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手機廠商們紛紛進行價格大戰,你是不是覺得很爽呢,但你偶爾是不是也擔心,這么下去,手機廠商餓死了怎么辦。其實不用擔心,手機廠商們其實在賣手機之外有很多其他的生財之道。
目前,不僅僅是價格大戰導致手機價格不斷壓低,連出貨量都下來了。根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發布《國內手機市場最新監測報告》顯示,今年前十個月,全國手機市場累積出貨量為3.63億部,同比下降24.4%。單計10月份,全國手機市場整體出貨量3,359.7萬部,同比跌15.15%。
3G引發的換機高峰已經過去,4G雖對手機消費有所拉動,但其提振作用相對3G明顯減弱。雖然手機新品不斷涌現,但想讓消費者為頻繁換機掏腰包越來越難。消費者對手機價格、售后服務的可靠性、便利性和成本變得更加敏感,單純從感觀出發追求大品牌、國外品牌和高端產品的不理性消費大大減少了。
手機廠商一波又一波的新機熱潮并沒有刺激起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反而是讓消費者更理性的持幣觀望。這個時候,除了賣手機各家大廠都紛紛開始想辦法來開拓者自己的“外快”途徑,以提升利潤水平。我們看看這些廠商都是怎么做的吧。
手機廠商的外快之——賣手機配件
雖然工信部給出的數字手機銷量總體下滑但是中國智能機的總體持有量是在不斷提升的。百度Q2的智能機調查數據顯示,從整體智能手機大盤情況來看,今年二季度智能手機的人口普及率進一步提高,達到30%以上。而谷歌11月份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智能手機普及率已經到了70%。
在如此之大的智能手機保有量的前提下,手機可能不太好賣了,但是手機配件卻是十分的搶手。普通人可能兩到三年才換一個手機,但是絕對不會兩到三年才換手機貼膜和手機殼的。消費者可能只有一部手機,一臺平板,但保護殼、保護套往往不止一個。
今年9月24號時,小米的聯合創始人黎萬強表示小米玩偶米兔銷量有望突破200萬只,到現在十一月份經過雙十一的瘋狂之后,相信小米的米兔早已超過了200萬了。黎萬強在2013年5月電子商務大會上公布2013年5個月的時間小米手機配件銷售額已經超過10億元。
小米手機2013年出貨量為1870萬臺,而今年小米手機銷量有望超過6000萬臺,同樣的我們可以想到其配件銷量也會大大超過去年10億的水平。
比起一直都在打價格戰的手機來說,手機配件的利潤可以說高的“令人發指”,所以就連蘋果這種不差錢的公司從IPhone 4開始為iPhone推出Case(雖然是為了應對天線門),后來的IPad也是。蘋果官方發售的配件往往都是很貴的,但這也成為一種品味和身份的象征,當然蘋果的產品線也養活了不知道多少以蘋果周邊產品為生的企業(偉大的蘋果)。
回到手機國產手機廠商來說,小米、魅族、努比亞、一加等廠商都在為自己的手機提供官方的配件。相較蘋果的官方配件來說,國產手機廠商的配件就人性話很多。但即便是國產手機廠商20-50之間的配件價格其中的利潤也十分驚人。那些采用的特殊材質的貼膜和后殼在大批量生產的前提下成本也只有幾元,而這些貼膜的售價卻可以到幾時到上百元。
除了貼膜后殼這樣的小東西,移動電源也是配件的大頭。小米就試圖重新定位移動電源的價格標準,雖然的確讓部分產品的價格降了下來,但是成效并不算大,并沒有產生決定性的改變。只體現出了小米在大批量需求下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官方配件總會給消費者一種正規高質的感覺。在消費者的觀念之中,配件產品是用來搭配終端使用的,而由于目前很多旗艦手機、平板已經開始普及,作為這些產品的搭檔,自然也不能太弱。“幾千塊的手機都買了,一百塊的配件(保護殼)都舍不得?”在這樣的心理作用下,手機配件一直賣的非常好。
手機廠商的外快之——賣保險
功能機時代,手機的屏幕只要能看到通訊錄發短信就行了,待機可以三五天,可以砸核桃。到了智能機時代屏幕屏幕被軟件不斷的拉大,續航一天一充已經能上頭條,生怕被核桃砸。
智能手機單價相對較高,但又容易出現故障,特別是屏幕非常脆弱,維修價格高,讓手機保險應運而生。
在錘子的發布會上,羅永浩喊出來“碎屏險”的概念,開了國內手機行業的先河。在全貼合時代,觸摸屏和液晶屏一體,強度下降、容易破碎且維修價格極高。給用戶一個碎屏保險可以讓用戶放心很多。
提出這個保險的最初原因是因為錘子手機兩面都是玻璃很容易碎裂。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的事情是,雖然保險都是由保險公司承擔的,但保險的銷售卻是可以提成的。就是說只要消費者買保險,手機廠商都會獲得保險銷售提成,而這個提成的高低,就看各家和保險公司的議價能力了。
當大家發現,原來還有保險這條生財之道后,都紛紛開始跟隨。華為榮耀6在推出時就可以額外購買意外損壞保修“全身險”,只要100元,除了屏幕以外,還包括液體潑濺、環境因素、硬物磕碰等等。
