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互聯網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行業,雖然競爭充分,但是在很多細分領域卻又出現了單極格局,甚至是出現了贏家通吃的局面。
互聯網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行業,雖然競爭充分,但是在很多細分領域卻又出現了單極格局,甚至是出現了贏家通吃的局面。
這一看似悖論的兩大特點,為什么能夠同時出現在一個行業里?
土妖經過仔細分析后,發現但凡能夠在某一領域里占據單極的,都是擁有競爭對手難以復制或者追趕的絕對優勢,比如騰訊的關系鏈之于其社交產品、百度的技術之于其搜索業務,現在,應用分發也已經顯現出這種趨勢。
一句話,要想通吃行業,最重要的是要有通吃的資本。
我們不妨探討一下,互聯網的單極世界是怎樣煉成的,那些能夠“贏家通吃”的企業背后,到底有何奧秘。
騰訊:即時通訊+社交,編織一張巨大的“網”
第一個要說的是騰訊。
還記得大概七八年前的時候,MSN風頭正茂,幾乎成為了白領的專屬。“我們不用QQ,我們只用MSN”,一句話,讓QQer自然地把自己歸位為低齡、低端、低收入甚至是低智商的行列。
然而短短幾年時間,QQ已經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標配,同時騰訊還在社交領域里延伸出了更具想象空間的微信,而MSN至少在中國市場,已然成為了歷史的代名詞。
與其說,MSN輸在產品、技術上,莫若說MSN輸在了騰訊為中國人編織的關系網上。你可以不喜歡QQ、微信,但是你逃脫不了這張“網”。
所以在去年馬云一開始要推“來往”的時候,不管講得有多么高大上,多么深情加悲情,土妖就第一時間說過“沒戲”。此外,阿里也不要把希望寄托于陌陌或者Tango,社交尤其是即時通訊在可預見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是馬化騰的天下,除非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革命性產品。
百度:技術和模式,澆筑一道難以逾越的墻
再來說一說百度。
不知不覺,“百度”已經成為了搜索的代名詞。雖然這幾年其他搜索廠商也想要在搜索上有所作為,但遺憾的是,始終無法進入到搜索的核心領域。不管是傳統的PC端,還是新興的移動市場,百度的搜索都沒有被超越過。
在移動端,百度還有一個已經開始具備“單極”氣質的領域——移動應用分發。在移動互聯網中,應用分發被業內稱之為“控制入口的入口”,因此更加具備底層基建的戰略意義。而百度的這個業務,也與百度的核心優勢“搜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很長一段時間,應用分發都是以“應用商店”作為最主要的模式,類似于門戶網站的1.0時代的“陳列式”,應用很少的時候,用戶在應用商店中能輕松找到自己所需的應用,但如今,應用商店已經成為了一片汪洋大海,一方面用戶找尋找應用變得異常不便;另一方面廣大中小開發者開發出的長尾應用,也被無情淹沒了。
應用分發的本質,就是把用戶最迫切需求的內容和服務,精準、即時、快速地提供給用戶。從這個意義上說,“搜索”自然成為應用分發從1.0時代向2.0時代升級、以最短路徑滿足供需雙方需求的最重要武器。
實際上,無論是360還是豌豆莢,也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但相比于傳統搜索,移動搜索因為系統、平臺、網絡、終端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對技術的要求更加嚴苛,而且在用戶層面,用戶的行為也更加的隨意性、碎片化,對搜索引擎的需求也在往多元化、個性化、“所見即所得”、“搜索即服務”等方向提升。
面對嚴峻的市場環境,在搜索領域儲備不足的360和豌豆莢等自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畢竟搜索技術不同于內容資源,可以一朝一夕引進,搜索技術是需要長年累月的深耕積累的。
相反,百度十多年來不僅在搜索領域積累了絕對的技術優勢,并且突破了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前沿技術,為搜索這一核心業務挖了一條又深又廣的護城河。
基于大搜索時代的技術積累,百度把移動應用搜索這一垂直領域做得風生水起,比如“應用商店+移動搜索”的雙核分發模式,再如應用商店搜索框中的應用內搜索,都是分發和搜索結合的典型。搜索技術被運用到分發之后,可以更透徹地理解用戶需求,更加精準地推薦,隨時隨地滿足用戶碎片化、場景化、個性化的需求;對開發者,則是使應用更精準地到達用戶,帶來分發效率的提升,解決中長尾分發困境;給百度帶來的,則是分發業務的高奏凱歌。
2013年8月,百度系應用平臺日均分發為6900萬;半年后,這個數字改寫成了“1個億”。如果說百度自身的數據不能完全說明問題的話,不妨看一下第三方的數據。來自易觀智庫的《2013年第4季度中國移動應用分發市場監測報告》顯示,截至去年第4季度,百度系分發平臺的市場份額達到了41.2%。
“1億+41.2%”這兩個數字,從絕對值和相對值兩大方面,已然說明移動應用分發領域,已經從此前的“多國爭霸”演變成了如今的“單極格局”,同時開始向“贏家通吃”方向邁進。
從騰訊的即時通訊、社交,百度的搜索、應用分發,似乎很難總結出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單極甚至贏家通吃的共性,非要總結的話,那就是,在細分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上,一定要保持領先競爭對手的絕對優勢。如果用這樣的方法論去衡量移動互聯網其他領域的話,下一個單極或是贏家通吃的領域,有可能會出現在團購、旅游、垂直電商、智能硬件、以及 “媒體+渠道+服務”的垂直領域。實際上,在這些領域,有一些企業正走在通往“單極”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