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帶來創新應用技術和產品的同時,也進一步加速了行業市場的格局變動。行業的技術門檻水漲船高,尖端技術人才、研發實力、產品交付能力、創新商業模式、客戶新興需求的響應能力,這些都成為企業進入到人工智能市場第一梯隊的核心資源。大型企業因為有強大的資金、人才、供應鏈、渠道等優勢資源做支持,在搶占市場先機上也總能快中小企業一大步。技術的不斷拔高,間接性帶來的是市場馬太效應的增強。
人工智能在行業市場中的發展路線,在經歷過技術開荒期之后,正走向平臺建設階段。過去一年里,我們也可以明顯感受得到,在人工智能落地應用的各行各業,產業的頭部企業開始陸續宣布推出AI開放平臺,構建AI生態圈這樣的戰略計劃。
科技產業圈如此,如BATJ四大天王分別推出的百度AI開放平臺、阿里AliGenie、騰訊AI開放平臺以及京東NeuHub平臺。智能安防產業亦是,如海康威視的AI Cloud開放平臺、大華股份的HOC 城市之心戰略、華為的“生態紀”理念。同時,在上游AI算法、芯片領域,如商湯、曠視、地平線等企業也已經喊響了“共筑AI產業生態建設,助推AI快速落地”的口號。
構建AI安防生態圈的時機已來
當越來越多的企業提到產業的生態建設,說明這個產業正在步入到市場加速期。
一個產業從無到有,往往是先從一個點開始,發展上下游,變成一條產業鏈,然后跨界協作拓展成一個產業面。但是,當產業進入到生態建設階段,這個產業就變成立體的了,支持更多跨平臺、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的商業行為的運作。加強了上下游之間的合作力度,縮短了用戶需求和方案響應、實施之間的時間,由此也能更好的匹配產業的高速運轉,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
由于人工智能的產業鏈條比較長,涉及到從基礎算法模型、基礎硬件、基礎產品、行業應用、場景應用、解決方案到應用交付的不同環節,天生就需要不同環節之間的分工協作才能打造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賦能安防產業后,不僅會釋放原來未被滿足的大量市場需求,更會帶來更多、更豐富的新應用需求場景,市場規模將得到極大的放量。
目前在安防行業,行業上游有視頻算法提供商、芯片制造商、圖像傳感器等零部件,行業中游包括了硬件制造商、系統集成商、軟件服務商,行業下游涉及到公安、政府、交通、金融等行業應用。隨著行業精細化程度的加深,產業鏈的長度和密度或將持續延伸,即使體量再大,單一一家企業也無法擁有完整的產業鏈,覆蓋到方方面面,產業生態體系的建設勢在必行。
對此,華為視頻產品線總裁石冀琳女士便表示,隨著市場新需求的產生,由一個廠商提供All in one解決方案已經面臨挑戰。在這個階段,市場出現了領先算法廠商、專注行業的應用廠商,這些新角色打破了傳統由一個廠商提供解決方案的局面,同時也在催生各種類型的生態合作伙伴的誕生。
生態圈即命運共同體
市場發展的種種信號標志著AI賦能下的智能安防產業構建AI安防生態體系的時機已經到來,而那些頭部企業早已預測到這種趨勢,且從企業自身的長遠發展角度而言,在自身現有實力基礎之上,更早的實現AI平臺開放,號召上下游企業共筑生態,通過品牌的強大號召力,也將更快的搶占到市場上的優質合作伙伴和資源。
對于這點,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公安解決方案總監曹雄認為:“生態圈的構成是對安防廠商非常有戰略意義的互補行為。通過生態圈,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為用戶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生態圈能夠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合作,加強對行業的認知,形成共贏的局面。”
一定程度上,號召生態圈的構建是企業在推出AI開放平臺過程中必然會走的流程,從商業的本質來看,于平臺方和其合作伙伴而言,這是一種雙贏的做法。開放平臺扮演著天然的鈕結的作用,高替代成本造就了高用戶忠誠度,讓雙方在商業合作中聯系更緊密,成為命運共同體,抱團后的企業之間相比于孤軍奮戰,更添了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上風的籌碼。
“安防市場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加入,本身的技術跨域特征已經非常明顯。所有的企業都必須具備足夠的開放性和兼容性才能在競爭時代遙遙領先。所以構建生態圈、形成開放式平臺以及商業共同體,這些是行業里的普遍做法。”上海增容數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霍兆坤表示。
當然,隨著各家陸續推出AI開放平臺,也意味著算法開源、數據開源將進一步加快,而由此帶來的將是企業之間的技術壁壘的逐步拉低,平臺變得趨同,企業后續的進一步創新壓力也將變得更大。
“這樣的生態,對于小企業的算法與應用,被替代的可能性非常高,而且替換的成本非常低,最后他們可能會成為類似于在安卓系統上做APP的公司。”北京深瞐科技有限公司的CTO王建輝表示。
AI開放平臺,大家開放的是什么?