最近一個模仿者是一加手機,在一加手機官方網站剛剛推出了“加多保”。碎屏險價格良心到了59元,意外險和魅族價格持平89元,但是只換不修,此外還有個59元加一年三包。估計未來幾個月,還會有國產廠商跟進,也許今后保險會成為新手機的標配。
其實手機售后保險早就有之,在金融業發達的國外這是一個普遍的做法。早在幾年前,iPhone就有AppleCare+,99美元,就給你一年兩次維修換機的機會,每次維修再交49美元。目前在中國這個服務的價格是交788元,每次維修628元。之前Dell也提供這類服務,高級別服務里,別說壞了給修,你自己砸壞了也給修,多給錢就行。
手機廠商的外快只之——預裝應用
關于手機廠商在手機中預裝各種軟件對消費者來說已經司空見慣了,這些手機里的預裝軟件都不是白來的,而是軟件供應商向手機廠家付費買來的預裝權。蘋果的iPhone還好,因為iOS系統是封閉的。即使是運營商的合約機也不過是多個書簽,手機里多一個運營商的App而且是可卸載的。
但是對于安卓而言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使用原生安卓系統的手機的情況還好,因為谷歌的原生系統是沒有其他軟件介入的。而到了國產領域里,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現在國產大牌手機都是使用自己深度定制的安卓系統,從里到外都是廠家說了算。很多的應用都是直接安裝在系統底層的,除非Root刷機否則根本無法清理掉這些頑固的應用。
預裝軟件通常是采用與手機系統進行捆綁安裝的方式增加裝機量,產品的可用度較低,用戶的使用率和接受度也非常低。無法刪除的預裝軟件成為“閑置”品,不僅大量占用手機內存空間,還存在后臺自啟、開機自啟、推動廣告的現象,嚴重拖慢了手機的啟動速度,更是成為手機流量“丟失”、手機卡、慢的罪魁禍首。調查顯示平均每部Android手機擁有8.2個預裝軟件,甚至有6.5%的手機預裝軟件數量超過16個。這些用戶并不需要的預裝軟件成了“牛皮癬”,甩都甩不掉。
DCCI發布的《中國Android手機預裝產業及用戶使用情況研究報告》指出,85.9%的用戶卸載過預裝軟件。但對于卸載后所引起的手機系統不穩定甚至無法使用,個人信息丟失的擔憂占比較大。市場對于第三方提供解決手機預裝軟件問題的呼聲很高。
雖然有種種弊端,但由于預裝應用可以帶來很多收入,讓很多廠商無法割舍。一般一個預裝應用每個用戶的價格在1元以上,一臺機器裝10個軟件就可能多十到幾十的收入,如果出貨量大,整個收入規模非常可觀。
手機廠商的外快只之——出售廣告位
直接預裝這種做法簡單粗暴,往往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聰明的廠商們很快找了更加隱蔽用戶體驗也更好的應用和服務推廣方式。
首當其沖的就是應用商店,幾乎所有的中國手機廠商都自建了相應的應用商店。消費者只要通過這些應用市場安裝應用,手機廠商可能就開始數錢了。要知道,在應用市場里,除了一些預留給首發應用的推廣位,大多數的展示位置都是要花錢買的,開發者要讓自己的應用在應用市場上脫引而出,必要的投入是必須的。
除了應用商店,其他的入口也可賣,比如瀏覽器里的預制書簽,默認打開網站,默認搜索引擎等。這些都是可以拿來變成銀子的。
在華為榮耀6中,華為推出了一個動態桌面。這個動態桌面會自動更新最新的一些電影海報、汽車美圖等,而顯然,這個顯示位置也是可以拿來賣給有宣傳需求的廠商的。
手機廠商的外快之——游戲
根據最新一季度財報,騰訊收入 197 億元,其中游戲業務所在的增值業務板塊貢獻了八成左右。360 游戲業務所在的增值服務營收達到整個公司收入所得的 46%。而號稱餓死也不做游戲的馬云,也在去年年底開始涉足游戲平臺。
打開任何一款國產手機,不管是小米、魅族,還是聯想或者 OPPO,你都會看到顯眼的游戲中心,在這里提供單獨的游戲下載。
第一次激活手機,你會看到一組推薦安裝的游戲。偶爾甚至通知欄也會告訴你,最近有個大牌游戲入駐,下載就送禮包等等。
國內排名比較靠前的幾大手機廠商,其出貨量都在千萬級別,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游戲分發渠道。
國內的幾乎所有的安卓廠商都有自己的游戲分發體系,像小米的游戲中心,OPPO的可可游戲中心,還有一直堅持所有應用和游戲都放在一個應用商店的魅族。從目前看來,最有效的增值收入就是游戲。根據小米 CEO 雷軍和 MIUI 負責人洪峰今年公開透露的數據,據稱今年有望售出 6000 萬智能手機。與此同時 MIUI、小米商店、游戲中心日均下載量超過 3500萬,2014 年上半年開發者分成為 1.74 億——這意味著小米平均每個月至少處理了上億的數字內容收入,其中大部分是游戲。
聯想、華為、OPPO、VIVO、酷派、金立這六家廠商經過一年多的談判,成立了一個名為硬核聯盟的游戲渠道對抗 360、小米、百度等競爭對手。這些手機廠商希望將游戲的利潤盡量多的掌控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三方渠道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