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至今,在國內,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的會展論壇上,都可以看到鄔賀銓的名字和身影。他為物聯網產業吶喊,為企業的盲目狂熱降溫。在他的眼里物聯網呈現著怎樣的面孔?目前的國家政策對物聯網產業發展發揮著什么作用?他是如何看待物聯網時代的企業競爭的?
全世界的物聯網目前還只能說是在起步階段。中國提出“感知中國”,物聯網的概念已從最初的標記化向智能化延伸
說起中國的物聯網,業內人士對鄔賀銓這個名字耳熟能詳。
作為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觀察者、思考者和推動者,鄔賀銓,這位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院士,國家物聯網標準化專家委員會組長,在過去三年,見證著中國物聯網的理性成長。
從2008年至今,在國內,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的會展論壇上,都可以看到鄔賀銓的名字和身影。他為物聯網產業吶喊,為企業的盲目狂熱降溫。在他的眼里物聯網呈現著怎樣的面孔?目前的國家政策對物聯網產業發展發揮著什么作用?他是如何看待物聯網時代的企業競爭的?日前,就這些問題,鄔賀銓接受了《瞭望》新聞周刊的獨家專訪。
物聯網不是全球性的
《瞭望》:你是怎么理解物聯網的?
鄔賀銓:物聯網本身,不論是歐盟定義還是國內定義,實際上是一個需要運用各種感知技術,去獲取所需的信息,然后通過網絡傳輸把數據匯聚在一起,對這些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達到對決策的支持目的。它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感知,實際上我們日常見到的攝像頭是動態圖像信息的感知器,商品的二維條碼是商品信息的身份表示,被感知的對象多種多樣,對應的感知單元也是多種多樣;二是通信傳輸,包括各種信息網絡;最后就是數據分析和處理。
物聯網的主要特征包括,在物聯網中聯網的每一件物體均可尋址,每一件物體均可通信,每一件物體均可控制。物聯網強調的是認知,將互聯網從通信網絡向感知平臺和數據挖掘兩個方向拓展。
《瞭望》:有人認為,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就到頭了,以后就是物聯網,你怎么看待物聯網與互聯網的關系?
鄔賀銓:這個看法是不準確的。物聯網可以架構在各種數字通信網絡上,互聯網并非唯一的但通常是最常用于承載物聯網的基礎網絡,物聯網并不取代互聯網,物聯網是互聯網應用的拓展。兩者有很多不同,互聯網是全球性的,只要是沒有被封堵的網站你都可以訪問。但是物聯網不是全球性的,是區域性、行業性的。一個城市的交通物聯網,由該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門所管理,不受別的城市的交管部門所控制,一個單位安全保衛的物聯網,別的單位和個人是不能進入的。所以,物聯網是一個區域性、行業性的網絡。
“感知中國”是一個政治理念,但不會有一個能夠感知全國所有物品的物聯網,物聯網本身應用導向很明顯,沒有能對所有應用都通用的物聯網。電力系統收集電網的數據,別的行業對電網數據并不感興趣,也不見得能理解,因此電網數據對別的行業是沒有意義的;智慧醫療系統收集很多病人的數據,由專訪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鄔賀銓院士于涉及隱私,不能隨便拿出去給別人用??傊?,使用物聯網數據是要經過授權的。
目前只能說是起步階段
《瞭望》:目前來看,中國現在的物聯網處于什么階段?
鄔賀銓:全世界的物聯網目前還只能說是在起步階段。物聯網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20年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希望任何一個物體都有一個標記。1995年國際電信聯盟提出每一個物體都可以連網。國際金融危機剛開始的時候,IBM提出“智慧地球”,中國提出“感知中國”,物聯網的概念已從最初的標記化向智能化延伸。也只有提升到數據挖掘和智能分析,物聯網的價值才能體現。
雖然感知和收集信息的應用已經有很多,但真正達到分析處理和支撐決策的還很少,從國際上來看,物聯網也是處于起步狀態。歐盟發表了物聯網發展的路線圖,它一直要延伸到2020年以后。對中國來講,物聯網當然更處于起步階段。所謂起步,不等于說物聯網沒有一點應用,但是還談不到影響比較大的規?;瘧谩?/p>
我們現在談的大部分物聯網,比較多的還停留在感知和收集以及匯總數據這個層面,真正把它進行智能化處理的還不夠。
《瞭望》:有人說,中國的物聯網應用很貴,成本太高,無法大規模應用普及,你作何評價?
鄔賀銓:在技術基礎上,要承認我們起步還是比別人晚。表現在哪里呢?現在低端傳感器我們能做一些,高端的就比較難了。高端的傳感器基本上依賴進口,成本太高也就限制了普及應用。比如說太湖使用傳感器來監控藍藻,據說用了6個傳感器。這么大的太湖用6個傳感器行嗎?原因是進口的傳感器太貴了,要 40萬元一個,用6個傳感器僅僅是示范性,演示的意義高于它實際應用的價值。
物聯網的智能分析數據軟件方面,幾乎也是空白。盡管IBM在推“智慧地球”,聲稱可以幫各行業的應用提供數據分析和決策軟件,但是實際上它也沒有非常成熟的這種分析數據能力,而且也不可能有一個通用的數據分析和智能決策軟件適用于所有行業。顯然,不可能把一個環保檢測的分析軟件用到電網上,也不能用到智能交通上。物聯網的應用面雖然很廣,但是個性要求很強,這也限制了物聯網的規模推廣。
成本高將限制規?;瘧?,而沒有規模就難以降低成本。突破點還是需要加大技術開發力度,另外我國有一些應用例如城市反恐維穩其緊迫性和規模化足以支撐產業發展,為物聯網在其他領域的大規模應用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