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醞釀已久的“殺器”小程序正式上線,再次攪動起了APP市場的一灘渾水。這種不需安裝、用完即走的輕應用一經推出就引發了市場的擔憂,甚至被冠之“APP殺手”、“應用分發市場的終結者”等稱號。
但是從現實來看,受制于BAT競爭、用戶習慣等種種因素,微信想拿小程序統治入口,未免有些太異想天開了。
小程序難以顧全用戶習慣,使用步驟違反操縱邏輯
從使用上來看,用戶可以通過掃一掃或搜一搜喚醒微信小程序,直接使用。這樣,微信就幫助用戶省去了去應用商店下載App或者單獨安裝App的步驟。這但也截斷了用戶與應用分發市場的流量,讓自身可以集合起交互、支付、商務等多種場景,將利益最大化。
然而,事實并非想象的那樣美好。微信小程序提供的幾乎是閹割版的App應用,很多App上的復雜功能在小程序上并不能使用,這也極大破壞了用戶完整的使用體驗。而且小程序要求App不能產生訂閱關系、不能推送信息,更直接刪除了App的注冊功能,這就影響了廠商和開發者點利益。因此,App不可能滅絕,小程序更不可能一家獨大。
更重要的是,微信小程序雖然能夠用完即走,但是再次打開并不如想象的那樣便捷。要想再打開某個小程序,就需要先打開微信,找到發現,在發現中輸入名稱進行搜索。這就硬生生地將在手機主界面尋找App的流程劃分為了好幾步。
這無疑是在嚴重挑戰手機用戶的操作習慣,也將便捷變成了繁瑣,是手機操作邏輯上的倒退。事實上,最常用的App用戶還是會用安裝的方式,而不會只留下一個微信應用,再用微信打開其他程序。最終,微信小程序吸引用戶的可能是一些低頻使用的App,但這對微信想要搭建的宏大生態來說將是杯水車薪、遙不可及。
小程序在BAT格局下唱獨角戲,線下資源缺失將成為致命短板
更重要的是,在BAT三家獨大的情況下,微信小程序的出現不可能不引發其他兩家的對抗和競爭。在微信小程序推出的首批Top100點名單中,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支付寶、餓了么、口碑、蝦米、日日順物流等應用無一在列,而百度系的App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這就相當于自己在演獨角戲,缺少了阿里和百度的行動,小程序就稱不上成功。
但從騰訊的角度來看,小程序的推出本身就是要為自身的生態挖掘一條排斥阿里和百度的護城河。由于眾多小程序集合于微信的旗下,用戶支付就只能通過微信支付的渠道。騰訊顯然是想借助小程序打通線上延伸向線下的渠道,這就是為什么小程序為何要借助二維碼的方式進行推廣。騰訊高級副總裁張小龍就表示小程序志在線下,就是要在未來能與馬云提出的“新零售”展開競爭。
而這種熱鬧的假象顯然是憑借微信近8億的用戶建立起來的,眾多App之所以跟風也是看中了微信龐大用戶群可能帶來的利益。但是騰訊在電商領域仍然沒有足夠的資源與阿里巴巴進行抗衡。即便微信擁有再多的線上入口,電商等線下資源的缺失無疑將極大影響小程序用戶的體驗,而這種短板不是段時間內可以彌補的。
騰訊在版圖邊緣走鋼絲,阿里行動將掀起血雨腥風
而從全球互聯網競爭的格局來看,安卓陣營店谷歌和IOS系統的蘋果都收到了微信小程序的直接影響。被分一杯羹的危險將讓兩大巨頭對騰訊產生警惕,一旦矛盾激化,甚至不排除谷歌、蘋果、阿里、百度等聯手封殺小程序等可能性。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小程序這種實驗性質的輕應用將在各大版圖的邊緣小心翼翼地走鋼絲,前途撲朔迷離。
事實上,輕應用產品并非騰訊首創,美國的Facebook和國內的百度都曾實驗過該類型的產品。尤其是百度在2013年就提出了即搜即用的概念和產品,但由于缺乏與流量相配套的支付體系而沒有獲得成功。相較于百度,騰訊擁有更完善的支付功能;但是與阿里巴巴相比,騰訊的支付體系和線下場景還處于斷裂的尷尬境地。
類似于小程序這樣的輕應用模式是可以復制的,而阿里也更有資本去做這件事。螞蟻金服內部人士透露,支付寶從去年9月開始,已經在研發類似小程序的應用,雖然有了雛形但還在進行中。“還需要點時間,我們也想看看市場對這個的接受程度。”
微信小程序的推出已經取得了創業者和科技市場的關注,從這一點來看它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阿里巴巴和百度的沉默并不意味著對小程序已經認可,反而可能在醞釀更大的殺招對其進行反制。一旦阿里行動起來,勢必將掀起一場血雨腥風。因此,小程序想要統治入口恐怕是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