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微軟新出的智能手環一舉脫銷。
然而,微軟的智能手環實際上卻并沒有新奇特的技術,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平凡的技術,比如監控心率、步數、卡路里消耗、睡眠質量等,這在Nike+的智能手環基本都實現過。如果非要找創新點的話,通過Cortana語音助理進行筆記記錄及日程提醒,這可以說是微軟手環的一項獨特技術。盡管這項技術相比于Nike+的智能手環有創新性,但耐克加在結合其運動鞋的監測上也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優勢。
從銷售價格方面來看,這兩款產品也是不相上下,按照今天的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6.1255來計價,微軟的智能手環售價199美元,折合人民幣是1218元。而Nike+智能手環的售價149美元,在國內銷售價格也是在1200上下。
就美國市場而言,微軟的智能手環比Nike+智能手環高出了50美元。這個價格跟國內目前主流的智能手環銷售價格差不多,國內目前主流的智能手環銷售價格也是在1000元上下。當然在可穿戴設備行業也有價格另類的存在,比如bong 2以99元對決小米的79元。其實,制約可穿戴設備發展的一個關鍵要素是價格太高,也有人認為bong 2以99元對決小米的79元的智能手環會引發可穿戴設備行業價格戰的到來。
盡管bong 2和小米的智能手環都是百元以下,似乎又是扮演著顛覆產業造福人類的姿態出現,但市場確不為所動。反而是耐克和微軟這上千元的智能手環獲得消費者的追隨,很多國內的用戶都在通過不同的渠道代購,希望獲得這些產品來使用。為什么?
一、簡單。這主要針對于三方面,一方面是可穿戴設備本身的外觀造型設計要簡單,智能產品的核心不在于外觀的復雜,而在于智能的本身與系統的應用。這就如同蘋果產品所追求的極簡理念,這種理念在我認為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外觀造型設計的主流理念。其次是可穿戴設備的APP交互系統要簡單,在碎片化閱讀時代,沒有人有耐心去研究那種復雜的所謂高大上的交互,反之,不用大腦思考,圖標清晰直觀的一看即懂的簡單交互才是王道。最后是功能要簡單,2/8原則告訴我們智能產品的80%功能不是用戶主要使用的,因此萬金油式的智能穿戴時代至少在目前還沒成熟,也還沒到來。
二、極致。這主要是說要將功能做到極致,把任何不成熟的技術全部砍掉,哪怕只剩下一項成熟的技術,將這一項技術或功能做到極致,就能獲得市場的認同。當前諸多可穿戴設備被用戶吐糟的一個關鍵原因是一些可穿戴設計走入了高科技寵物的路徑上,比拼炫酷的技術并不能獲得商業化的成功。
三、細分。不要想象著用一款產品打遍天下,征服14億人,因為我們不是喬布斯,就算是喬布斯在世也無法做到一款產品征服所有人。小米再瘋狂,所收獲的無非也就算一群特定的人群。錘子再落寞也能夠獲得一點市場。尤其對于可穿戴設備,更是需要切入細分的市場,比如全國有那么多的健身會所,我們針對于健身發燒友,結合健身教練,打通健身會所做一款專屬的健身可穿戴,就這個市場都大有可為。
四、不要搞價格戰。凡是以價格戰取勝的,最終必因價格戰而亡。也不要迷戀所謂的互聯網思維,這只是互聯網領域的人忽悠實體產業的一種精神誘導,供應鏈整合這在產業整合領域從來就不是什么新鮮事情。更不要相信小米所謂的硬件不賺錢,軟件與服務賺錢,小米去年在手機硬件銷售上賺的錢是34.6億元人民幣。面對通貨膨脹的今天,菜市場的白菜都在漲價,而做為時代最前沿高科技產業的可穿戴設備,你好意思買白菜的價格嗎?
最后告訴大家,價格從來就是不是事,產品才是事。微軟與Nike+智能手環所帶給我們最關鍵的商業啟示就是,價格從來就不是事,如何將產品做到極致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