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的“專利624事變”持續發酵。
6月30日,高通在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對魅族提起新的17項專利侵權訴訟,這是在6月24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對魅族提起巨額訴訟之后不到一周內第二次訴訟。
我之所以把此次事件稱為“624專利事變”,是因為從智能手機整個產業角度看,高通起訴魅族徹底的暴露出中國看似蓬勃的智能手機產業所面臨的巨大風險,知識產權的冰山開始笑容消融,整個產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
盡管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在專利上的投入/數量/地位/定位各不相同,盡管這次高通可能已經與很多手機廠商在發改委高額處罰高通的框架內已經達成了一致,盡管多年來中國智能手機行業首次聯合起來,獲得發改委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與高通的談判地位,但是高通對準魅族,無論出于何種目的,對中國整個智能手機產業來說,核心競爭力的缺失和巨大的長期風險,被顯露無疑的擺在了世人的面前,從而迫使無論是唉號者魅族還是沉默者,都不得不思考:到底應該怎么辦?
所以,高通起訴魅族,稱之為專利事變。對于此事件,業內眾說紛紜,支持按照規則辦事的有之/為魅族悲情者有之/力挺魅族著有之,孰是孰非,在這背后,高通/魅族/產業將會有哪些得失,各方又是怎么考量,其實值得好好分析。
高通的規則該不該支持?
此次高通起訴魅族,按照中國的法律框架,分別在北京上海兩地的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看似直指魅族,但是細究高通的訴訟請求,我們或許還是可以看到,隱隱約約的背后,是高通在試圖通過法院案例的方式,對此前與發改委達成的協議進行二次確認。
我們來看高通的訴求,以下為微言大義:1)請求法院判決高通向魅族提供的專利許可條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規定和高通所承擔的公平、合理和非歧視的許可義務。
請注意,高通此處醉翁之意不在酒,此前發改委以反壟斷法處罰高通,高通此次則反彈回來,用反壟斷法來說事,其核心在于試圖通過法律確認的是“許可義務”的公平合理非歧視。
要害就在于如果法院支持了這一訴求,就意味著高通在道義上和法律上用于了雙重正確加持,中國的智能手機廠商在與高通再談判時,出了閉嘴沉默之外,恐怕別無選擇。
此前在發改委處罰高通之后,高通修改了針對中國地區的專利許可協議,顯然高通迫切的希望用法律,而不是與政府的協定,這一具有更加穩定性的形勢,確保自己的權利。
這是高通的聰明之處,也是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的危險之處。
魅族副總裁李楠也說:為了探底中國司法系統,需要一系列的訴訟來建立判例。毫無疑問,在這方面,高通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是強者,強者的優勢就在于是規則的制定者,而且這種規則往往是具有市場契約精神,收到市場主義者的支持和歡迎,這也是為什么國內對高通的行為不乏支持者的原因。
魅族的邏輯是不是合理?
盡管在規則和法理上,魅族并不占據優勢,但是在道德和邏輯上,看上去魅族希望制造一種與其他手機廠商和用戶,一起抵制高通的合理邏輯,其核心表述是為何按照整機收取專利費,而不是只按照通信相關部件收費?
魅族副總裁李楠還有一個觀點是:標準必要專利可以先使用再談判,并不是高通想怎么收就怎么收。公平、合理無歧視是最基本的原則。
不過有一個問題是魅族使用的聯發科的芯片,聯發科與高通之間在專利上的授權協議到底什么呢?
如果僅僅就邏輯來說,魅族的說法看上去并沒有問題,但是這事直覺,并不能取代規則和理性,就發改委已經與高通為整個中國智能手機產業設定了幾本的框架規則,即使我們承認規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顯然并不是在高通修改許可協議之后的不到一年 ,而這種修改也不是魅族的體量所能推動的。
而在口水戰中,把汽車或者其他行業牽扯進來,除了徒增無聊之外,并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高通所訴求的僅僅是手機這一領域,試圖通過擴大哀號的音量,向其他的行業喊狼來的故事,并不能解決當下的問題,也不一定引來其他行業的同情或者同仇敵愾,況且中國智能手機廠商之間本身就沒有同仇敵愾。
對魅族自己而言,恐怕現實的考量還是要如何最大化的減小損失,從商業的角度,解決問題。
到底該支持市場的規則還是支持合理邏輯?
站在強者的角度,支持規則是對的,如果你同時預期你的專利也將為自己帶來豐厚的利潤或者寬廣的護城河,畢竟全球都在按照市場規則運轉,中國越來越多的融入世界;即使從魅族的角度,或許也應該支持規則,一是支持整個產業繼續推動規則的優化,二是考慮到魅族這樣一個優質的品牌不至于退出市場。
你的觀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