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開放的姿態才能讓自己吃到蛋糕。
無論蘋果也好,無論汽車制造商也好,大家都看好車聯網屬于未來一個龐大的蛋糕,這塊蛋糕當然自己能夠拿下是最好的,但是問題恰恰擺在這里,有沒有能力做這項事情,或者如何才能給做這件事情讓自己有蛋糕吃,這些可能才是重要的。對于蘋果公司來講,筆者想要講的是給予更多的開放空間。對于中國汽車企業來講,筆者想要講的是拿出更多的積極態度。
車聯網:“誰主宰誰”并不重要 市場份額才是目標
雖然使用蘋果系列產品,但是能夠感覺到蘋果對于其它系統產品的排斥,這給予用戶一種非常不好的印象,當然,如果當年喬布斯幫主實現了其iCar,或許蘋果相關的系統上述的汽車企業名單也不會出現,不過值得慶幸的事情是,其在汽車硬件上不得不讓更多的參與者參與,這些才能帶來更多的互動和創新。
當然,從發布會上展示的一圖片能夠給予人們帶來一種沖擊,但是這種沖擊并沒有變革的意味,主要的原因在于僅僅通過自身系統以及疊加一些大屏幕,這些沒有辦法改變汽車的系統,至少作為出行工具,并沒有產生變革的科技,這些蘋果公司必須給予正視。
汽車系統太過于復雜,不是簡單的一個蘋果屏幕就可以控制,特別是汽車作為交通工具安全的重要性,這些的難度要遠遠高于智能手機。而要完成這項技術,可能需要汽車企業和蘋果公司的深度合作,包括互相放開一些控制系統參變量,但是不知道蘋果是否準備好了?這種方式有點像“要想成功必先自宮”的魄力。
中國汽車企業對于車聯網的語言很積極,但那時行動來講,卻沒有太多的可圈可點之處,很多汽車制造商針對“車聯網技術”、“針對汽車電商”都在籌劃或者已經籌劃了相應的部門去做這件事情,誰都不想成為“智能手機變革中的諾基亞”,當然對于中國汽車企業來講,離當年諾基亞的手機地位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更需要清楚我們能否跟上這個潮流,或者換一句話來講,未來我們還有沒有車造、有沒有車賣?
互聯網很殘酷,如果汽車行業裝載上了互聯網思維,依然很殘酷,這點汽車企業不得不接受這點事實??赡芪覀儸F在談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過幾年汽車企業和互聯網科技公司聯合在一起了,就是幾年河東、幾年河西了。
現在可能出售幾十萬輛車輛可以養家糊口,在不久,如果大家都開始改變玩法進行游戲,瞬間自己的份額可能就掉下去了,屆時自己可能連水都沒有的喝,所以,不要悶在葫蘆里自己和自己玩,主動開放去聯合,或者,退一步講,找一些網絡巨頭,抱大腿玩,只有有游戲玩、自己還能夠體現足夠的價值,這些都是未嘗不可的事情。
第二、車聯網“誰主宰誰”并不重要、市場份額增大才重要。
任何一件事情,大家都喜歡排名次,在車聯網層面大家持同樣的態度,比如我們看到了IT行業暢談車聯網技術談到自己的處于核心位置,汽車企業也談到自己的核心位置,媒體也在談自己能否成為核心部分等等,這些沒有意義的,整個游戲的規則和模式都沒定下來,談贏家,就像小孩子玩家家一樣。
IT科技公司或者汽車企業誰誰主宰誰一點都不重要,對于消費者來講,我們只想用有限的生命去感受更多的科技和人生,只要你的產品足夠好,我們就會出錢去購買相應的產品,這點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非要分出來“雞生蛋、還是蛋生雞”,有雞蛋吃、有雞肉吃,如果做的還很美味,消費者就滿足了。
如果消費者滿足了,說明原來狹小的空間就拓展了,這個時候來講,整個市場份額、整個市場蛋糕就非常大,這樣大家都有的吃。汽車制造商獲得份額比現在的更飽滿,IT科技公司的份額也比現在更多,這個時候是皆大歡喜哦事情,為什么非要分出個你死我活,這樣的情況且不是一種共贏。
第三、除了蘋果還有谷歌,機會需要中國汽車企業把握。
當然IT科技公司的競爭總是赤裸裸的,近日Google也傳聞將推出車載系統,未來可以將Android系統整合入車載框架內,這是件好事情,IT科技公司之間的競爭能夠給予汽車企業更多的選擇性和話語權,在這個檔口,我們應該以更加務實的態度去把握機會。
當然,回到開題之初,IT科技公司不尋找中國汽車企業,可能有一百個理由,但是我們需要做的是找出自己一個核心的理由讓一流的IT科技公司找尋自己,讓自己成為這種潮流性質游戲的玩家。這些理由,可能是我們在車聯網技術領域的努力程度、可能是我們在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和戰略思路,有可能是我們對于新能源汽車設計過程中的一種開放程度,還可能是中國汽車企業那種極具土豪氣質的大額資金投入,這些都足以打動一流的IT公司進行合作,成為玩家后,我們在談論車聯網是不是更有意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