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過去2年,從不起眼的智能路由器到電視、機頂盒、冰箱、空調、門鎖或者個人手表、手環甚至自行車,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家用電子產品及機械設備都在逐步被電子化、智能化,而且接入互聯網從而實現遠程管理控制成為所有智能化電子產品的共同特征。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的快速普及,當前全球互聯網正進入一場新的科技變革,以谷歌、蘋果為代表的美國科技巨頭正在互聯網以外的硬件領域開疆擴土,在智能汽車、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多方面頻頻布局,尤其是在智能硬件方面分別砸下數十億美元的重金并購多個項目,其創新與變革的力量讓無數同行震驚。
智能硬件颶風席卷中國
如果說2012年發布的谷歌眼鏡引領了全球的可穿戴設備熱潮,那么緊隨其后被谷歌以32億美元天價收購的智能溫控設備商Nest則刺激了傳統家電制造商覺醒,一股規模宏大的智能化颶風從美國硅谷漂洋過海奔襲中國大地。
過去2年,從不起眼的智能路由器到電視、機頂盒、冰箱、空調、門鎖或者個人手表、手環甚至自行車,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家用電子產品及機械設備都在逐步被電子化、智能化,而且接入互聯網從而實現遠程管理控制成為所有智能化電子產品的共同特征。
過去的家用消費電子設備往往都是冷冰冰的機器,比如空調、冰箱,但是自從智能手機APP可以實現與家用電子設備實現通訊以后,就相對于給機器賦予了生命,主人在手機屏幕上就可以遠程控制管理所有家電,生活變得更加便利,機器也變得更加人性化。
作為傳統制造業大國,中國每年出口及內銷的電子設備數十億級別,然而制造商因為層層代理分銷模式很少直接接觸到終端消費者,盡管產品暢銷世界但是幾乎不知道用戶對產品的使用情況反饋,更談不上大數據增值。舉個例子,深圳廠家TP-LINK生產的家用路由器年銷售量超過千萬臺,但是很少知道是哪些用戶在哪些時間使用了這些設備,更沒有任何的延伸增值服務。直到極路由、小米路由器等智能路由器的出現才讓傳統路由器制造商意識到,每年千萬的銷量就是意味著千萬級別的互聯網用戶,其可帶來的附加值可能遠遠大于單純賣硬件設備獲得的收益。
智能硬件死在產品迭代上
盡管傳統的硬件模式遭遇智能硬件的巨大沖擊,包括TCL、格力、美的、聯想等一大批國產家電制造業巨頭都在極力往智能硬件靠攏。然而,智能硬件熱潮之下并非一片坦途,尤其是智能硬件初創企業很多曾經風靡一時的品牌現在已經銷聲匿跡。智能硬件看似熱潮洶涌,其實并沒有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可,因此類似智能手表、手環及智能眼鏡等最早的智能硬件產品目前依然不太流行,其中用戶體驗不佳成為智能硬件無法普及的直接原因。
互聯網領域很奉承的一個法則就是產品快速迭代。很多互聯網產品比如網站或者手機APP,往往第一版本都很初級甚至極其難用,但是通常情況下都是一邊發布一邊修BUG,直到升級三五個版本之后用戶體驗才真正到達當初產品規劃的預期。
然而,硬件產品從外觀設計到線路板規劃、元器件采購、貼片裝配、生產測試等等一系列流程都是涉及多個環節眾多外部人員配合,一旦產品定型就很難進行修改升級,如果量產后的產品才發現嚴重BUG那簡直就是一場災難,這跟軟件產品來一次大升級完全不是一回事。因此,快速迭代思維在硬件產品上基本很難走通,從而讓硬件研發的門檻遠比軟件研發要更高,而且更需要打磨產品的耐心,做硬件顯然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軟硬件結合是互聯網大趨勢
盡管互聯網企業轉身投入到硬件去會很吃力,而且往往前期要吃不少苦頭,走不少彎路,但是軟硬件結合是當前互聯網行業的大趨勢,畢竟純粹的互聯網已經非常成熟,可想象的空間不大。比如美國最成功的科技企業蘋果、谷歌都是在軟硬件結合上做成了漂亮的成績。國內的小米、樂視也是軟硬件結合的典型代表,軟件、硬件與互聯網內容更被雷軍稱為“鐵人三項”。
而其他的互聯網巨頭也在加快在智能硬件方面的布局,比如百度研發智能路由器、電視棒及自行車、智能筷子等產品,還有騰訊也在發力車聯網、360進軍互聯網手機及路由器、兒童手環等。過去幾年互聯網巨頭已經在軟件及內容上有了很好積累,現在急需通過智能硬件工具去承載積累下來的內容,讓互聯網越來越深入融進人們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