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而作為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和日本一直排在美國債權國的前兩名,這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可是,美國第三大債權國是誰呢?恐怕多數人想破頭也想不出來。不是德國和英國這樣的經濟大國,也不是沙特阿拉伯這樣的石油巨富,而是……愛爾蘭——這個歐洲小國已經在這個位子上穩穩坐了一年多了。
MarketWatch報道稱,根據不久前發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愛爾蘭掌握著超過31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這確實有些令人不解,愛爾蘭以其經濟體量和金融市場的深度,憑什么能夠超越英國和德國這樣的國家?畢竟在歐元區里,他們也只是個外圍國家而已。日本大量購買美國國債,是因為日本有規模龐大的退休金基金和壽險行業,需要持有長期政府債券以應對其債務。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國債,是因為中國是出口大國,經濟迅速增長,需要某種資產來落實其外匯儲備。愛爾蘭顯然兩者都不屬于。
市場的主流觀點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奇特的一幕,是因為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還有一些其他美國公司都需要持有高流動性的美國國債。這些公司手頭都有大量現金,為了避開美國35%的稅率,不肯將資金拿回國內,但是這些資金又總不能閑置在賬戶里。
Capital Advisors Group為若干美國企業提供資金管理服務,其投資研究部門負責人帕恩(Lance Pan)解釋道:“這很可能是因為美國企業和其歐洲子公司之間的關系,他們往往會將大部分海外現金留置在愛爾蘭和盧森堡。”
愛爾蘭擁有講英語的勞動力隊伍,而且整體企業稅率是歐洲最低的,該國成為諸多美國企業歐洲業務的跳板也就不足為奇了。目前,谷歌、Facebook、蘋果和微軟的歐洲總部都在愛爾蘭。
這四大美國公司,再加上亞馬遜,五家企業同時也都在盧森堡有重要辦公室。根據企業遞交的文件,他們總計掌握著超過2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在過去五年時間里,微軟和蘋果兩家增持美國國債的額度就達到了800億美元以上,總額翻了一番。同期內,愛爾蘭持有的美國國債也以大致相同的速度增長,2012年以來增加了2000億美元。
愛爾蘭的美國國債大多都在所謂保管賬戶當中。不過,美國財政部并沒有將實際擁有者單列出來,而是一概視為愛爾蘭持有的美國國債——換言之,他們是將各國央行和各國私營部門投資者合并計算的。
這自然也就造成了一些有趣的結果。比利時也是美國國債一個重要海外去處,總量與愛爾蘭相去無幾,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布魯塞爾的歐洲銀行票據交換所的緣故,他們持有美國國債是為了便于交易,還有些時候是代替他人持有。比如,有觀察家就認為中國有時會利用這一渠道購買美國國債。
不過,如果人們僅僅以愛爾蘭是避稅天堂這一點來解讀愛爾蘭的美國第三債權國身份,就未免太過于簡單化了。
美國外交關系協會資深研究員塞斯特(Brad Setser)表示,雖然愛爾蘭是一個和比利時類似的金融中心,但他們“情況很復雜……并不僅僅是簡單反映了金融中介活動而已”。
有很多對沖基金都是以愛爾蘭為基地,其中不少都可能是重量級的國債交易者。事實上,有接近2500家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公司和房地產基金以愛爾蘭為根據地。
分析師們相信,除非美國能夠真正兌現稅務假期,不然愛爾蘭的這個第三債權國身份還將繼續保持下去。
談到這對于更廣泛的金融市場的影響,大家看法不一。一些觀察家認為,一旦市場行情出現重大動蕩,這些企業的財務主管們可能會像那些輕率的投資組合經理人一樣行事。換言之,當債市出現拋售行情,蘋果和微軟也完全可能奪路而逃,而不是堅定持有,這無疑會導致行情雪上加霜。
不過塞斯特認為,企業的財務主管們往往與典型的交易者不同,相反倒與各家央行更為相似。他們將表現得更像“儲備經理人。他們持有的現金數量多過他們知道該如何處理的額度”。
PGIM Fixed Income投資組合經理人皮齊利羅(Richard Piccirillo)補充道,還有,企業投資時往往會選擇等級較高,期限較短的債券,后者一般流動性較好。
這些財務主管們往往會“采取保守立場,你當然不希望自己投資的證券最終兌現為虧損……你有現金,也沒有打算過獲得多了不起的回報”。
以美國企業所擁有的財力,其實已經超過了許多真正的主權國家,后者本身還無法在美國國債市場上擁有實質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