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一項農業物聯網技術可即時跟蹤飼養家畜生長情況等多方面信息,該項技術目前也在泉州市的農業領域獲得應用。
聚會泡茶,可以知道茶葉來自哪一座茶園;廚房煮菜,可以知道菜成長過程施了多少肥料……實現田園到餐桌“無距離”,靠的都是一張“網”。一場全新的農業科技革命浪潮正席卷而來,它就是被喻為改變“三農”的新生力量——“農業物聯網”。市農業局相關人員介紹,這個讓許多人覺得陌生的事物已悄然滲透和影響著農業生產,日前,省農業廳首次組織評定2013年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點,泉州市有8家單位申報,超原額定名額一倍。
現有存欄母豬1500頭,后備母豬500頭,公豬18頭,常頭存欄生豬15000頭。“現代養殖都大規模化,畜禽養殖的數量比較大,僅僅靠人工標示和識別工作量大、難度高、效率低。”作為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泉州運營中心首批掛牌企業之一——福建亞森農業負責人蔡錫森告訴記者,該養殖場按生豬各生長階段建有定位舍、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等。“工作人員坐在辦公室就知道這些牲畜是否有跳欄互咬互毆及踐踏等情況,也可以發現是否有其他動物進入場內。”這就是通過農業物聯網視頻監控措施來實現的。
這僅是公司對農業物聯網運用冰山中的一角。跟隨蔡錫森來到養殖場的一角,記者看到一些工作人員正在給仔豬打耳標。“每頭剛出生不到24小時的仔豬都要打上RFID(耳標),依照RFID技術的ID唯一標志功能把豬的管理轉變為對ID號的管理。”工作人員稱,系統能自動、準確地識別出每一頭豬,并從數據庫中讀取豬的資料提供給工作人員,使工作人員能按照特定的任務執行相應的操作,從而保證每一次數據的獲取都合理。
市農業局相關人員表示,物聯網就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之上的,通過RFID等傳感設備而建立起來的,實現物與物之間信息傳輸與交流的信息網絡。農業物聯網的應用則主要是在農業生產環境因子方面實現感知、傳輸、處理和再控制。“農業生產環境因子在種植業方面,包括水、肥、熱、氣、光等;在養殖業方面,包括光照、溫度、空氣、水中的pH值、溶解氧、富營養物等。”
實際上,泉州市在農業物聯網方面的運用已經有一定規模,如之前推行的農產品質量可追溯、農業專業遠程指導和診療等智能農業。助推現代農業發展,日前,省農業廳擬在食用菌、果蔬、茶葉、畜禽養殖等我省優勢農業產業中認定若干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點。初定每個設區市推薦數量不超過4個,但是泉州市泉港區宏源龍眼專業合作社、晉江綠色保健蛋品有限公司、惠安輞川走馬埭珍禽基地、德化英山珍貴淮山農民合作社、福建集盛鴿業發展有限公司、泉州武陵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石獅市正源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等8家單位申請,超原額定名額一倍。據了解,省農業廳將組織專家,對推薦對象予以評審,擇優確認,授予牌匾,并在適當時候根據示范情況“以獎代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