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1世紀什么對人們的生活改變最大,那一定非電子商務莫屬。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飛速發展,電子商務離不開物流,因此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刺激了中國快遞業的井噴式發展。過去幾年,中國快遞業連續保持著超過50%的增長率。
日前,順豐、韻達、申通等一系列物流巨頭,相繼發布了2017年一季度報,財報顯示,順豐控股實現營業收入154.71億元,同比增長25.55%,凈利潤達到7.74億元,同比增長13.76%。韻達實現營業收入18.92億元,同比增長42.61%,毛利率為28.67%,同比增加2.74個百分點;實現歸母凈利潤2.79億元,同比增長35.37%,扣非凈利潤2.69億元,同比增長42.53%,業績小幅超預期。而申通營業收入為21.7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92%,凈利潤為3.2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3.09%。據行業機構預計,2016年,我國的快遞量已達到312.8億件,2020年快遞日單量將翻番,有望增長至700億以上,這意味著,未來每天會產生兩億件以上的包裹。而快遞單量快速增長的背后,一個巨大的矛盾正在醞釀,快遞行業亟需在快遞分揀、倉儲管理、快遞投遞等等環節投入大量的人力。然而,中國人口紅利殆盡,隨著適齡勞動人口數量下降,勞動力短缺現象日益加劇;除此之外,人工成本逐年增長,有數據顯示,快遞人員的成本支出正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長,企業用工成本顯著提高,已經難以滿足企業高效運轉的需求。同時,以淘寶、京東等為代表的電商企業蓬勃發展,提高了人們對于物流效率的要求,人們已經不習慣“等待”,他們期待更快速的物流,因此,傳統的物流工作方式已經不再適用新的發展,于是“智慧物流”應運而生,“智慧物流”的發展,則給眾多企業帶來了新的巨大的市場,這其中不乏安防企業能夠參與的市場。
“小橙人”的迅速走紅,背后折射的是智能分揀的巨大市場
不久前,海康威視自主研發的智能分揀機器人“小橙人”迅速走紅網絡。據悉,這種機器人由申通快遞與海康威視合作研發,目前已在臨沂的申通快遞公司啟用。這些外表看起來很呆萌的“小橙人”功能十分強大,集掃碼、稱重、分揀功能“三合一”,能夠實現快遞面單信息識別,以最優路線投遞,每次掃碼時間在1秒以內,運行速度可達到3米/秒,據申通公司員工介紹,在包裹充足的滿負荷情況下,330臺“小橙人”每小時能分揀約2萬件包裹。分揀工作如果完全由人工完成,一件包裹從粗揀到細分,至少要在流水線上轉運10分鐘,而“小橙人”則只需要1分鐘即可完成,智能分揀機器人對于分揀效率的提升顯而易見。那么只能分揀市場發展前景究竟如何呢?
2017年,隨著快遞企業圓通、順豐、申通等陸續登陸資本市場,必將迎來一波智能物流的高速增長。數據顯示,短期內快遞公司轉運中心智能化升級催生的智能分揀設備需求可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長,形成超過500億元的市場規模;而長遠來看,如果考慮到快遞公司部分營業網點也進行智能化升級的話,則由此產生的智能分揀設備需求可達2500億元。有市場存在就有能迅速響應市場的企業,已經有不少人盯上了倉儲機器人這塊大蛋糕。除了國內安防巨頭海康威視以外,阿里的菜鳥物流成立了“E.T物流實驗室”,國內機器人行業老大新松機器人也參與了倉儲機器人的研發;除此之外,還有北京極智嘉科技有限公司(公開專利數:2件)、上海快倉智能科技(公開專利數:6件)、無錫普智聯科高新技術有限公司(公開專利數:144件)等創業公司。
不止如此,倉儲管理更是巨大的市場
數據顯示,我國物流費用占GDP的比值是發達國家的兩倍左右,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可帶動經濟效益3000億元。而在物流費用結構中,目前來說,
唯一逐年上漲的是保管費用。而且物流倉儲不僅費用高企,更重要的是倉儲的管理效率低下問題嚴重。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營業性倉庫面積已達10億平方米,但倉儲自動化程度不到20%,大部分倉儲在使用過程中都出現使用效率不高、管理混亂、安全性差等問題。因此在倉儲管理領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非常急切。
