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支付寶在中國首屆城市建設信息技術產品博覽會上發布了“未來公交”計劃,宣布使用NFC手機的用戶可在支付寶客戶端內實時下載一張公交卡,并在35個城市中刷手機通行。但一個多月過去了,未來公交計劃仍然若有若無。針對這一現象,我們來聽聽巴人宋宣怎么說。
移動支付改變生活
支付寶錢包,為支付而生
中山大學支付寶俱樂部
做不一樣的俱樂部
支付寶近日透露,該團隊正在研發基于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的“未來公交”產品,產品的邏輯非常簡單,即在支付寶產品中內置一個公交卡功能使用時自動調用手機的NFC功能,支付寶官方表示,該“公交卡”可實現多城市的互通,首批有35個城市入選,只可惜帝都不在其中。
本質仍然是對于支付習慣的培養
看到這則新聞后,巴人想到的便是此前騰訊與阿里在打車App市場中的競爭,有啥關系呢?一個公認的事實是兩家對于打車App市場的爭奪本質是希望通過出租車市場培養用戶的支付習慣,其背后用意并非盡在占領一個出行入口這么簡單,此次在攜支付寶侵入公交市場仍然如此,阿里的核心邏輯是希望通過公共交通這樣一個高頻需求,提高支付寶的使用率并進一步確立其在支付市場的地位。本質仍是培養用戶的線上支付習慣。
公共交通領域已成為巨頭爭奪的要點
對于“出行”的爭奪自打車App市場爆紅后在巨頭間就沒有停止過。無論是騰訊推出路寶、投資四維圖新;阿里高德秘密研發出行硬件;乃至對滴滴快的的投資都不難發現,2014年一年巨頭對出行市場已是高度關注。而原因不難理解,正如上文所說,該需求的高頻及剛需是巨頭看上這一市場的根本原因。無論你去哪里,再怎么大談O2O都離不開用戶在地理位置上的遷移,這也就離不開交通的作用。而公共交通領域作為大眾交通的最基本方式被巨頭關注也更是正常。
巴人了解到,除了支付寶以支付方式侵入公共交通領域外,百度、騰訊地圖部門也曾內部研發公交產品,而市面上日漸增多的公交應用也側面證明了整個市場對于公共交通領域的關注。
打車App的市場紅利已遇到瓶頸
打車App難道沒有足夠影響人們的支付行為?巴人的回答是:是的!首先,打車行為并非大眾出行行為,相比數量更為龐大的地鐵、公交出行,打車一族仍是少數,況且對于大城市的交通情況也制約了人們選擇打車出行的動力。其次,之前一段時間的瘋狂補貼在提高手機支付比例的同時,更大程度上是降低了人們打車的經濟門檻,當補貼逐漸消失后因“便宜”而打車的人們已逐漸失去了使用手機支付的動力。未來隨著補貼的完全停止,該市場的紅利效應也將回歸平淡,而滴滴快的的重點也將放在營收等商業行為上。
普及NFC依然困難,但趨勢正確
NFC已不是什么新鮮概念,巴人從內心不想唱衰這一模式,并且認為從長遠的角度講NFC的確是未來手機連接人們生活的一種重要方式。支付寶此舉是否可以改變國內對于NFC技術的想象空間呢?巴人認為并不一定,其更大的意義在于提醒市場而非打開市場。從更現實的角度講,公共交通即便可以稱作高頻次的消費需求,但對于零售等規模更大的消費場景來說仍是小巫見大巫,雖然使用高頻但在人們心中,刷卡上車還算不上一種“消費行為”,巨頭們若想真正影響并改變NFC市場的狀態仍然需要關注零售業而非僅僅是公共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