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個多星期,美國新老科技巨頭們日子都不大好過。總市值在美股排名前三的蘋果、谷歌和微軟三巨頭股價齊刷刷下跌,在短短一周內三巨頭市值合計下跌約75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接近5000億。相當于一個星期內跌掉了一個百度還要捎帶上小半個京東的市值。即便到今晨美股收市,三巨頭的股價依然沒有明顯起色,蘋果更是繼續微跌。
蘋果:新品發布就被唱空,市場等待二季報
自從iPhone SE發布之后,各種來自供應鏈和市場統計機構的消息,一直在“劇透”其銷量不佳。即便是一些專業的財經媒體也引用這些未經官方證實的數據,趕在蘋果本周二季度財報數據出爐前,唱衰蘋果公司。
重返小屏的iPhone SE的銷量到底如何,這兩天蘋果二季報出爐后就可見分曉。不過這個銷量數據對華爾街來說,似乎已經不那么重要。
過去幾個月蘋果公司的市盈率一直徘徊在11倍左右,甚至一度逼近個位數。這種市盈率水平只與美股普通的大型制造業公司相當,在美股大型科技公司中墊底。以市盈率來衡量的估值水平,只相當于FACEBOOK的八分之一,谷歌的三分之一,甚至還略低于遠稱不上新銳的IBM。
當前蘋果公司的總市值約5860億美元,但手持現金超過2000億美元。以蘋果公司超高的現金流水平,這些錢中的絕大部分運營中基本上用不到。如果考慮到這一因素,蘋果公司的估值水平實際上已經與“僵尸”公司享受了一樣的待遇。
蘋果原本定于當地時間4月25日公布的二季報,因為公司高管要集體參加一個重要的葬禮推遲了一天。
估值顯示,資本市場對蘋果的情緒已經冰冷。因為葬禮推遲的二季報數據到底是能反擊流言,還是真的成為蘋果公司“葬禮”的序曲?
微軟:靠巨額回購支撐市值,到底能挺多久?
唱衰微軟,多年以來似乎已經成為科技界的“政治正確”。
但過去幾年微軟的股價走勢恰恰相反,2013年以來節節攀升,三年多已經翻倍有余。甚至在上周暴跌前還一度突破56美元,超過了1999年美國科技股泡沫時53.6美元的峰值。
即便是在上周暴跌之后,微軟總市值仍維持在4000億美元左右,在所有美國公司中位列第三名,僅次于蘋果和谷歌,比騰訊與阿里巴巴相加還要高。暴跌前,微軟的總市值則大致相當于BAT的總和。
不過支撐微軟股價上漲的并不是業績高速增長,而是巨額回購和現金分紅。自2004年以來,微軟已經動用超過1300億美元用于股票回購,總股本縮減了超過四分之一。2012年之后,回購的手筆更是越來越大。2013年9月份,宣布了總額高達4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過去三個月,微軟通過回購與分紅向股東返還了64億美元。
但即便能通過回購維持股價,也無法替微軟買回“王座”。根據最新的季報,微軟營收同比下降6%,凈利潤下跌25%。
谷歌:利潤不及預期,重返中國懸而未決
谷歌是三巨頭中上周股價跌幅最大的。由于季報遠低于市場預期,上周五單日下跌5.4%,最大跌幅接近7%。
最近幾年,谷歌是資本市場的寵兒。盡管2015年全年的凈利潤(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只有蘋果的不到三成。但2016年2月份,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總市值一度超過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2015年8月,谷歌的上市公司主體更名為Alphabet,公司被分成兩個部分,一是負責賺錢養家的谷歌業務,一是需要燒錢研發的其他業務。盡管2016年一季度Alphabet的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17%,達到202.57億美元,不過仍然低于華爾街的預期。更重要的是公司利潤幾乎全部來自于谷歌的搜索和廣告業務,來自其他業務的虧損則在擴大。
自2015年以來,市場對谷歌重返中國的預期一只在升溫,但實質性的全面回歸依然懸念重重。即便搜索與安卓業務能全面重回中國,市場環境也已經與5年多年離開時迥然不同。在這幾年的空檔期中,中國搜索市場已經相當擁擠。更重要的是,中國安卓手機應用市場已經形成了迥異于全球的生態。安卓操作系統與用戶的直接連接,已經被各種應用商店阻斷,GOOGLE PLAY能否從中國特色的互聯網巨頭中搶回多大份額,尚未可知。
一周的短期股價變動并不能說明什么實質性問題。不過自次貸危機以來,納斯達克指數已經上漲了兩倍多,2015年下半年以來一度超過1999年互聯網泡沫時的最高點,新老巨頭股價在同一周遭遇重創,是不是潛伏的恐高癥要發作?
目前谷歌的市盈率維持在蘋果的三倍以上,微軟公司屢屢高價回購股票支撐股價也被前任CEO鮑爾默公開發難。互聯網的世界風云變幻,華爾街的臉色也說變就變。
科技公司想讓美國投資者認可,真的沒那么容易,里子面子都要有,市場也未必買賬。兩相對比A股的所謂互聯網和高科技“妖股”們實在過的太舒服,跟在巨頭身后販賣概念,甚至只靠開發布會市值就能翻幾番。
同是股民兩樣命,中美市場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