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絕大部分行業一樣,經歷了長期循環的市場淘汰賽之后,安防行業正在走向以3-5家大型企業為主導,若干小型企業伴隨的穩定狀態。與此同時,隨之而來的IT、互聯網企業的強勢跨界合作,正在意欲打破這樣的穩定狀態,插手安防行業。
而對于安防行業而言,民用市場的發展是互聯網技術和思維跨界滲入后的最大改變,這種改變,對于傳統的安防行業而言,究竟是好是壞?強強聯手、跨界合作后,給予安防中小企業的生存之路又在何方?
合作的前提:互補、共贏、長久、保密
這幾年,在安防行業不斷上演了一個個強強聯手的案例,在目前比較激烈的競爭態勢下,安防企業的合并和合作都是合理正常的。但能帶來好的市場反應的合作一定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首先合作雙方能互補,在技術和產品上能相互補位,提供給客戶更好的解決方案,更優更多的產品;其次是共贏,通過合作,合理分工,規避風險,降低開發成本,提升客戶定制化開發能力,提升客戶滿意度,讓合作伙伴相互增值;第三是長久,但凡合作必須長久,但凡合作雙方都要堅持投入。
除此之外,對于技術的保密性而言,類似監控網絡追求安全、可靠、可控,互聯網則崇尚高效、開放與靈活;合作的開放收益與保密矛盾也要探索追求一個好的閾值。從多年的合作經驗來看,前期劃分清楚相互之間的界面,明確接口,清晰文檔,會大大降低保密性的要求。
互聯網+安防是成功還是失敗?
民用化的發展是安防企業跨界合作的最大表現。作為專業化安防的分支,民用安防市場將用戶聚焦家庭、小型商鋪和中小型企業,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大批安防企業。2013年起,不少安防企業將焦點由傳統專業安防市場轉向民用市場,加大民用產品研發力度,引入互聯網思維,在民用市場這片新藍海中互爭雄長。然而迄今為止,安防行業內尚未有純粹的互聯網產品成功,這恰恰提醒了業界觀望者對此保持冷靜,明確目標訴求、選準自身定位。
不可否認,“互聯網熱”帶有有明顯的概念炒作痕跡:源自證券公司,并與媒體快速綁定,反饋到互聯網行業本身,再進入到政府,層層放大,是一種金融、媒體、互聯網、政府的共振。首先,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制造概念是一種市場策略;其次,這類投入往往初始定位和最終收獲大相徑庭,定位宣傳是互聯網,最終產品形態卻又回歸傳統安防市場;最后,互聯網本質是基于人口紅利,容易在人口眾多的國家爆炸式發展,互聯網產品和應用本身技術門檻不一定高。在理性理解的基礎上,如果沒有更長遠的技術投資和創新,“小貨車互聯網”創新難以支撐一國或一家企業長期的技術發展。如果沒有市場爆點的切合,由于技術本身不能帶來效益,所以從單個技術轉型到技術架構的轉型,存在很大的技術風險,因此技術工作者要有冒險精神。
市場走向惰性后中小企業的活法
壟斷和競爭天生是一對矛盾。和其他絕大部分行業一樣,安防行業也會有從分散到集中,從各自為政的混亂到相對有序,期間伴隨著兼并與合作,注定會形成以3-5家大型企業為主導,若干小型企業伴隨的穩定狀態。所謂穩定狀態,指的是規模型的大廠往往能夠主觀延緩技術升級的步驟來控制市場的銷售,小型企業雖有驚艷創新但卻難以實現逆襲,客觀上會使得市場成為一個“貴族游戲”的惰性狀態。
那么在游戲底層的中小型企業,該怎么活?我們希望能在行業內出現第三條道路,使得一些有實力有創新的小型企業能夠聚焦細分,將細分做到極致,進而能夠給予小而美的企業以一席重要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