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大海灣,23萬m2的村落排屋,訪客絡繹不絕……不用懷疑,這就是門羅帕克黑客街1號——Facebook的總部。這個世界著名的社交工具,其CEO扎克伯格還在最近美國權威科技媒體The Verge公布的全美最受歡迎CEO調查中,排名第一。
而在Facebook租下這里作為總部之前,這里曾存在過另一家帝國型公司。
那時的硅谷,正被信息工業的颶風席卷,而當年,這里還不叫黑客街。這家牛逼閃閃的公司就是在這兒,走上它的開掛之路,其發展勢態與如今Facebook相比,可謂不相上下。
它就是Sun Microsystems(太陽微系統公司)!
從市值兩千年到隕落,只花了一年!
太陽微電子公司,于1982年創立。在Sun最輝煌的時候,市值曾達2000億美元,遠超當時的谷歌和IBM。4年就已經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堪稱史上最快。Sun還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并且直接和政府合作的計算機公司。
“Sun微系統”、“太陽微系統”,這個名字,對經歷過中國互聯網發源期的人來說,那是如雷貫耳。
然而,這么一個龐然大物,最終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轟然倒下。其場面,何止是用一個“慘烈”能夠形容……
傳奇一:差點吞掉喬布斯的蘋果
Sun首倡云計算,主張開放源碼,它還第一個喊出了“網絡就是計算機”的口號,當.com盛囂塵上之時,Sun理所當然地做了那個點亮.com的網絡玩家,它使網絡迅速發展,遍鋪全球。
但是,對于Sun的創始人斯科特來說,在Sun的28年中,發明Java是他認為最得意的事。
Java使Sun市值大升,一度超過2千億美元。所有的網絡巨頭公司為之一振,IBM、HP、微軟為Java配置了專門的開發團隊,全球幾百萬軟件工程師眷顧于Java,著迷于Java。
詹姆斯·高斯林,在供職于Sun期間,創造出Java
然而,差點吞掉喬布斯的蘋果才是Sun的傳奇。
1996年初,Sun的股票市值沖向巔峰,而蘋果的股票降至冰點,在證券市場上的價格為5美元每股。1月26日,一家科技博客Suck.com稱,Sun正在和蘋果談判,愿以38.9億美元總價收購蘋果。
于是,在一個周二的分析師大會上,時任Sun高管的桑德爾準備宣布收購蘋果的計劃。他清了清嗓子,正要宣讀計劃,突然其中一位蘋果的投資銀行家站出來極力反對。他提出了許多苛刻條件,迫使Sun最終放棄了收購。
傳奇二:與微軟的生死大作戰
除了蘋果以外,Sun還曾和科技巨頭微軟經歷一場長達數年的生死之戰。
上世紀80年代,借PC機東風,微軟與英特爾組成的Wintel聯盟所向披靡。微軟生產的Windows操作系統一度控制著整個PC市場,獲得巨大成功,但是它卻忽略了互聯網的發展,被另外一家以生產瀏覽器軟件而聞名的網景公司(Netscape)搶占了先機,它先于微軟推出瀏覽器軟件。
1985年,Sun成功研究出了Sparc精簡指令型CPU,大幅提高了工作站的性能。再加上它基于Unix的服務器系統,可以直接對抗惠普和DEC這樣的傳統中式小型計算機。
當時,Sun又恰好發明了Java語言,Java語言結構新穎、可實時操作、而且安全性強,適合用于編寫瀏覽器軟件。1996年,微軟遇到了Sun,兩者一拍即合,微軟利用Java開發出IE瀏覽器。
當IE成功問世時,微軟將IE捆綁進操作系統中,使得很多電腦用戶不得不使用IE作為瀏覽器軟件。網景因此受到強烈的沖激,最終被美國在線(AOL)收購。
那么原本是親密戰友的Sun與微軟是如何翻臉無情?以至Java最后也被Windows無情地拋棄呢?
因為微軟意識到Java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它很可能是.COM的替代者,而.COM恰恰是Windows基于的編程模型。微軟開始對Java進行清掃,Sun又豈是好惹的?
于是雙方進行了長達數年的拉鋸戰。
2000年6月開始,隨著微軟推出.net戰略,兩個公司的競爭進一步升級,轉變為關乎未來的生死較量。
也正是這一年,Sun終于跌下神壇,太陽即將隕落。
太陽的最終隕落
從創業到繁榮,Sun花了近二十年,而傾覆卻只用了一年時間。
Sun的失敗,究其原因,就是一直占據主流地位的硬件文化誤導了企業的發展。Sun是從硬件起家,Sun對于市場的理解,完全從硬件廠商的角度,強調高端、低量、高價值,并以此部署網絡計算。
至于軟件產品的特性和功能、軟件在市場上統領千軍萬馬的趨勢,這些在銷售指標、合作伙伴、渠道計劃及供應鏈管理面前不值一提。
而Sun真正最為寶貴的是開放的Solaris系統和經典的Java,但是他們并沒有很好的利用它們。
或許也因為當時的硬件和操作系統太好賣了,創始人麥克尼利只顧著把這些東西賣給大中型企業,建立硬件的帝國。可是,他卻忽略了微軟和英特爾正在靠免費和賣服務蠶食的小型企業和微型計算機用戶市場,偷偷打著游擊戰。
2000年,美國互聯網泡沫來臨,大大小小的企業關停無數。Sun銷量慘淡,從一年前盈利9億美元,瞬間變成虧損5億美元。
雖然在2000年的泡沫過后,麥克尼利辭職、舒瓦茨接任,靠著賣掉公司多處房產,包括如今Facebook總部所在的園區,讓公司扭虧為盈;靠開源Solaris搶回部分市場占有率;用IT技術服務帶來了強勁的現金流……但也無力回天。
2001年,Sun已經淪為美國二流的科技公司,再也無法與蘋果和微軟、IBM這樣的巨頭比肩了。
2009年,Sun被甲骨文公司以74億美元收購,2000多億的市值就這樣消散在互聯網歷史的潮流之中。
今天,蘋果的市值是5400億美元,是當年的142倍。反觀Sun,在被甲骨文收購后,公司經歷不斷洗牌,其團隊幾乎全部出走。
有趣的是,Sun的落幕不代表牛逼的人也由此落寞,更多人是因為離開了Sun而開啟了自己的輝煌之路:
創始人維諾德·科斯拉在1984年退出了管理層,在1995年創立了具有革命意義的網景瀏覽器;
創始團隊技術大拿安迪·貝托謝姆成了硅谷最牛的天使投資人,他投了谷歌、英偉達(Nividia)、Tapulous等公司;
形象點來說,Sun的落寞,就好比如今BAT中任意的一家,在一年之內,于國內的互聯網界銷聲匿跡。而這家公司用它血的教訓告訴我們:不論公司有多大,離死亡都只有一步之遙。
在創業的道路上,你永遠不要企圖松半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