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管理越來越需要跨組織、跨部門、甚至是跨公司的協作。現在一個項目很有可能不是一個企業單獨完成的,上下游、顧問方、供應商等越來越多參與到同一個項目當中。組織間、部門間配合協作的需求越來越突出。目前來講,企業跨組織協作的能力不夠充足,沒辦法滿足各方需要,包括專業人才、管理者自身沒有意識到協作的重要性,導致協作機制和流程還停留在郵件、通訊等手段上。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企業都在尋找能夠提高項目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方案。數據顯示,企業當中不管是采購軟件,還是自己去開發的信息管理系統比例很高,已經采購或者開發的比例超過50%,有的行業更高,超過了70%。但是真正用起來的比例很低,不超過10%。很多公司為了尋找合適的系統甚至重復投資。
現在市場上普遍使用的信息化項目管理軟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傳統項目管理軟件,比如微軟的 Project 和 Oracle 的 P6,這類軟件的缺陷就是價格高、太重、使用太復雜,不符合使用習慣,很難滿足跨部門和跨組織的要求。另一類是近幾年一些以人物為特征的工具,比如釘釘、Teambition、明道,但都沒有解決核心需求:項目最終要落實到人,人要推動項目往前走。
Relink 基于項目管理的需求開發了一套SaaS軟件系統,Relink是輕量化產品,定位就是面向有協作需求的項目管理團隊。產品形式上,Relink有移動端,用戶并不需要安裝其他軟件,微信上就可以使用。
在 Relink 中,有項目管理中最重要的 WBS,比如進度計劃、責任矩陣、分析統計圖表、周報、月報自動生成等,項目管理中的部分工作可以基于經驗的模板實現。Relink 有常見的模板,比如要完成某一任務A,負責人可以在模板庫中找到與 A 相似的 B 的模板,負責人可以在 B 的基礎上拆解任務,做微小的調動即可。相當于好幾天的工作壓縮到了幾分鐘。用戶保存文件的時候可以選擇開放還是不分享。
在做任務過程當中,系統可以按照需要存檔,相比以往的任務管理方式,Relink 將任務當中的經驗財富和知識財富保存起來,之后的項目可以參考。多人協作下,負責人也可以把相關人員邀請進任務當中,項目當中的決策、身份、分工、權限都有相應的設計。
項目結束之后,項目結果將被歸檔,與其它項目管理軟件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項目所有過程將記錄歸檔,少走彎路。項目做完歸檔,可以回顧整個過程,預算、計劃表等都能看得到,積累的越多,數據的價值就越高。
很多協作軟件都是從一個細分模塊切入,然后開始打通或者接入其它所有模塊,對于Relink,CEO 楊述認為項目管理相對獨立,只是針對某個做任務的團隊,相對靈活,對OA、CRM等模塊的需求不會太強烈。有的企業希望打通,打通也并不復雜。
截止2016年上半年,Relink上有項目數量有2萬多,用戶數在2萬-3萬。用戶包括富力地產、中國移動、互聯網公司,掌閱等。
創始人楊述是清華大學項目管理專家、博士,有15年項目管理研究與企業應用經驗,所以Relink早期的推廣多數是他自己的學生。楊述認為,產品早期會依據用戶反饋不斷改進,將來則希望有規模化的運營推廣力度。
項目管理思想其實是責任到人,人驅動任務不斷向前走。那么需要的是人有動力,對于一款項目管理產品來說,應該將人不想做、費時間做的工作代替人來完成,所以Relink盡量用歸檔、模板、拆解任務等工具減輕人的工作。
國外的企業管理軟件向來是行業標桿,可是國外軟件到了中國總是“水土不服”,之前在寫可卓的項目時也探討過這個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西文化和管理思想的差異。西方人是按照規矩來的,推行阻力小;中國企業不太講究機制,工作流程不夠標準。國外的軟件是基于文化開發的,國外占領市場國內市場還是很難。
Relink盈利模式主要是SaaS方式,20人一下的創業團隊基本夠用,20人以上是企業版本,每年不過千元的費用。
團隊現在有12人,創始人畢業于清華大學,本科、碩士、博士均專注項目管理專業,博士師從國際項目管理大師 Rodney Turner 教授,研究方向“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在企業管理中的實證研究”。在清華大學近十五年從教經歷中,對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在理論和企業應用實踐層面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團隊技術骨干均有6~8年企業信息化開發和實施實戰經驗,并掌握系統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