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和金融改革的深入,近幾年,我國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有傳統金融機構借助互聯網延伸金融服務,如網上銀行、電子銀行;有金融的互聯網居間服務,如第三方支付平臺、P2P信貸、眾籌網絡等;還有互聯網金融服務,網絡形式的金融平臺,如各種互聯網基金、網絡小額貸款公司、保險銷售平臺等。特別是2014年,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可以說井噴式的發展,預計到年底全國P2P網貸運營平臺的交易額可能突破2500億元。
2014年是互聯網金融高歌猛進的一年。直銷銀行陸續上線,微信銀行服務深入人心,手機銀行快速發展……2015年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又將出現哪些變化?帶給傳統銀行業的是壓力,還是驚喜?
手機銀行嶄露頭角
在12月3日召開的第十屆中國電子銀行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王永紅透露,截至2014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5.27億,手機上網比例為83.4%,首次超越PC上網比例,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
前不久的“雙十一”則用新紀錄為移動金融做了“代言”。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到,數據顯示,2014年11月11日當天,支付寶移動支付規模為1.97億筆、243億元人民幣,占總成交額的42.6%。
日前發布的《2014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預計,2015年我國個人手機銀行將出現爆發式增長。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電子銀行業務包括網上銀行業務、手機銀行業務、電話銀行業務等。業內人士預測,隨著移動金融時代的全面到來,繼電子銀行全面超越柜臺業務之后,手機銀行可能后來居上,成為未來電子銀行服務主要依賴的渠道。
王永紅表示,為順應趨勢,2015年央行將繼續推動金融服務手段的繼承式創新發展。“一方面,加快發卡進度,拓展金融IC卡的應用場景;另一方面,將金融IC卡信息嵌入手機,把手機轉變為移動式金融IC卡,以手機為載體發展支付、信用查詢、信貸等各種應用,并推廣自主可控密碼算法,從根本上提高金融基礎設施的安全性。”他說。
O2O模式或成主流
O2O就是在線上支付、在線下完成交易或者獲得服務。O2O就像一個扁擔,一邊挑著商戶,一邊挑著用戶。
有專家曾表示,銀行必須介入O2O。不僅因為銀行面臨著息差不斷縮小的壓力,同時,第三方支付企業通過O2O模式,分流了更多的銀行客戶。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銀行行業發展前景報告顯示,對銀行業來說,O2O帶來的不僅是挑戰,還有發展機遇。目前,雖然不少銀行都推出了自己的支付平臺,但直接入駐的客戶并不多,它們紛紛通過與支付寶等第三方合作引入客戶。部分中小銀行特別是城商行,由于在本地擁有龐大的零售用戶資源,在發展電子商務時往往成為當地重點扶持對象。“實際上,在發展O2O模式方面,城商行擁有其他行業的競爭者所不具備的優勢。”大連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周新花說。
此外,銀行發展O2O模式應有一定的策略。“比如,在技術方面,銀行電商平臺應借鑒外包服務商在技術支持等方面的管理經驗,而在商戶拓展、營銷推廣等核心領域,則應采取自主管理的方式。”周新花說。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推進,存款利率競爭也將更加激烈,O2O模式或將成為未來銀行主要的運營手段之一。”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廖理說。
用戶體驗引領發展
眾所周知,傳統金融機構發展電子銀行業務,大多是“被動”地擁抱互聯網,重視的是客戶、渠道、產品、服務等傳統金融要素,用戶體驗往往被放在次要位置。
中國銀行網絡銀行部副總經理董俊峰認為,如果傳統的金融服務是“以產品為中心”的垂直銷售模式,移動金融服務則需要從客戶需求的場景出發,在最合適的時間,以最合適的渠道,通過最合適的媒介,提供最合適的產品和服務,創造出最佳的客戶體驗。
不少專家認為,從目前情況看,輕言以移動金融為代表的新服務模式顛覆傳統金融為時尚早,但更加重視用戶實踐和體驗將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此外,用戶體驗還離不開支付安全的“加碼”。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表示,現階段,移動支付總體上處于技術和業務模式的探索、磨合過程中,各類市場主體都極為重視,并且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資源。未來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上,放在對金融消費者的宣傳教育上,放在培育合格的市場參與者上,為移動支付和移動金融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和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