那么,當大家都在談AI開放平臺的時候,大家在開放什么?
每一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出發點,不同的企業輸出的產品和技術服務不盡相同,在AI平臺的開放計劃上也各有針對性:
比如海康威視對于AI Cloud的開放計劃是面向產品和服務的,在產品面將其基礎設施、數據資源、平臺服務、應用接口四個層面全面開放,在市場面,積極招攬合作伙伴,為其開放技術、產品、市場活動、銷售渠道等方面的支持。
而作為AI芯片商的地平線主要專注在技術的開放上,其智慧城市事業部總經理劉俊華表示:“我們非常愿意把自己的芯片、硬件、軟件以及相關工具鏈開放出來和同業者共同合作,從底層開放到上層應用,我們愿意提供任何一個層面上的合作開發。”
虹軟視覺作為一家AI算法商,在他們的AI開放平臺計劃中,他們的側重點將扮演整合者身份,將模組廠商、芯片方案商、設備整機方案商進行全面資源整合,賦能成為產品方案商、解決方案商、系統集成商。
總體而言,大家對外開放的主要是算法、算力、數據、產品、營銷、資金、服務這些資源。通過AI開放平臺來構建產業生態圈,其中,對于傳統安防巨頭而言,生態圈的構建能夠彌補他們在技術研發等方面的不足,而在AI創企這里,生態圈的構建意味著更多的市場資源、數據,以及他們急缺的市場經驗。
生態建設的關鍵詞:開放、賦能、共贏
一個AI開放平臺賦能的強弱,生態做得好不好,最后還是要看它到底能開放到什么程度。
增容數據科技霍兆坤認為,一個良好的AI開放平臺,第一是足夠開放,可以容納更多的硬件廠商做好底層架構;第二是協議開放,可以把目前國內國際流行的編解碼、設備連接和平臺連接協議在開放的生態圈打通;第三是跨平臺開放,不但是人工智能的開放,也包括物聯網及傳統市場的開放。
生態平臺的賣點是開放,除了開放技術給用戶,還必須扶持用戶加速成長,才能讓用戶真正獲取平臺賦能的力量。而從產業面的角度來講,良好的開放平臺和生態,不光是利己利用戶,同時也擔任著為產業發展“造血”的角色。
“我們希望通過開放的生態平臺,打通傳統模式中存在的技術孤島、數據孤島等問題,促進上下游更高效的合作,讓AI產品能夠更快的在安防或更多的行業有落地應用。” 地平線劉俊華表示。
相互開放、賦能、相互影響、相互融合、互惠共贏,并由此激發、創造出全新的產品、服務與商業模式,這可以總結為一個良好開放平臺和生態體系所應該具備的特質。當這種特質被每一家企業奉為打造開放平臺的基礎準則,坐而論道與身體力行并重時,我們可以預見在這么多良性生態的共同運轉之下,智能安防產業走向生態共榮的階段將會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