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缺乏天生的AI基因,安防廠商自研算法這條路可能會走得比較艱辛。那么,是不是說安防廠商想要探索AI領域的機會一定很渺茫呢?業內人士表示,傳感器與機器人將有望成為安防傳感器市場的重要推力。
天生缺乏AI基因安防如何謀求智能化轉型?
近兩年,由于我國城鎮化建設的持續推進,以及政府對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及改造的重視,各行業對視頻監控及視頻應用的需求進一步提升,視頻監控行業市場的規模將保持快速增長。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城市監控攝像頭數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以每千人擁有的監控數量作為指標,目前我國攝像頭密度最高的北京市每千人擁有攝像頭數量也只在60個,僅僅相當于英國平均水平的80%,美國的60%。由此可見我國安防監控市場還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隨著人工智能在安防領域應用的深化,這個產業也吸引著越來越多AI企業的入局。可以說,人工智能在安防領域應用的深化,這個產業也吸引著越來越多AI企業的入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能夠同時擁有AI和安防雙重深厚資源的企業,更有能力打破產業角色局限,無疑是時代的幸運兒。而大型安防企業為了優化其智能安防系統應用效果,不在芯片和算法上受限于人,鞏固其市場話語權,也將在組建自有人工智能算法團隊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由于缺乏天生的AI基因,安防廠商自研算法這條路可能會走得比較艱辛。那么,是不是說安防廠商想要探索AI領域的機會一定很渺茫呢?
隨著物聯網及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如機器人、生物識別、RFID傳感器等智能技術逐漸成為安防傳感器市場的重要推力。
而安防的重點在于防患于未然,而非事后補救,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就在于傳感器。通過大大小小的傳感器,安防產品可以感知各個節點,從而提前發現危險信息,并做出報警等反饋行為。
據Frost&Sullivan的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安防與監控應用傳感器市場總值62.679億美元,其中圖像傳感器占比最大(23%),預計到2023年市場總值將達到120億美元。
除了傳感器之外,安防行業近年來在機器人的研究及開發投入巨大,預計將成為安防與監控的明星產品。從目前機器人產業來看,以工業機器人為主,從事安防機器人的企業不多,但根據對安防市場的需求判斷,安防機器人市場有很大潛力。
搭載了視覺核心的機器人,可以更精準得實現自動三維地圖重建、自主規劃行走路線及避障,輕松進行物體識別、人的身份識別等功能。此外,于企業而言,安防人員招聘困難、培訓成本高昂、工作質量難以保證、業務數據化困難、建設運行成本高等痛點,也催生了安防機器人產業新的發展契機。
不論是智能傳感器還是安防機器人,都預示著在安防人工智能的絕對趨勢之下,產業未來局勢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市場持續更迭的過程中,除了不斷夯實自身的業務能力之外,企業還要培養自身高瞻遠矚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