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之際,面臨業界公認繼互聯網之后的下一個風口——物聯網,上海應該如何把握機遇,發揮物聯網對各個行業和領域的倍增效應?今天上午開幕的2015(第六屆)中國物聯網大會傳出信息,上海正圍繞健康醫療、公共安全、智能交通和車聯網、環境保護、樓宇節能、智能社區、智能制造、精準控制農業等多個領域打造物聯網“生活圈”,如大家每天使用的交通卡、不停車收費系統、主干道上的導流板等,都應用了物聯網技術,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多便利。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介紹,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物聯網對各行業和領域的帶動倍增效應將更加深刻、廣泛,稱之為“物聯網×”。在過去幾年中,上海物聯網產業在各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上海物聯網產業規模達到千億元,相關企業數達到1千家。在一些關鍵環節具備國際產業競爭力,并支撐安全可靠應用:如機器到機器通信模塊全球市場份額第一,超過20%;圖像傳感芯片全球市場份額第一,超過27%;國產金融IC卡芯片出貨量超過600萬顆;“上海芯”入選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電子營業執照首批試點,占有率超過50%。
在應用示范方面,在民生領域,如危化品監管、公共交通、車聯網、移動生活等領域,培育了6個百萬終端規模的應用示范工程。同時,積極向產業領域拓展,如在柔性制造、電梯維保等工業物聯網領域形成國內領先的應用案例。在應用示范工程成功基礎上,累計形成了40多項物聯網技術和應用標準規范,在集裝箱檢驗檢疫、藥品冷鏈、船聯網等方面,上海技術成果和應用示范經驗成為國家標準的主要貢獻者。在政策方面,在健康醫療、公共交通、公共安全、跨境物流、農業等領域制訂了一系列物聯網行業應用工作方案或意見,有力促進物聯網和相關行業的融合發展,并形成一系列新的監管模式,比如進出境(集裝箱)貨物檢驗檢疫物流溯源系統應用于全國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外高橋和洋山口岸,并與日本、韓國相關物流企業實現互聯互通,實現“即查即放”的創新監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