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的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已經把目光從單純的交通工具延伸到了更舒適便捷的駕控體驗。同時物聯網、車聯網的出現也催生了“大數據”的概念。那么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汽車有了“大腦”之后變得更加貼心智能,在連接了手機等移動電子設備之后,功能服務范圍的增加會讓我們高興地有些摸不著頭腦。就這樣,各種數據會通過網絡信道上傳,而個人信息的安全問題自然也就成了亟待解決的難題。
“大數據”科普:車聯網時代“偷窺狂魔”的招數&必殺技
對于在車內安裝“黑匣子”,很多司機都下意識地表現出了“嗤之以鼻”的態度。NHTSA(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就一項剛剛起草的交通法規向公眾征詢意見時遭到了強烈反對,因為這項法規要求所有車輛必須配備行車記錄器,也就是人們俗稱的“黑匣子”。甚至消息剛一放出,NHTSA的官網就被一千多條“聲討”的帖子刷了屏。而人們之所以這么激動大都是擔心這項規定會侵犯到公民隱私。我們先來瞅瞅這些“義憤填膺”的評論:
1. “政府在監控我們!想把“黑匣子”強制裝在新車上,沒門!”
2. “政府的責任里可沒有 ‘監控公民’這一條。”
3. “如果政府要開始對車子征收費用了,那這‘玩意兒’肯定會暴露我的行蹤”。
不過,無論這樣的做法是否侵犯了公民的個人隱私,“黑匣子”捕獲的信息和從車載系統、電子設備中泄出的內容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再者,為了行車安全和使用方便,車主甚至會主動讓出一部分數據的使用權。所以當人們情緒激動地斥責國家立法機關時,至少應該意識到其實我們已經在這場隱私保衛戰中繳械投降了。
瞅瞅這“黑匣子”里有啥?
從NHTSA公布的數據來看:目前美國市場96%的新車均安裝有“黑匣子”,可以提供事故發生時的關鍵數據,但這些數據并不會被“非法竊取”。不過,可能和大家了解的不同的是,黑匣子并不會持續上傳數據。根據NHTSA的說法,它內置了電子內存芯片,記錄的是車輛傳感器和控制模塊中某一段連續的循環信息流。事故一旦發生,只會抓取事故前五秒和后一秒的數據,這其中涵蓋了事故發生時的車速、踩剎車情況、安全氣囊彈出的時間以及駕駛員是否使用安全帶等信息。只有連接專門的信息讀取設備,用戶才能獲取數據。
因此裝了“黑匣子”的好處在于:汽車安全分析專家和事故調查員能夠依靠其提供的大量信息評估事故發生時汽車的性能。而根據評估在后續車型中進行設計和技術層面的安全改進,最終受益的自然是消費者群體。
此外,所記錄的實況數據可以幫助最先到達事故現場的救援人員決定該把事故傷員送往何處就醫。因為對醫護人員來說,事故的嚴重性是次要的。但事故出現的一瞬間,車體發生了哪些物理變化以及車禍對乘車人可能造成哪些傷害,類似這樣的信息很關鍵。畢竟醫生要根據這些信息提出最佳的診療方案。
不過人們對“黑匣子”提供數據的真實性、擁有者的身份以及數據的使用方式仍存有疑問。而NHTSA表態說這些數據的持有人是車主本人,而汽車廠商只有在其同意的前提下才能讀取。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參議院引入了《駕駛員隱私保護法》(Driver Privacy Act) ,該法案明確規定“黑匣子”信息屬車主所有,在絕大部分案件中,禁止在沒有得到車主允許的情況下私自獲取數據信息。
車聯網系統的數據“貓膩”
車聯網系統發展至今,成熟之作有通用的OnStar,奔馳的Mbrace和現代的BlueLink,提供安全保障服務的同時影音娛樂也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一旦車禍發生,營救人員可迅速到達現場,警方追蹤被盜車輛也會方便很多。當然附近有什么好館子,哪里有加油站,這些車聯網系統都會告訴你。如果行車途中出現故障,遠程診斷系統開啟后會引導用戶具體操作步驟甚至幫你預約4S店的維修服務。
不過和“黑匣子”只能抓取幾秒鐘的信息相比,車載系統能夠提供關于車的位置和其他參數的常規且連續的數據。但目前我們還不清楚數據的具體內容、處理和使用方式。也許汽車主機廠應該停止向用戶收取服務定制費用,因為收集的信息對他們來說更有價值,完全可以作為對窺探用戶數據的補償。
遺憾的是,經車聯網系統采集的數據可能出現滑坡謬誤。2013年,一名紐約時報記者對特斯拉Model S的電池壽命提出了質疑,但隨后特斯拉公司在反駁時提供了從車載系統導出的數據,該數據顯示這位記者是在故意耗干電池。但他隨后解釋了耗電快的原因是當時已是夜晚,他很難找到一個充電站,而來回兜圈子恰恰是最費油的。在這個案例當中,汽車廠商為了面子上過得去,使用車載系統數據的做法有點欠妥,甚至因此暴露了產品的一些漏洞。
保險折扣=犧牲隱私權?
