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國際亞洲消費電子展(CES)剛剛落幕,這個涵蓋可穿戴設備、數字健康、機器人、物聯網和未來消費技術等主題的盛大展會再次把“車聯網”這個帶有科幻色彩的詞匯推至大眾視線之內。
車聯網(Internet of Vehicles)的概念引申自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作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被廣泛地應用于幾乎任何行業網絡的融合交互中。在此基礎下提煉出的車聯網,顧名思義也就是物聯網技術在交通系統領域的典型應用,實現車—X(X:車、路、行人及互聯網等)之間的一體化。
繼互聯網、物聯網之后,“車聯網”又成為未來智能城市的另一個標志。大家可能還記得,5年前,同樣是上海,2010上海世博會里,一場展望20年后生活的科幻大片《2030》正在上汽集團—通用汽車館內上演。影片預設的年代,科技已經非常發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2030年出行工具的代表——EN-V、葉子和海貝汽車,已經實現了新能源驅動、車聯網技術和汽車無人駕駛這三大技術。“電氣化”、“車聯網”和“自動駕駛”,在今年的CES里無一例外地以更加成熟的姿態呈現在觀眾眼前。
仔細算來,國內的車聯網元年是2009年,六年過去,車聯網氣勢更勝。就像最近這兩年,不少汽車廠家爭先恐后地炫出自己的車聯網系統,各路創投更是熱衷于投資“車聯網”,這一切無不傳達出車聯網正闊步向前的信號。一項本是應用在汽車里的技術,但卻讓一些非汽車企業更為興奮,比如谷歌、蘋果,再比如百度。雖然沒有來到CES上“擺攤賣肉”,但在車企大佬們的舞臺上,他們躍躍欲試的身影也隨處可見。從蘋果的CarlPlay到圖吧的汽車衛士,這其中形形色色的車聯網技術應運而生。2015年年初,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在內的互聯網三巨頭全部參戰車聯網系統爭奪戰。
對于車聯網系統,業內有這樣一個金字塔結構,即底層是提供安全、安防服務;中間是信息服務,包括導航、股票、天氣等信息;再往上是娛樂服務。毫無疑問,未來車聯網的發展一定是圍繞車載互聯、人車互動兩大關鍵字。在車與車層面,汽車可實現即時通訊等社交功能,比如想去西藏自駕游時,可隨時查找身邊一同前往的“驢友”和路人甲;而在車與路交互領域,不只是停留在搜索和導航等常用功能層面,當前方堵車或發生交通事故時,其他汽車會提前告知預警,并提供合理高效的備選路線建議。照目前終端智能發展的速度來看,未來的車主們享受自動汽車救援、汽車美容、汽車保險、遠程智能操控等服務,確實有可能只是分分鐘的事情。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車主必定將會感受到更加個性化智能化的車聯網體驗。有專家指出,未來的車聯網系統可以使感知更加透徹,除了道路狀況外,還可以感知各種各樣的要素——污染指數、紫外線強度、天氣狀況、附近加油站……同時還可以感知駕駛員的身體狀況、駕駛水平、出行目的……路線的不再是“快速到達目的地”,而是“最適合駕駛員,最適合這次出行”,汽車導航將由“以路為本”變為“以人為本”。
CarLife也好,CarPlay也罷,它們出現的目的,自然是豐富我們的車載系統,為汽車駕駛增添便捷與樂趣。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安全。在人人成為“低頭族”的今天,每年因為沉迷于手機而導致的各項事故數不勝數,如何把人們的注意力從手機里轉移出來,便成為很多學者研究的對象。就車聯網領域而言,既然無法讓人和手機的關系淡薄化,那就想個辦法讓人們在開車的時候也能用手機,還能用的舒心,用的安全。于是,像“MirrorLink”這樣的功能就應運而生了。簡單來說,就是把手機屏幕顯示的內容,投射到車載屏幕上。這樣,控制車載屏幕同時也就控制了手機。
隨著通訊技術的不斷完善以及移動互聯網普及,車聯網早已走下神壇,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中。似乎沒有人質疑車聯網的光明前景,不同行業的企業爭相加入,使整個產業鏈盤根錯節。憧憬著車聯網下的美好生活的同時,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也擺在人們眼前:在我國巨大的汽車保有量中,安裝有車聯網設備的汽車卻不足10%,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如歐美等,車載智能技術的使用率也不像預期中的那么高。究其原因,造價不菲的因素首當其沖。而免費期過后的續費問題就更加明顯,服務內容吸引力不夠,用戶粘性嚴重不足。有用戶表示,對于一個使用頻率并不算高的產品,除了購買時為數不少的設備費外,后期每年額外支付的上千元維護費用也實在不值。
就現階段而言,汽車廠家主導的前裝市場(汽車出廠前安裝車聯網系統)相對緊湊,是車聯網一個主要的討論和推廣陣地。可是該部分的車聯網設備主要是作為廠商銷售的賣點,這個初級階段自然離車、人、路、網協調互聯的本質目標還很遠。相比較下,后裝市場似乎有較為容易實現的操作空間。
國內的某些公司已經瞄準這一市場缺口,開始研發后裝周邊產品,如今年4月份市場上問世的悠悠駕車平板。這款圍繞駕車服務的產品除最基本的導航服務外,已經包含天氣、油價、限行提示、違章查詢等交互功能,尤其是別具一格的手機與平板同步功能,很好地實現了人與車的數據同步,完全可以說是“家里預定,上車就走”,而不需要在車內重新設置路線。不同于市面上的PND類導航和車載導航“不能拖,只能點”的搜索模式,悠悠駕車平板率先采用了智能手機通用的電容屏技術,加上遠遠高于同行2倍的強悍后臺處理器,流暢順滑的操作體驗相信會成為越來越多用戶的導航設備首選。
與其說車聯網是互聯網的延伸,不如將車聯網視為特定用戶在特定場景下需要實現特定需求的應用。除了手機以外,一些具有先見之明的企業也都紛紛看準了智能周邊在人機交互、車聯網上的應用。在2014年中國(鄭州)國際汽車后市場博覽會上,國內后裝車載導航的佼佼者凱立德便表示“未來將結合自身優勢探索車聯網產業的更多可能”。就像悠悠研發中心的一位工程師所說的:“未來,數碼周邊如智能穿戴等必然會成為車聯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些終端設備上的App,就可以實現對車門的開關以及車輛位置、狀態的查看等等。遠程終端遙控只是人機交互中再平常不過的一個場景。”
100多年前,汽車的誕生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多少年后,真正實現的車聯網將改變我們對生活的根本體驗。未來的汽車,應該會脫離交通工具的傳統觀念束縛,成為人類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也許在開車上班的途中,你可以看看書、喝杯咖啡或者跟車載系統聊聊今天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