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在軍事領域的高效開發和全面運用,戰爭將步入大數據時代。在未來戰場上,“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須用數據說話”,只有具備大數據優勢的一方,才能有效掌控數據——這一關鍵戰略資源,從而在戰場上立于不敗之地。毫無疑問,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大數據已成為軍隊必備的能力。
應對海量數據的挑戰
什么是大數據?人們并未形成統一的認識,一般而言,它是指規模遠遠超過傳統數據庫軟件處理能力的海量數據集合。這一概念首要是針對信息化社會數據“爆炸式”增長,體量巨大而提出的。
據美國政府估計,全球每年由各類設備產生的數據達到約1.2ZB(1ZB=12億TB)。若用1粒沙代表1B數據,1PB(相當于1000T)相當于1英里長、100碼寬的沙灘,而1.2ZB的數據就如同一片浩瀚的沙漠。
對信息化戰場而言,數據體量巨大的特征體現的尤為明顯。阿富汗戰爭期間,美軍為打擊一小股恐怖分子,其部署在太空、空中和地面的全方位情報偵察監視系統,24小時內產生的數據就有53T。如此巨大的數據,會使得指揮員和部隊陷入數據的海洋中無所適從。
這并非危言聳聽。伊拉克戰爭爆發當日,美軍駐卡塔爾和科威特前進指揮所由于無法處理保障機構提供的海量數據,不得不關閉設備,從而造成指揮所與部分突擊方向的通信聯系幾乎中斷。
當然,體量巨大并不是大數據的唯一特征。大數據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價值密度低。連續不間斷的視頻偵察數據,有用的可能只有幾秒。這就要求軍隊必須具備“大海撈針”的本領,能夠在數據存儲和管理過程中,挖掘出有關經濟發展、政局走向、社會動態、軍事行動、科技動向等重要的情報信息,作為決策和行動的依據。
在美國國防部的資助下,美國“記錄未來”公司,專門研究如何通過分析互聯網信息,特別是“臉譜”、“推特”等社交網站,預先察知恐怖襲擊、突發疾病等重大事件。正是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海量的數據與農業時代的糧食土地、工業時代的石油鋼鐵一樣,成為關鍵戰略資源。
資料顯示,大數據技術在美國反恐行動中已經發揮出獨特的作用。去年6月,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兼美國賽博司令部司令亞歷山大在參加眾議院特設情報委員會聽證會時承認,通過秘密進行的“棱鏡”等監視項目,美國政府至少挫敗了50起恐怖襲擊事件。
這是大數據技術運用的成功案例。相關專家指出,在數以百萬計的電話和在線交流中,想要快速有效地解析出有關恐怖襲擊的預警信息,只能依賴大數據技術。
新軍事革命深入發力
事實上,作為一種對數據高效開發和全面利用的技術,大數據對國防和軍事的影響是革命性的,已經被視為新的發力點,推動當前正在進行的新軍事革命向更加深入的方向發展。
首先,高智慧將成為戰爭的重要特征。數據是知識的承載。“大數據”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僅是如何存儲和計算數據,而是如何在“大數據”中發現智慧。
在傳統的信息化戰場上,通過情報、偵察和監視系統以及有人、無人戰機,一支軍隊幾乎能夠“看見、聽見和感覺”到所有發生的狀況,但部隊或指揮員能否洞穿戰場上的各種復雜現象、及時采取恰當的行動則是未知數。
美國國防部負責科學研究與工程建設的副部長扎卡里·蘭尼奧斯認為,大數據技術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美軍正在開發的新一代大數據系統,能夠通過計算機的速度和精度以及人的敏捷性,來理解和解釋現實世界,協助指揮官和分析人員將以100倍于當前的速度來理解傳感器收集的海量數據。
例如,當阿富汗境內的大毒梟準備為基地組織等恐怖分子提供資金時,美軍的情報分析人員能夠借助大數據技術,把作戰方案庫里的數據與有關基地組織情況庫里的資金數據進行實時、自主關聯,指導美軍先敵一步采取行動。
其次,作戰將由力量聯合向數據融合方向發展。眾所周知,現代作戰是諸軍種行動高效融合的一體化聯合作戰。然而受軍隊組織體制等因素的影響,軍種之間的壁壘始終無法拆除,嚴重制約了聯合行動的效果。大數據技術在幾乎不打破現有軍隊體制編制的情況下,能夠另辟蹊徑通過數據的融合實現軍種的聯合。
