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型MEMS器件供應商基本都是從產業鏈大企業內部孕育而出,諸如博世、意法、惠普等。我們認為,MEMS是一個看起來很美的行業,而單獨從事MEMS業務的企業較難生存。這是由MEMS行業特性所決定,1、MEMS前端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與時間,風險非常高。2、MEMS品種多達萬個,由于每個系列品種的前期投入、工藝等基本都是一個獨立事件,不同的MEMS之間沒有完全標準的工藝,參量較多,導致生產不具有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也難形成品牌,這是與傳統IC的重大差別之一。3、MEMS產品盈利的關鍵往往不是在研發設計、制造封裝封測等,而是在MEMS所應用集成到的下游產品,因為MEMS器件價格很低,而下游產品因品牌和資質等價格較高,具有較好的盈利能力。
站在“風口”上的InvenSense。全球前20大MEMS企業中,完全以MEMS器件為主業的企業僅有InvenSense一家,這成為一種獨特現象。InvenSense能夠從一家純粹的MEMS初創企業成長為MEMS大型企業,除了其自身的技術積累和外部的資本環境外,最重要的是InvenSense站在了MEMS大量滲透于消費電子的“風口”上:第一階段發展恰逢任天堂游戲機Wii的大范圍擴張,第二階段發展的驅動力來自三星、小米等智能手機的滲透。
前期投入和單種類規模等限制國內MEMS企業成長。MEMS項目對初創成本要求巨大,InvenSense持續獲得的風投金額,在目前國內的風投環境下基本無法實現。此外,加工成本和維護成本使得MEMS只有在產量巨大的情況下,微電子方式的規模制造優勢才能被發揮出來。根據我們的企業調研,國內慣性傳感器的盈虧平衡規模約為月產1000萬只。而目前國內絕大多數企業都遠低于這一規模。
MEMS傳感器在中國的兩種可能突破路徑。限于技術積累和資本環境,我們認為目前的創業土壤難以培育出像InvenSense一樣的純粹型MEMS傳感器企業。另一方面,傳統傳感器企業向MEMS企業轉變,也并不具有技術和渠道的優勢。傳感器在中國突破必然需要與低成本需求直接結合。因此,中國的最可能突破路徑有兩種,第一種是在一家大型電子消費品企業內部孕育出來(惠普模式);另一種則是從小型下游企業中產生出一家“小而美”的應用型企業(Jawbone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