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微信令人失望的,何止是在朋友圈插入廣告?走起廣告盈利的老路,微信和張小龍步入凡間的開始。該來的總會來的,防水養魚后,哪有不抓的道理?
吵得沸沸揚揚的微信朋友圈上線廣告的事情終于落定下來了,沒錯,微信朋友圈真的開始有廣告了。對于微信這座尚未開發的金庫,騰訊似乎不想再扭扭捏捏、藏著掖著,決心把變現問題擺到臺面上來談。
信息流(feed)廣告最早起源于Twitter,名字看似洋氣,其實國內用戶對此早已不陌生了,微博、Qzone等早就在用戶信息間穿插廣告了。
2015年微信變現將進入深水區,而在朋友圈好友發布的消息間插入廣告,既是騰訊的老路數,更是簡單直接的盈利辦法。
對于此事,外界表現出截然相反的兩種態度。元旦至今,騰訊控股股價已經上漲了13%,除總理按下的放款按鈕外,更離不開逐漸坐實的朋友圈推廣告,一大批廣告主興奮不已、躁動異常,可以名正言順地進入這塊處女地挖寶,想想都醉了。有爆料稱,Vivo拿到第一份廣告,這事放在廣告主身上,可能有種真實的“破處”的感覺。反過來,一些用戶用“被強奸”來形容這種插入廣告帶來的反感。
收不收費?對社交軟件來說,終歸會是個問題。微信在朋友圈插入廣告,是張小龍注定要走入凡間的宿命。
社交軟件看上去無比美好,Facebook不惜以190億美元的天價買下Whatsapp,社交應用成為App Store收入第三高的應用類別。說到微信,外界更是以“騰訊拿到移動互聯時代唯一的船票”來鼓擂社交應用的王牌地位,張小龍這位華中科技大學走出的“獨孤大俠”更是被賦予了神存在的色彩。
但冷暖自知,馬化騰不止一次地說到自己拿到的這張船票至多只是張站票。頂著最重要入口的頭銜,微信似乎要撐起騰訊決戰移動互聯網的整個使命。但越是名頭大,就越有可能成為花瓶。誰都要努力干活,特別是社交應用根本繞不開“賺錢養家”的問題,長養居深閨,會成為笑柄的。
以Line、Kaoka Talk為代表的亞洲社交應用,相較單純依靠社交媒體廣告業務,吸引用戶為某些特色功能服務付費的盈利模式,曾引得Twitter、Facebook的無比艷羨。微信的商業化在不斷的質疑中跌跌撞撞,GMIC 2013上,馬化騰表示“移動社交游戲是微信商業化最大的突破點”。從2013年第四季度微信游戲的小步試探,到微信游戲發布間隔的快速壓縮、游戲自研等向移動游戲的完全擁抱,特別是騰訊游戲2014年上半年40%增幅的照耀下,微信不太需要在用戶規模和盈利的問題中糾纏,似乎在移動游戲領域找到了安身之處。奈何2014年Q3單季移動游戲收入高達4億元的下滑,又重新吹響了警鳴聲,商業枷鎖越來越重。
在社交軟件價值的核心指標——用戶數量方面,微信自然強到無可挑剔,但同時其承載的商業變現壓力也要大得多,小打小鬧的盈利顯然與其角色極不協調。雖然張小龍再三執拗,在單季度可能帶來的9億元收入、對股價的極大雞血效應的巨大誘惑面前,節操有何用?尤其是移動游戲下滑的情況下如何拒絕?
增值服務是移動社交APP最不壞的盈利模式,包括游戲、付費表情和服務在內的增值服務是用戶需求自然的延伸,用戶更能接受以付費的方式來完成服務。微信曾一步跨入到增值服務和電商模式,如今重新歸入凡間,走起廣告盈利的老路,新陳代謝可準備好了?
電商的失意和移動游戲的施壓,微信不得不重新考慮廣告這種古老的互聯網盈利模式。而IM的出身,注定不會給廣告騰出太多生存空間,還沒從廣告刷屏的泥潭中爬出來的微信,采用所謂的官方發布就能安撫用戶脆弱的廣告受感神經?
微信令用戶失望的,哪里只是廣告呢?微信和張小龍步入凡間,才是祛魅后的凡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