安防企業在智能倉儲管理領域主要有兩個方向可以作為。第一個便是以海康威視的“阡陌”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倉儲管理系統。阡陌智能倉儲系統包含三大核心模塊,其中阡陌機器人集成了機器視覺傳感器、毫米級定位導航等技術,可以穩定高效的進行物品搬運;機器人調度系統算法先進,可實現最優分配,智能靈活、運維有序;智能倉儲管理系統可與視頻監控互聯互通,實時查看現場工作動態,實現與企業ERP系統全功能對接,實現倉儲可視化。這便是以海康威視為例的智能倉儲管理方向。進行智能倉儲管理,不僅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同時工作效率也會更加高效,這對于智慧物流的建設是飛鏟關鍵的一環,也是剛需之一。
除此之外,倉儲安防系統管理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倉庫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環境,同時因為堆疊大量貨物的緣故,因此其對安全管理的需求也是非常特別的。為了提高倉儲貨場的整體安全防護等級,有效防范盜竊、搶劫、蓄意破壞等違法犯罪事件、暴力恐怖事件的發生,必須要建立安全有效的防護體系。整個倉儲安防管理系統包括視頻監控系統、門禁系統、周界監控系統、報警控制系統等等。
無人機或者機器人可能會取代快遞員的工作
除了前文中提到的智能倉儲和智能分揀等等市場,物流行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那就是我們每一個網購的人都有過接觸的——快遞小哥。其實很早之前就有企業在思考是否能用機器人或者是無人機來取代快遞員的工作了。
國外方面,早在2013年底,亞馬遜CEO杰夫·貝索斯就對外透露了亞馬遜的“PrimeAir”物流計劃,即希望通過遙控無人機運送小型包裹。2016年,瑞士郵政、Starship科技公司等也已經開始了在快遞機器人領域的探索,國內市場方面,2016年阿里旗下的菜鳥網絡也發布了首款配送機器人小G。有數據顯示一款快遞機器人送快遞的成本是人工成本的1/15,可以明顯提升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效率。
不過快遞無人機和快遞機器人的發展面前還有一個非常大的障礙。亞馬遜的“PrimeAir”物流計劃由于受美國政策影響,導致亞馬遜不得不將無人機測試搬到了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區,以此規避美國政府的限制。快遞機器人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目前快遞機器人仍處于初期測試階段,仍未得到多數國家和地區的上路準許。
除此之外,無人機飛行對航空安全與機器人對地面交通安全所造成的的隱患也是限制物流自動化發展的主要原因,幾年來無人機的安全問題屢見不鮮,因此,就目前來看,安全問題成為了無人機快遞發展的巨大限制因素。
全局鏈的大數據管理是最關鍵的
雖然目前在分揀、倉儲、快遞投遞等方面,物流行業整處在智能化進程中,但這并不是智慧物流的全部,其實對于智慧物流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大數據的協同共享管理。也就是——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來升級整個物流的規模和效率。
菜鳥網絡總裁萬霖曾說:傳統物流時期,一個在北京的分銷商如果要從海爾進一批冰箱,需要從青島把貨拉回北京,放在北京的倉庫。如果一個青島的消費者下單買了一臺冰箱,就需要再從北京把這臺冰箱拉回青島,配送給消費者。
如果能利用全局的大數據管理會怎樣呢?可以基于大數據和算法對消費者的購買作出預測,然后把貨物預先分配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等到消費者下單的時候,從最近的倉庫進行配送,這樣就從根本上提高了物流的效率。
實際上智能分揀也好、智能倉儲管理也好、智能快遞投遞也好,他們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但是說到底,他們都只是智能物流的“術”,利用全局大數據管理,通過全局優化,做到全鏈條的降本提效,這才是智慧物流的“道”,術道結合才能實現真正的智慧物流。
慧聰安防網總結
隨著網購的興起,中國快遞業也處在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根據從業者報告的數據,截至2016年初,全國社會化電商物流從業人員達到203.3萬人。但是,未來電子商務和快遞業必然還將保持持續的高速增長,但是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消失,以及逐漸高企的人工成本,物流行業的從業人數卻難以同步增長,面對勞動力供給的制約,物流行業的智能化轉型就成為必然。而智慧物流的發展,便會在物流的各個環節衍生出大量的市場,作為近親行業,安防企業將從這些市場中獲得巨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