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點,小麗被叫醒。長虹“點點幫”智慧物業平臺根據小麗每天關門開門時間,判斷其大致上班時間而安排了叫醒服務。打開電視,是小麗早晨最喜歡看的新聞節目。CHiQ冰箱提醒小麗第二天早餐面包和果醬沒有了,冰箱通過“食品比價”,采集周邊超市生鮮價格信息,推薦給小麗購買。
到公司后,通過妥妥醫老人關愛終端,小麗實時掌握家中老人位置、生理指標等信息。晚上下班后,早晨購買的面包和果醬已送達購食匯社區冷藏自提柜,家中的CHiQ空調已經開始工作,為小麗提供最適宜的溫度和潔凈的室內空氣,晚上打開電視,是小麗最喜歡的韓劇……
這些只是長虹在物聯網時代所打造的UP平臺提供的智能服務生活場景的冰山一角。此時的長虹,已經不只是一家傳統的家電制造商,而是一家化身為生態平臺,根據用戶精準需求,通過平臺開放整合社會資源,能提供包括消費者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等軟性、極具感情色彩的智能服務超級大管家。
已經于去年成功站上千億大平臺的長虹,是如何實現如此巨大的“乾坤大變身”?從產品制造商向智能服務管家的變革,以長虹為首的傳統家電企業又將面臨哪些挑戰與沖擊?
第一變:找方向
對眾多的傳統企業,以及互聯網企業而言,物聯網時代或是機遇,或是墳墓。思科公司的高層曾預測,10年內將有40%的全球500強企業消失。對于信息技術后知后覺的傳統制造企業而言,能否加速轉型已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戰役。
早在2013年,互聯網以不可阻擋之勢,開啟對傳統制造企業的改造之際,先知先覺的長虹,立足互聯網、面向物聯網,抓住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應用這一物聯網時代的精髓,于2013年發布了“智能化、網絡化、協同化”的“新三坐標”智能戰略,意在提升終端產品的智能化,挖掘用戶需求,并精準滿足需求。“新三坐標”戰略成為貫穿長虹改革的主線。
而去年底發布的長虹“十三五”發展規劃,再度明確提出,將基于家電、軍工、IT三大核心主業,積極布局智能服務等五大新興產業。通過開放平臺戰略,打破運營模式、構建商業模式,加速長虹傳統核心業務與新興業務之間的對接,實現由產品運營向“產品+服務”的用戶運營轉型,提升長虹在IOT時代中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第二變:利其器
IOT時代用戶需求的創新將是主要驅動力,而核心元素是用戶需求的無限極挖掘與滿足。而為滿足需求的物理介質即物的無限極連接,即物+聯,將成為需求創新的最大保障體系。
對此,長虹一方面強調要打造大數據收集、分析和處理能力。2013年,長虹和IBM成立大中華區首個大數據競爭力分析中心,并成立行業首個大數據公司,是家電行業內唯一一家擁有用戶行為分析,大數據處理能力以及龐大服務器資源的公司。
另一方面則是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以及智能終端的競爭力。2014年,長虹先后推出CHiQ電視、冰箱、空調以及手機、廚衛等智能終端產品,形成完整的終端布局。目前長虹黑電智能化率達到100%,白電智能化率達到60%,未來這一數字還將繼續提升。
此外還”無中生有”首家提出并打造O2O服務能力。2015年,長虹推出“智慧社區下的智慧家庭”服務解決方案,推出“點點幫”智慧物業、“妥妥醫”智慧健康等業務平臺。由此,長虹智能產品達5000萬臺,由此產生的設備數據100PB;擁有5000萬用戶,用戶行為數據超過80PB,用戶標簽15782個,活躍用戶超過1200萬。
長虹自身利器的打造基本完成:龐大的設備數量和數以千萬級的智能終端用戶、完整的智能終端產業布局以及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為長虹打造物聯運營支撐平臺及衍生智能服務產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些都是今年3月長虹UP平臺的發布以及對開放平運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正所謂“過去幾年的磨刀,絲毫不耽誤今年以來的長虹在IOT時代的超越和領跑”。
第三變:搭平臺
物聯網時代的最大特征是開放、互聯,即萬物互聯。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萬物互控和萬物運營。所以,長虹需要一個開放的生態體系來驅動:一方面實現用戶、云端、智能終端以及各類服務應用的全面聯接與打通;另一方面滿足長虹通過用戶數據收集挖掘出的用戶新需求,而這絕非長虹一人之力就可以實現,必須要連接友商來共同滿足。
UP平臺由此營運而生。在此平臺上,友商、第三方開發者、創業公司等可實現平臺共享、能力共享,獲取用戶行為數據,并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大規模個性化定制。
目前,已有小蛋科技、酷派、美國PoplePowe、江蘇物聯、百微電子等數十家公司加入到長虹UP平臺友商陣容,聯接長虹自有產品、第三方友商產品、傳感器、智能硬件等幾十大類,上百款終端產品。這些智能產品相互聯接、協同,并實時產生用戶行為數據,匯聚物聯數據運營平臺。
至此,長虹已經釋放出“脫胎換骨”的新氣息:建立起大規模提供個性化智能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平臺競爭優勢,變身為智能服務的提供商。基于UP平臺運營基礎的智能服務正在成為長虹打造多極增長的新業務引擎。
長虹在自身的變身過程中,也完成了對傳統供給鏈的改造:提供基于用戶需求的有效、個性化供給,即所得即所需;從單一供給向多元供給轉變,即用戶需求的發散性、無限滿足,建立起物聯網時代全新的良性互動循環供給鏈和價值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