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盤踞線上渠道的小米終于突進線下銷售。6月15日,中國聯通與小米公司簽訂協議,雙方將展開全渠道、全終端的合作。此番合作,小米與中聯通立下了雄心壯志:2016年全渠道銷售小米品牌終端1500萬臺、小米品牌終端進駐聯通營業廳不少于1萬家及小米首批向聯通營業廳提供品牌專區100個。
如今,與運營商攜手成為了手機廠商拓展線下渠道的一大捷徑。借助中聯通在全國3萬家自有營業廳,以及23萬家專屬社會渠道和沃易購B2B平臺,小米邁向線下的腳步將輕盈不少。然而,小米轉戰線下的形勢并非全面向好,小米能否承受高成本的線下渠道,燒錢搶市的營銷手段能否助力小米再造神話,值得關注。
嘗試破局:小米聯姻中聯通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借助智能機熱潮崛起的小米正逐步退下“神壇”。根據美國市場調研機構IC Insights的研究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出貨量前五的手機品牌商分別為:三星、蘋果、華為、OPPO 、小米。OPPO從去年的排名第八上升火速上升到第四,以1610萬出貨量力壓小米的1480萬。顯然,快速成長的競爭對手給予小米巨大的壓力,加之渠道、供應鏈、專利貯備等方面漸露短板,小米破局的決心更加堅定。
6月15日,中國聯通與小米公司宣布啟動“全品類、全渠道、新模式”全新“互聯網+”戰略合作。據悉,雙方規劃了一年1500萬臺終端的包銷計劃,小米將進駐1萬多個聯通核心營業廳。除了手機,電視、空氣凈化器、電飯煲等小米全品類產品都將出現在中國聯通全國的各大營業廳之中。同時,小米首批向聯通營業廳提供品牌專區100個。
此次牽手聯通,小米董事長雷軍坦言,小米在電商上占的比例已經非常高,拓展渠道已經成了必然。如今,現在的小米不僅要自己認認真真做好電商,還要主動與各方開展深入合作。的確,陷入銷售瓶頸的小米,亟需改變單一銷售模式。與運營商合作,小米伸向全國的觸角也將更多更長。
轉戰線下:小米欲拓新市場
在一陣陣唱衰的聲音中,小米吹響了“反擊戰”的號角。年初,雷軍宣布將全力拓展線下渠道,除了自建線下體驗店外,小米更是將目光投向了運營商。那么,究竟線下渠道有何等魅力,引得小米不惜重金來布局?
一方面,布局線下渠道,豐富消費者的購機體驗。智能手機快速普及,國產手機品質穩步提升,消費者對產品性能上有了更高的要求,“換機”門檻大大提升。然而,線上渠道的表現形式單一,消費者難以全面了解產品的外觀設計、重量厚度等細節,也無法直觀體驗產品各項的功能。于是,線上消費流開始涌入線下渠道。
另一方面,線上渠道紅利逐漸減弱,線下市場的挖掘空間巨大。隨著網購人口紅利的下降,小米引以為傲的互聯網營銷變得不再“給力”。步入發展瓶頸期的小米,亟需新的利潤增長點。與此同時,對于我國三、四線城市及廣大的農村地區而言,網購還未普及,線下市場仍是重要的購物渠道。故此,小米挺進線下,也是為了開啟另一廣闊市場的大門。
重塑輝煌:小米還要加把勁
然而,要想嘗到線下渠道的豐收碩果,并非易事。一加手機關閉全國45家線下體驗店就是前車之鑒。小米突進線下銷售,雖能獲得廣闊的市場,但也背負了遠高于線上渠道的成本枷鎖。況且,如今運營商給予的補貼遠大不如前,此次牽手聯通,小米未必能吃得消。那么,要想再造神話,小米該在何處發力?
首先,進軍海外市場,增加專利儲備。小米在海外市場的發展并不如意,就小米2015年的手機出貨量來看,超過7000萬臺的銷量中絕大部分來源于中國市場。然而,要想成功“走出去”,小米亟需解決專利短板的問題。當然,除了購買他家專利外,小米還需在自身技術上下功夫。
其次,升級產品品質,力爭高端市場。關注小米的產品線,不難發現,產品幾乎都以性價比為賣點。但隨著千元機智能機的普及,“高性價比”對于消費者而言已不再誘人,時尚的外觀設計、精湛的細節處理等更受消費者親睞。
最后,為線下渠道商預留合理利潤。不論是自建線下體驗店,還是和運營商合作,若小米繼續秉承“微利走量”的營銷模式,將很可能受到線下渠道商的冷落,重蹈一加手機關閉線下門店的覆轍。故此,在線下布局中,告別過往的營銷模式,更多地顧及實體渠道商的利益,將有助小米贏得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