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副教授 沈逸
2016年6月9日,一段視頻在視頻分享網站優兔(Youtube)引發高度關注。視頻播客SourceFed在其中揭示了新的發現:搜索引擎有關希拉里的搜索結果存在某種令人不安的跡象,基于無法確認的原因,搜索引擎谷歌在搜索推薦選項(即用戶在輸入搜索關鍵詞時提供的可能組合)中試圖消除不利于希拉里·克林頓的負面新聞。最典型的是,當人們試圖搜索“希拉里罪行”關鍵詞,或者是“希拉里被指控”的負面新聞時,谷歌搜索引擎給出的優先參考選項,是希拉里倡導的犯罪法案改革和1994年犯罪法案。
相關消息在《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引發了較為集中的報道。基于黨派立場和政治傾向,截至北京時間6月10日下午4時,《紐約時報》等親民主黨立場的主流媒體仍然對此新聞保持沉默,樂觀估計是還在核實相關的事實。
在視頻中,SourceFed嘗試以冷靜客觀的態度分析這一事件,并透過這一事件分析希拉里·克林頓和谷歌公司之間的聯系。視頻中提到了谷歌此前的CEO施密特,其目前所在的公司投資支持了為希拉里競選團隊提供大數據分析服務的公司;也提到了希拉里手下主要從事大數據分析挖掘的技術骨干同樣來自谷歌公司。
我們能夠補充的信息至少還有三條:其一,2010年1月8日,希拉里·克林頓在國務院召集小規模的晚宴,邀請包括時任谷歌CEO施密特在內的精英共同探討如何讓推特、臉書、優兔共同成為外交政策的工具。其二,同年,在此次晚宴之后1-2周內,谷歌公司以不滿互聯網管理政策為由,高調宣布,計劃撤離中國大陸市場。在谷歌公司發表聲明之后不到兩周的時間,希拉里高調發表第一次互聯網自由演說。其三,希拉里入主國務院期間,從事網絡外交的兩員大將埃里克·羅斯與賈瑞德·科恩在離開國務院之后,一個去了谷歌公司執掌google idea,一個去了推特負責國際戰略。
有關希拉里負面新聞搜索結果在谷歌出現異常提示,這一提示與谷歌趨勢等工具展示的實際搜索結果存在顯著差異,這是截至目前為止我們能夠知道的幾乎全部事實。如視頻中所說的,一種樂觀的解釋,就是這種現象只是一個“錯誤”——某種程序出了問題,導致結果出錯。至于結果有利于希拉里,以及只有與希拉里有關的結果出了錯,則純粹是巧合。谷歌還是那家偉光正的“不作惡”的企業;除此之外的其他解釋,基本就是俗話說的“細思恐極”。《紙牌屋》中通過搜索引擎操控選舉結果的劇情設計,可能是某些負面解釋最為生動的情景模擬。
20世紀50年代,艾森豪威爾總統在他的離職演說中,告誡美國人民要警惕軍事工業復合體綁架美國的內政外交。這一告誡經由越南戰爭,轉化為了無情的現實。谷歌公司的此次事件,前景仍然莫名,真相還要繼續飛一會兒,但背后可能的陰影,非常值得深思和警惕。
從一個方面來說,它至少揭示了,必須高度關注搜索引擎市場的競爭結構,絕對不能允許出現對于至關重要的信息工具的絕對壟斷。絕對壟斷的市場地位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濫用,無論是中國的百度,還是美國的谷歌,面對濫用這種絕對壟斷地位來獲益,都沒有表現出超凡脫俗的抵抗力。
從政治權力的角度來說,谷歌的這一事件,部分折射了信息時代新權力中心的形成,以及政治力量、資本力量、技術力量三者合一之后,可能帶來的巨大影響。面對這種影響,是遵循弱肉強食的邏輯放任其發展,還是進行必要的制約,考驗著所有人。
對于普通網民來說,自覺地培養運用多種工具交叉分析,提升辨別信息真實性的能力,可能會逐漸成為必備的技能。至于當事的谷歌公司,如果最終不能以錯誤或者失誤來解釋這一現象,恐怕就不只是進入中國市場的問題了,有多少國家——包括美國的核心盟友以及美國本身——能夠容忍一家干預操控選舉結果的“不作惡”的公司成為壟斷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