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圖新聞不斷。5月15日谷歌發布新版地圖,提供個性化地圖、更多信息關聯、多種模式路徑規劃等功能,并公布混合定位、狀態識別、地理圍欄三個新API。在此前,阿里2.94億美元入股高德晉身為高德的第一大股東,Facebook正與眾包地圖服務提供商Waze進行收購談判。與之暗合的是,今年517電信日的主題是“信息技術與道路安全”。
互聯網巨頭的集體圍觀,就是要以地圖為切入點,盡可能多的占據用戶移動在外的時間,包括車里的時間,這必將擠壓傳統車聯網產業的生存空間。智能手機已經橫掃一切,車里的那張屏何去何從?
傳統車聯網的故事
筆者所言的傳統車聯網,是以所謂TSP(Telematics 服務提供商)為核心的、以前裝或后裝車載終端為承載的業務及相關產業鏈,前裝以安吉星和G-Book為代表,后裝比較多,如賽格、雄兵等。車聯網的概念已提多年,通常指通過車載終端提供語音導航、動態路況、生活娛樂、違章提醒以及車輛安全、遠程監測等服務,簡單說就是“GPS終端+上網卡”,不能聯網的GPS終端不算車聯網。
實際上,傳統車聯網這幾年的生存并不艱難。一方面新車購買量巨大,2012年新車銷售量達到1900萬,后裝市場牢牢把控著車輛銷售、裝飾美容等渠道,流量巨大。另一方面,汽車廠家之間的比拼從過去單純的機械參數向車內電子設備轉變,通用、豐田已經占據先機,國內品牌上汽、吉利、廣汽等也都紛紛在上馬車聯網,因此未來汽車前裝比例還將擴大。
即便如此,市場也遠未飽和。以某發達省數據為例,安裝傳統車聯網設備的車輛不超過10%(再次強調,單純GPS終端不計入,必須要聯網的),而且聯網車輛往往是特種車、公務車較多,私家車安裝量就更加少。
但是在實際車主眼中傳統車聯網并沒有想象中好。對于前裝,幾千元的服務費讓很多人卻步,這蠻讓人費解,能花大價錢買車卻不愿每年交錢買服務,核心原因是很多人感覺不值;對于后裝,大部分人也是選擇一次性投入的GPS終端,而非購買服務,而購買服務的往往是看重防盜,而非車聯網強調的動態路況和生活服務功能。
智能手機的沖擊:更快、更豐富、社交化、個性化
無需贅言,智能手機已經成為傳統車聯網的殺手。以下幾招,招招見血:
1、硬件更新快
智能手機硬件上市的生存周期一般不到一年,而用戶更換頻率大致在一年多,而傳統車機完全無法與之抗衡,如果是前裝更是與車輛更新同步。
2、應用更豐富
智能手機只是個平臺,應用選擇很自主,導航可以用高德、凱立德,生活服務可以用大眾點評,路況可以用微信微路況或百度地圖,也可以使用融合性的產品,比如Google、Waze。而傳統車聯網產品往往是定制,它從概念開始就講求控制管理,用戶使用什么功能實際已經被限定,缺乏交互,如果僅從導航、安全角度OK,但這無法產生像Waze這樣的眾包模式業務。
3、延伸性更強
駕車只是人生活的一部分,離開車傳統車聯網就結束了,而智能手機還將繼續。比如Google提供了多種模式導航,駕車停車后如何走,手機還可以繼續,再比如生活服務,百度或者Google在地圖上提供了興趣點后,手機可以繼續購買、消費、評價。
4、個性化、社交化
智能手機是個性化的設備,里面包含了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數據之后,就是Google此次地圖升級的口號:“The most comprehensive map, now built for you”。
而另一方面,手機是個社交工具,Waze之所以如此受關注,就是其理念是讓人來告訴你交通,“Nothing can beat real people working together. Traffic is more than just red lines on the map”。面對這些,傳統車聯網不僅僅是一聲嘆息。更要命的是互聯網公司的快!
不同的游戲規則
傳統車聯網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的游戲規則有很大不同,身在其中,感受良深。傳統車聯網喜歡談概念,智能交通、政策規劃、產業共贏,關注行業,講求控制和管理;互聯網則著重推產品,關注最終用戶感知,快速創新、試錯,相信只要能吸引大量客戶就會有盈利空間,講求開放與融合。
傳統行業的邏輯是,產業鏈是怎樣的,每個參與者的利益點在哪里,怎樣大家才能合作,然后做一個大而全的較為封閉的方案,最后向最終用戶收費。互聯網的邏輯是,用戶需求和痛點在哪里,怎樣滿足用戶需求,怎樣做大市場,它認為只要能滿足需求,只要有人使用,就會產生贏利點,而且互聯網講求只做最擅長的一塊。
兩者沒有對與錯,差別是對最終用戶的關注程度。
以打車為例,之前也有不少傳統車聯網公司在做,一般做法是游說交管部門,聯合出租車公司,建平臺做管理,在出租車上裝終端,最后以呼叫中心方式提供用車人電招,由于涉及利益鏈眾多、整合工作復雜,實際實施過程相當冗長,而且出租車司機往往是買單者。而打車APP的出現,一下子把這個模式給顛覆了,它關注實際交易過程的雙方:打車人和出租車司機,圍繞他們做好服務。
一個簡單的改變短短半年就能影響原有產業鏈。這同樣會在車聯網的其他領域出現。
傳統車聯網的出路:專業化、開放互聯
傳統車聯網不是沒有優勢,只不過Google和Waze等不斷用互聯網的游戲規則在顛覆。
這次Google的升級可謂切中痛點:
1、 混合定位API:能解決智能手機定位慢、耗電大的問題。
2、 狀態識別API:能夠智能判斷用戶是在走路、駕車還是騎自行車,可與其多模式路徑規劃結合,實現完整的路徑導航。
3、 個性化:新版地圖將隨著你的每次搜索查詢行為而變化,用得越多越有用。
4、 更多信息關聯:地圖信息點的評分、照片、團購、優惠等。
5、 多種模式路徑規劃:自駕、公交、自行車、走路、飛機。
這些讓車聯網大部分功能黯然失色,但是有兩樣東西它無法替代,一個是對車本身的理解,另一個是它常駐車里。互聯網的游戲規則是我只做擅長的,然后與其他應用打通、結合在一起。車聯網要生存,未來必然是做強擅長的事,然后與智能手機、與互聯網打通,改變現在封閉的格局。
它至少有幾方面可為:
1、車輛數據監測:采集和記錄車輛設備數據、行車數據,數據開放共享。
2、車輛遠程控制:如車輛位置、防盜控制甚至遠程啟動等
3、專用控制領域:如公務車管理、特種車輛管理等。
4、與手機聯動導航:例如手機規劃路線后,可自動同步給車機,而手機上的動態交通應用也可影響車機。
這也是筆者《物聯網2.0:從物的局域網到物的互聯網》的一個實際案例,在智能手機的重壓之下,傳統車聯網只有更理解車,然后開放互聯才有出路,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車聯網。
而汽車本身,也在醞釀一場顛覆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