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世界各個角落、數十億臺具感應力和溝通力的設備紛紛連上網絡。這對企業來說代表什么意義?
企業需適應新型態的運算
好幾十億的日常物品紛紛加入網絡,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科技產業摩拳擦掌地迎接物聯網的到來。物聯網是由嵌入日常對象的微型計算機所構成的運算體系,這些連網的設備可感知并傳遞所在環境的信息,并以新方法來控制周圍環境。
早在十多年前,科技界已預言此類運算設備將無所不在。“雖然大家對于該如何稱呼此現象爭論不休,但新型態的計算機模式已經浮現,卻毫無疑問。”布勞博士說。布勞在密西根大學的實驗室研發比英文字母“o”印刷字體還小的計算機。
物聯網起飛的一大動力是硅芯片無線技術成本驟降至5美元左右。無線電的成本愈低,就有愈來愈多東西能上網,例如污水管線和垃圾桶等。加州柏克萊大學的研究人員甚至嘗試要在人腦內植入針頭大小的計算機,并且穿越頭骨對外發送數據,希望有朝一日讓人體也能加入物聯網。
在一些殺手級應用上,“計算機搭配傳感器”的功能已被加入各式設備內。譬如,2007年起,美國上路的每輛車都在4個輪胎嵌入芯片,芯片會測量胎壓并傳輸數據至車子的中央計算機。除了輪胎外,芯片還被放入愈來愈多的配備和零件上。美國汽車研究中心便估計,一輛普通的新車現在都配有60個微芯片,而電子設備已占一輛車生產成本的40%。
對販賣網絡設備的企業來說,物聯網所代表的意義格外重大,好比思科(Cisco)。該公司預言,鏈接通訊網絡的對象將在6年內達到500億個;現在則只有100億臺連網的手機和個人計算機。另一個可能受惠的產業是產值3,000億美元的半導體業。
但每一波產業變革也總伴隨著痛苦。英特爾(Intel)等龍頭企業正被智能手機的快速崛起撞得暈頭轉向。英特爾的芯片運算力和功耗都強,被排除在手機之外。微軟也面臨類似困境。這兩家公司和其他許多的企業一樣,都努力摸索著結合軟件、接口和處理器的方案,期待在下一波對戰中勝出。
這一次,該緊張的不只是科技公司,因為隨著一般產品都可連網,非科技制造商也將涉入過去不熟悉的信息領域。生產鞋子是一回事,但若要生產一雙會溝通的鞋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