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彩電市場一騎絕塵的廈門華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華電子”,600870.SH)如今深陷重組泥潭。18日,公司發布公告稱,申請中止對成都數聯銘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聯銘品”)的重組。
廈華電子方面回復《中國經營報》記者稱:“因涉及的客戶訪談及函證等工作量較大,部分事項還需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審計工作尚未完成,故向中國證監會申請中止審查。公司將加快上述審計工作的推進并及時向中國證監會申請恢復相關文件的審查工作。目前暫未尋求其他的相關標的。”
看似只是小插曲的重組還是招致不少業內人士擔憂。一方面,廈華電子或許得面臨跨界領域潛存的政策性風險;另一方面,已三度流產的重組經歷可能也會讓其在二級市場的認可度蒙上些許陰影。
業內人士坦言,在大股東“當代系”入主動機稍顯撲朔迷離之際,作為投資者,除了拭目以待,還應警惕重組背后的投機性泡沫。
重組將延期
早在今年3月16日,廈華電子即公告稱擬收購數聯銘品100%股權。此后,其于4月30日發布公告稱,擬以6.15元/股發行1.46億股,并支付現金9億元,合計作價18億元收購數聯銘品100%股權。而數聯銘品截至2015年末的凈資產僅為1.25億元。
13倍以上的高溢價以及數聯銘品未來4年將達25倍的業績增幅承諾也引發了證監會的問詢。7月22日,證監會的反饋意見通知書要求廈華電子就此次重組是否存在規避上市監管等進行說明,并在30個工作日內提交書面回復意見。而8月29日,廈華電子發布公告稱,因涉及的工作量較大,申請延期30個工作日。
時至10月中下旬,只等來了廈華電子中止重組的申請。對此,公司回復稱,“本次反饋涉及對標的資產進行2016年最近一期財務報告審計工作。因本次最近一期報告時點較貼近反饋回復時點,涉及的客戶訪談及函證等工作量較大,部分事項還需進一步落實和完善,進而導致審計工作尚未完成。”
但毋庸置疑的是,廈華電子此次重組的時間表或被推后。公司證券事務代表也證實確實如此:“公司將加快客戶訪談及函證等工作,但還不確定何時可以完成該重組。”
實際上,這并不是廈華電子首次遭遇重組波折。早在2015年3月,廈華電子曾計劃收購主營網絡游戲的上海火瀑云計算機終端科技有限公司。時至當年6月,因火瀑云未完成“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的重新備案,遂將重組標的更換為消費金融領域的杭州愛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但僅在兩個月之后,又因估值作價等存在分歧而終止重組。時至2015年9月,廈華電子又發布了對主營互聯網金融的北京蘋果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的定增方案,不過再次以失敗告終。
屢戰屢敗的密集型重組,也將廈華電子的轉型“偏好”暴露無疑。廈華電子在2016年1月30日的投資者說明會有關公告中也明確表示金融業務為未來發展方向。此次收購標的數聯銘品系主營金融大數據相關業務。廈華電子稱,“此次收購主要是考慮到我國的大數據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存在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機遇。”
據悉,早在今年8月15日,“當代系”出資1000萬元設立用于開展大數據業務的廈門市展域科技有限公司。去年12月17日,“當代系”還成立了主營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廈門當代金融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這些也都被視為為廈華電子向互聯網金融領域轉型做準備。廈華電子也表示,“公司將加快上述審計工作的推進并及時向中國證監會申請恢復相關文件的審查工作。目前暫未尋求其他的相關標的。”
但在廣東省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陳寶國看來,即便后續恢復重組,也可能會面臨極大的政策性風險導致重組進程推進不達預期。“今年是互聯網金融監管年,各類監管政策還有待明晰,并不是推進對該領域重組的理想時間。”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也持贊同態度。他進一步指出,“證監會目前對涉及互聯網金融、游戲、影視、VR四個行業的跨界定增,審核口徑趨于收緊。”
此外,鑒于廈華電子多次的重組告吹經歷,證監會此前指出公司涉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和非公開發行不勤勉盡責,擬對其進行紀律處分。這種對重組事項嚴謹性不足的表現,也可能會傳導至二級市場。中山大學金融學教授羅黨論就坦言,“投資者對其信賴度和認可度可能會打折扣,影響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聲譽。”
向“虛”轉型或存“陷阱”
如今疲于重組的廈華電子,曾經卻是炙手可熱的彩電大亨。作為福建省最大的電子企業,頭頂“中國第一臺等離子電視制造者”的光環,也是中國第一家率先從CRT電視轉型為平板電視的企業。敢于弄潮的它,曾一度引領彩電制造業風向標。
后因戰略、市場、組織管理等多方失誤疊加,導致核心彩電業務淪為包袱資產。廈華電子于2014 年4 月1 日起將彩電業務予以剝離,貿易遂成為收入來源。
除了業務上進行調整以外,大股東中華映管也萌生退意。早在2013年,中華映管旗下子公司華映視訊將持有的廈華電子14.07%股權轉讓給廈門鑫匯、北京德昌行和王玲玲(三者構成一致行動關系)。而王玲玲正是廈門當代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春芳之胞妹(資本市場俗稱“當代系”)。彼時,“當代系”就成了廈華電子的實控人。此后,經過持續的股權運作,截至今年6月30日,中華映管及其一致行動人不再持有廈華電子股份。王春芳、王玲玲等“當代系”合計持有上市公司25.35%股權,晉升為廈華電子的大股東。
深耕地產、金融及文化產業的“當代系”是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高手。此前,它曾發動對*ST大水、*ST聯合的重組,成功將二者變身為當代東方、國旅聯合。“當代系”入主廈華電子之后,也馬不停蹄地推進上述四輪重組。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4日,廈華電子發布的1~8月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33.49萬元,對于曾經躋身彩電行業前五名的廈華電子來說,微薄的利潤難免讓人唏噓。在奧維云網助理總裁張彥斌看來,現今的貿易業務更多具有象征意義,扮演著保住公司在資本市場一席之地的角色。“一旦保住這個殼,就隨時具有‘烏雞變鳳凰’的可能。”張彥斌表示,海爾、美的、格力等制造企業涉足金融等領域,都是基于反哺或者輸血主業的目的。而對于淪為皮包公司的廈華電子來說,“缺乏實業支撐,它的并購重組投機性極強。”他坦言。
這種觀點也得到了董登新的認可,他指出,廈華電子的多輪重組基本都是向網絡、大數據等虛擬化業務進階,缺乏實業為基。“這種重組存并購短炒或純粹股權買賣交易之嫌。”
對于外界對廈華電子重組的質疑,公司回應稱,“重組失敗系本著對中小股東利益的維護,而對標的要求過于謹慎及近兩年資本市場各種因素變化較大所致。”
盡管圍繞大股東是基于置入新資產,促進轉型,還是另有所圖,眾說紛紜。但董登新坦言,“中小投資者對于缺乏實業支撐的企業,要時刻警惕其借重組行概念炒作,遠離它是上上策。”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6年10月25日,廈華電子收盤價為10.30元,相比于受讓時的3.66元,上漲近兩倍。“當代系”的市值管理能力也讓后續的重組顯得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