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傳感器,大家早已不再陌生。以一個公眾關注的產品為例:2013年9月20日,Apple公司發布了新一代的iPhone5s手機,其中一個引人關注的科技亮點便是識別指紋信息的“TouchID”功能。實際上,這便是傳感器在科技產品應用上的良好范例。
通過“TouchID”功能,用戶可以增強信息安全以及網絡支付的便捷性,且并不會增添任何學習成本和使用負擔,因為信息的來源是個人體態以及指紋這樣的固有信息,傳感器對于用戶來說是透明的。在我看來,用一個詞來概括傳感器在信息時代的作用,就是“橋梁”,一座現實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橋梁。通過各種各樣的傳感器,將實際的信息數字化,從而實現對于現實的更加精確的控制,這才是傳感器最終的使命。
產業鏈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空間鏈四個不同維度的概念,而隨著物聯網的逐步建設與發展成熟,在這四個維度的不同領域內都會有極大的作用。
如果根據偵測的對象,可以把傳感器收集的信息分為三類:用戶信息,環境信息和產品信息。
首先來說用戶信息。
用戶信息主要圍繞著用戶在使用產品或者利用產品增強活動的體驗的時候產生。比如2013最火的科技話題之一可穿戴設備,這類產品的主要功能實質上就是收集用戶信息。通過在用戶運動、行走、休息時監測到的數據,幫助用戶改善生活質量與鍛煉效果,這其實是一種對于個人化的產品體驗的打造,把商業行為從推銷產品擴展到推銷生活方式,對于價值鏈之中的設計與生產環節有著至關重要的幫助作用。此外,如同互聯網領域的跟蹤廣告(TraceAD)的精準投放一樣,通過合理的檢測用戶行為可以幫助廠商推出更貼合用戶使用習慣的產品,這樣便促進了銷售與服務的環節,起到用戶與產品之間的橋梁作用。
第二類信息是環境信息。
這里主要包括了在人造環境或者自然環境所能遇到的溫度,濕度,照度,海拔,緯度等地理信息。對于這類信息的把握可以幫助客戶解決在供需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不論是物流,還是儲存,對于溫度濕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如果能夠精準控制這些參數并對于其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優化解決,那么可以大大降低物流與存儲中的成本,幫助優化產出投入比。
第三類信息是自身信息。
這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看,一方面是在產品的終端銷售環節。如果產品本身存在弊病用戶必然不會青睞,商業上也很難獲得成功。有些弊病雖然并不嚴重,但也影響著用戶體驗。比如ipad產品的發熱問題。作為生產方,雖然在產品出廠前就進行過嚴格的測試以保證產品安全可靠,但是很難預測用戶行為對于產品的影響。還以ipad為例,用戶究竟喜歡在什么地方使用?使用結束之后會輕輕放在柔軟的表面還是摔在上面?用戶因為把持不當而造成產品損害的幾率有多大?用戶對于發熱有多敏感?這些就可以通過產品內部對于自身的檢測來統計,并且據此對于下一代產品進行優化改進,幫助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幫助生產商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針對市場。根據用戶使用對于產品造成的影響,可以為不同的市場打造差異化產品。比如在某個國家某個地區的用戶在某款電冰箱的使用中存貯食物的(重)量更大,開關門比其他地區更為頻繁,很有可能說明該地區更傾向于保存肉類等需要低溫存貯的食物,而且氣候炎熱,那么就可以針對特殊情況調整冰箱的制冷效率,保溫層的厚度以及產品的容積。這樣可以幫助生產方在當地開拓市場。
自1995年比爾蓋茨提出物聯網的概念以來,物聯網隨著信息產業的普及而逐步發展。未來的商業模式必然是要圍繞物聯網進行革新與優化,而傳感器作為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之間的橋梁,自然將會起到到一個基礎而又無比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