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西鷹潭成功吸引了物聯網領域的目光,主要源于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分別在鷹潭實現NB-IoT網絡的全域覆蓋,NB-IoT有了全國首個城市全覆蓋的運營商級網絡樣板。筆者在上周六《還在爭論雞生蛋、蛋生雞?NB-IoT、LoRa商用市場驗證已經開啟》一文認為當前產業界已不再將網絡覆蓋帶動應用場景、還是應用場景帶動網絡覆蓋的爭論作為主要關注點,而是腳踏實地的去驗證該市場的有效性,鷹潭城域物聯網絡的建成也正印證了這一看法。當然,對低功耗廣域網絡市場的驗證不僅有基于運營商統一網絡部署自上而下的驗證,也有大量應用場景自下而上的驗證,且兩種方式已開始形成一些清晰的模式。
何謂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熟悉歐洲歷史的朋友一定對此印象深刻:十九世紀中期經濟改革席卷歐洲,被譽為“俄羅斯近代化的先驅”的亞歷山大二世在面對農奴制改革時說過:“與其讓農民自下而上地自己解放自己,不如我們自上而下地去解放他們”,開啟了俄羅斯廢除實施數百年農奴制的變革。這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非常容易理解。
我們這里所說的“上”和“下”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低功耗廣域網絡商用的進展中,筆者對其定義為:掌握核心資源、能夠提供龐大的物聯網基礎設施的少數幾個參與者來推動,就是處于“上”的層面,由這些少數參與者投入大量資源主動推動,就屬于自上而下的推動方式;數量巨大的、分散化且單個組織不擁有與物聯網相關的核心資源的參與方,處于“下”的層面,由這些群體主動來推進形成的模式,就是自下而上的推動方式。
從這個角度來看,電信運營商、通信設備廠商、互聯網巨頭都大型企業正是掌握核心資源、提供物聯網基礎設施的玩家,它們可以通過先投入資源、建設基礎設施自上而下地推動物聯網的商用;大量開發者、應用廠商有分散化的物聯網應用需求,它們可以在自身基礎上自發地推進物聯網應用,形成自下而上的進程。
自上而下:資源集中,瞄準規模化的物聯網應用
通信行業在物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以及LoRa、Sigfox、RPMA等非授權頻譜技術的沖擊,也積極開啟了“自上而下”的變革,針對物聯網出臺的各種戰略、技術研發、試驗示范、落地推廣等工作,最為典型的就是3GPP組織帶來通信業巨頭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實現NB-IoT標準的制定和凍結。
NB-IoT的商用無疑是自上而下的典型。芯片廠商、通信設備商、運營商都是擁有核心資源、能夠提供NB-IoT底層和基礎設施的參與者,它們有政策的大力支持,也能夠保證以集中的資源來發展規模化應用。
以鷹潭NB-IoT網絡部署和應用為例,中國移動僅用了33天,投資4465萬元,已在鷹潭開通了135個NB-IoT基站,基本實現全域覆蓋;中國電信下撥專項資金5000多萬元,用于NB-IoT的建設,已開通297個NB-IoT基站,實現物聯網全覆蓋。無論是資金,還是建設速度,都體現出了運營商推進物聯網的決心,有了全域覆蓋的網絡,接下來的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安防、智慧物流、智慧農業等行業應用會快速落地,正是運營商自上而下推進物聯網的典型表現。
在全球范圍內,NB-IoT基本上都是以自上而下的形式推進。不過,由于得到不少運營商或其他擁有核心資源的廠商的支持,LoRa在全球不少國家和地區也通過自上而下的形式推進,典型的是Orange、SK、軟銀、康卡斯特等主流運營商的部署,但也存在其他多種形式。
以國內為例,國內第四大寬帶運營商鵬博士將采用LoRa進行全國物聯網的布局,部署一張商用網絡,鵬博士全國布局的寬帶業務、主要城市社區資源、大規模數據中心和超千萬的寬帶用戶數等,使其具備部署物聯網專用網絡基礎設施的資源優勢,因此可以通過部署全國性的LoRa網絡進軍物聯網領域,再發展各類物聯網應用,也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做法。另外,少數城市在政府主導下進行城域網的部署,先建網再發展應用,也是在踐行自上而下的路徑。
自下而上:化零為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鑒于國民經濟中各個行業都有物聯網應用的需求,不少政企行業也在不斷嘗試適合自身的物聯網應用,在大量企事業單位中已落地,但均為自發性、分散化的應用。近年來,一些組織開始探索商業模式,將這種自發性、分散化的應用逐漸化零為整,最后也可能形成與大型企業推進的全網覆蓋網絡類似的規模。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路徑,目前國內外已逐漸形成了清晰的模式,最為典型的是采用LoRa技術來實現物聯網應用的TTN和CLAA兩種方式。
TTN全稱為The Thing Network,是一個國際化的愛好者社區,致力于建設一個全球化的物聯網數據網絡。TTN搭建一個云端平臺,當應用廠商部署自己的應用時,都可以購買LoRa網關來搭建自己的網絡,然后注冊到TTN這一眾籌平臺上,由TTN提供通用性、兼容性的平臺,該平臺幫助應用廠商進行網絡的運維,所有過程都可以使用開源開發板和軟件,能夠將大量網關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全球化的LoRa網絡。
為了加速這一過程,TTN自己為應用者和開發者推出了廉價的LoRa網關、開發板和測試終端節點。在很短時間內,該平臺吸引大量應用廠商,快速在阿姆斯特丹、劍橋等地實現覆蓋,全球已有上千個網關注冊運行,國內深圳也有相應LoRa網關連接至TTN平臺上。
CLAA即中國LoRa應用聯盟,目前已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物聯網聯盟之一。CLAA也是以應用為導向,在有應用的場景中部署網關,網關連接至統一的云化核心網中,進行專業化的遠程運維,讓所有應用廠商只需專注自身業務,無需關心自身并不擅長的通信網絡運維。通過這樣的形式,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形形色色的物聯網應用,就擁有了標準化和兼容的LoRa網絡,網絡容量有剩余的應用廠商還可以將其網絡能力共享給其他應用廠商,從而減少重復建設。
不論是TTN還是CLAA,都是將下游的應用作為主角,兩個平臺所提供的主要是對通用的網絡通信設備的管理和運維,不干涉具體應用的部署。雖然各行各業的應用千奇百怪,且是各具體應用廠商自發性開展,但通過這些平臺的機制,很大程度上對分散化形成聯系,在保持具體應用特色情況下,化零為整,讓各類應用廠商所擁有的網絡資源形成全國性甚至全球性可共享、管控、運維的一張大網,正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推進模式。
低功耗廣域網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商用進程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也沒有優劣之分,兩者正在同步進行,推動物聯網應用的快速落地,最終的市場必然是多樣化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