生產是再支付授權費和專利費即可。這種模式在支付時間上做了調整,芯片廠商便可以更加自由地嘗試、評估和創新。因為對于新入局的自動駕駛、工業設備、物聯網廠商,他們還不能確定自己想要設計什么樣的芯片,該模式可以讓他們花費少量的金額便可以進行設計實驗,從而知道自己將會生產這樣的芯片。
這種模式是ARM標準模式的補充,對于尋求訪問Arm全部產品組合和最先進的知識產權(IP)的合作伙伴來說,標準的Arm授權方式將仍然是他們的最佳選擇。TECHnalysis研究公司的主管鮑勃·奧唐奈(Bob O 'Donnell)表示,ARM最強大的一些設計方案,比如為旗艦智能手機提供動力的計算核心,將無法通過新模式獲得。
對于現有的合作伙伴來說,ARM的標準授權方式依舊存在著吸引力,ARM架構的手機芯片依舊難以撼動其市場巨頭地位。然而,新的收費方式對于小型企業和新入局的物聯網公司、汽車廠商來說,是一道福音。吸引新的合作伙伴是ARM推出新的授權方式的唯一原因嗎?
RISC-V來勢洶洶,ARM心虛了?
有人說,ARM推出新的授權方式是迫于RISC-V開源架構帶來的市場壓力,其實有一定道理。2010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準備設計CPU是,在選擇指令集是遇到了困難,英特爾嚴防死守、ARM授權費太貴。無奈之下,花費了四年時間完成了RISC-V的指令集開發,并且該指令集徹底開放。正是因為RISC-V選擇了對商業公司非常友好的BSD開源協議,以及RISC-V兼具精簡和靈活等優點,眾多商業公司紛紛關注RISC-V。
如今,IBM、NXP、西部數據、英偉達、高通、三星、谷歌、華為等100多家科技公司加入RISC-V陣營。
RISC-V開源架構的確的確在市場上對ARM構成一定威脅,但是想撼動ARM在移動設備的地位可能性不大。從市場占比來看,全世界的99%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芯片都是采用ARM架構,而且移動終端已經經歷了多次迭代,徹頭徹尾地改變處理器內核不切合實際。因此,在移動終端領域RISC-V對于ARM的威脅并不大。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以RISC為架構體系的ARM指令集的指令格式統一、種類少、尋址方式少,簡單的指令意味著相應硬件線路可以盡量做到最佳化,從而提高執行速率。而RISC-V指令集也是基于RISC原理建立的開放指令集架構(ISA)。兩者區別可能在于,ARM標準授權方式只能根據自身需求,調整產品頻率和功耗,不可以更改原有設計,以至于ARM架構文檔冗長,指令數目復雜;RISC-V規避了這個缺點,架構文檔頁數僅有200多頁,指令數目少,自由定制,操作方便。因此,ARM調整其授權方式以爭取新老合作伙伴,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對于ARM更大的危機感不是在現在爆發而是在未來,物聯網領域對于ARM架構和RISC-V開源架構是一個新的賽道。對于物聯網企業,他們正處于嘗試的階段,如何以最低成本找到做適合的自己的芯片,是他們目前最為緊要的事情。
物聯網成為新的角斗場,爭奪大戰拉開帷幕
軟銀于 2016 年用 310 億美元收購了 ARM,一向有戰略眼光的孫正義看中了ARM在物聯網的前景。ARM調整專利授權方式也是基于物聯網生態與之前的生態存在很大差異,如何能夠讓更多中小企業或者新入局者敢于嘗試,慢慢擴大市場份額,使其在物聯網市場依舊能夠獨享巨頭的尊榮。
物聯網這塊肥肉,不只ARM盯著,英特爾也覬覦許久。英特爾在PC端穩居老大地位,ARM多次嘗試均以失敗告終。ARM壟斷移動設備領域,英特爾也只能草草離場。物聯網市場將是他們對戰的下一個戰場,但是這個市場并不是兩大巨頭的對陣,而是四方混戰。
Intel的x86架構在臺式機和服務器上地位不可撼動,MIPS在32位和64位嵌入式領域中歷史悠久,移動設備ARM成為霸主,毋庸置疑,RISC-V以完全開源,設計簡單,在社區中得到大力支持。究竟著四種架構在物聯網市場如何爭池掠地?
根據上表我們可以看到,只有英特爾的X86是基于CISC構建的,結構過于復雜的缺點會使其在物聯網領域推進困難。MIPS架構原本主打ARM架構的替代解決方案,經歷并購、單飛后,他的優勢與名氣大不如前。最終,物聯網對決的將是ARM和RISC。由于物聯網長尾效應明顯,細分行業多,英特爾的X86會限制用戶需求,ARM和RISC-V結構簡單,可以滿足用戶定制化需求,未來誰能占據可觀的市場份額,依舊是一個未知數。
物聯網最大的意義在于通過傳感器搜集信息,如何將智能終端與傳感器相連接,芯片起著“橋梁”的作用。對于物聯網的芯片,便會寄予低功耗、高整合度的需求,即插即用方案簡化新應用的開發,快速將新設備推向市場。而這些恰恰正是ARM的優勢。RISC-V的攪局讓ARM不得不做出調整應對,究竟新的授權模式是否適用物聯網市場?ARM在物聯網市場的表現能否達到孫正義的預期,我們可以靜靜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