美國DRC公司是美軍從事大數據研發任務的重要承包商,其高級技術主管帕特里·德倫赫認為,如何使人們更有效地跨機構協作,是大數據技術需著力研究解決的問題。各作戰系統都在生產自己的數據,并將其存儲在數據豎井中,從而形成一座座混亂成堆的數據“通天塔”。
DRC公司正在研發的大數據軟件可以解決軍隊跨軍種、跨部門協作的問題,通過在時間和空間上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規范和協調,可以為指揮員和部隊呈現一幅統一的作戰空間視圖。
第三,自主式作戰平臺將成為未來作戰行動的主體。大數據技術將賦予無人作戰平臺一定的“能動性”。以無人機為例,在大數據技術需求牽引下,美軍正在研發能夠以作戰平臺為依托進行數據邊緣高速處理的“近傳感器計算(NSC)”產品。
這一產品將使無人機不依賴成本高昂、功耗很大的通信系統,或者笨重、龐大的存儲系統,就能夠避免與潛在的其他飛行器迎面相撞這類事故。
準備好大數據
信息化條件下,能不能打勝仗,關鍵看數據。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世界主要國家的軍隊已把大數據技術作為軍事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美軍在這方面走在了前列。
美國五角大樓高層認為,大數據將改變戰爭游戲規則,美軍必須成為以新的、非常規方式在全譜軍事行動中利用大數據的領頭羊。為實現此目標,美軍建立了以國家項目為依托、進行商業化運作的重要發展路徑。
2012年3月,奧巴馬政府就啟動了“大數據研究與發展計劃”,希望通過改進從大量復雜數據中挖掘知識、獲取情報的能力,幫助美國政府解決面臨的一些最緊迫的挑戰。2013年11月12日,奧巴馬政府又發布了第二輪大數據研究項目,以刺激美國大數據產業的發展。
美軍大數據項目是美國國家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國防部每年投資2.5億美元用于大數據建設。目前,美軍方的大數據項目主要聚焦于三大領域。
一是從數據到決策,主要是開發分析海量數據的計算技術和軟件工具。
二是自主性工具,主要是研發無需人工干預,便能判斷趨勢、適應現實條件以及能在動態復雜環境中工作的智能化工具。
三是人工系統,主要是推進人機結合,實現協同作戰和訓練。
為了在這三大領域盡快求得突破,作為軍方大數據研究的牽頭部門,美國國防先期研究計劃局推出了包括XDATA、腦之眼在內的九大研究計劃,并與政府、企業界和學界展開密切合作。
美國國防先期研究計劃局大數據項目的高級主管克里斯·懷特認為,利用商業和學界在巨量數據分析和處理方面的進步,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美軍正在呼吁該領域的所有技術機構,幫助軍隊提升大數據開發和利用能力。
通過與地方企業合作,美軍在大數據開發利用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據美軍的重要合伙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發言人介紹,該公司研發的分布式公共地面系統(DCGS),能夠保障美國各軍種、國家機構和聯盟伙伴從中訪問時敏情報、監視和偵察數據。
除了技術研發外,美軍還不斷強化大數據中心建設。美國國防信息系統局正致力于打造一個統一、聯合、安全的端對端數據服務平臺,以滿足作戰指揮、訓練和建設的大數據需求。
據美國國防部網站2013年10月31日報道,該局關閉了分別位于俄亥俄州代頓市和賓夕法尼亞州錢伯斯堡市的數據中心,將其相關職能轉移到其他的國防計算中心,以提升大數據服務的經濟效益和運行效率。
事實上,隨著大數據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大數據正在逐步取代傳統偵察手段,成為軍隊高層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美國國防科學委員會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美國的情報機構“尚未形成充分的組織和能力”,無法探查到其他國家核武器開發情況,建議美國國家安全局引入大數據技術,在科學家和工程師的電子郵件中,搜索相關國家發展核武器的證據。
有關專家認為,這一方面證明了大數據技術的重要價值,同時也在另一方面警醒我們,數據在維護國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