保險公司現在倒是利用車聯網數據找到了“幫”車主省錢的好方法。就拿推廣UBI(基于使用量的保險)來看,該保險允許顧客在提供自己駕駛數據的前提下可以少交一點保險費。
美國的第一大車險公司——州立農業保險的“安全駕駛還省錢”的項目通過OnStar和Ford Sync系統訂閱服務收集汽車里程表讀數,給那些開車出行頻率不太高的投保人一定的優惠。不過它也有自己的監控系統——In-Drive。它可以通過插在汽車OBD接口的設備搜集包括行駛里程、汽車在加速、剎車、轉彎時的運行狀況、平均日使用時間和車速等數據。這些都要用于計算折扣,一般在1%到50%之間。車主可以在網上看到自己的評級,而且通過改善駕駛習慣可以節省更多的保費。
州立農業保險公司的網站上清楚地聲明了,數據僅用于計算用戶應享折扣。他們還在一封發給《消費者報告》的郵件中表示不會將數據用于保險協議的“作廢、拒絕續約、收取附加費“等非法用途。
與此同時,前進保險公司也有一個類似的項目——Snapshot,它同樣利用OBD設備來獲取汽車的行駛里程、使用時間段,以及剎車頻率等信息。在用戶同意投保該車險之后,公司會在30天之后提供一個初始折扣。而6個月之后,設備會被送回公司,保險公司也會重新計算折扣。前進保險已經給汽車商提供了一份對于所收集信息的簡要分析,通過駕駛習慣推斷出更多對汽車主機廠有用的信息。
不過一些批評人士對此類保險折扣的動機十分堪憂。因為沒有一家保險公司傻到想要削減利潤。但提供優惠折扣的好處在于可以吸引優秀駕駛員,使其成為長期客戶。而這些數據也可以幫助保險商評對投保人進行風險評估,合理設置保險金。
路上岌岌可危的隱私權
盡管目前車聯網技術仍處于發展初期,因此在提供給消費者越來越多好處的同時,車主對個人隱私方面的擔憂也才剛剛浮出水面。此外,汽車主機廠開始選擇和像蘋果、臉書和谷歌這樣的高科技公司進行合作,但汽車長商承諾并不會向后者共享個人數據信息。
未來,按照車云菌預測的發展趨勢:政府會通過搜集車主出行路線的方式用于減少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同時汽車主機廠也正想方設法利用這些數據投消費者所好,以此攫取更大的商業利益。
因此,很快司機將會在車里提供資訊娛樂的顯示屏上看到以地區為導向的廣告,例如,附近批發商店提供購物優惠券或者折扣。大家都在尋找另一種賺錢的方法,而汽車用戶的個人數據顯然是其中一種門道。
保護個人數據安全的小貼士
在今天的汽車里,用戶在享受車聯系統提供的眾多好處:包括GPS導航,連接智能手機播放網絡音樂,甚至接聽電話/發送信息,抑或是通過咨詢服務類軟件尋找附近餐館或者加油站。因此為了防止個人信息泄露,下面提供六條小貼士供大家參考。
1. 隱藏私人信息。切勿共享類似Facebook狀態這樣帶有自我識別標識的信息,也不要社交媒體上公布你的位置;導航系統中以家為Tag的地址要刪掉。
2. 清除數據。賣車時,一定要清除導航系統中最近訪問的地址,或者改變系統設置,不要記錄地理位置等個人信息;不要將通訊錄下載到車載系統;離開車的時,記得關閉藍牙連接,因為如果手機近在咫尺的話,修理工或者洗車工可以輕松地獲取你的個人信息。
3. 仔細閱讀合同的隱私條款。每個公司都有一個隱私政策,但是很多人根本都沒瀏覽過。在訂購任何車載服務時,一定要注意商家的隱私慣例和政策,不要輕易接受你任何不想要的服務。
4. 取消數據傳輸。如果你打算將車賣掉,或者短時間內你再使用,請主動聯系第三方公司取消車載服務。確認一下在你請求免除系統服務之后會發生什么,了解清楚之前被收集的數據都用于什么用途。
5. 不要留下任何線索。如果你擔心個人信息安全的話,請使用現金,不要貪圖如E-ZPass這類電子收費系統的便利;此外,關掉手機并不能解決問題,還要記得拿出電池,因為手機關掉之后也不能免除被追蹤的可能。
6. 三思安全問題。不要將便攜式GPS導航儀或者其他任何電子設備留在車里;如果你將保險合同和注冊信息等放在了車內的儲物箱里,記得鎖好。而且交給服務生一把代客泊車專用鑰匙(valet key)要保險得多。在汽車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的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已經把目光從單純的交通工具延伸到了更舒適便捷的駕控體驗。同時物聯網、車聯網的出現也催生了“大數據”的概念。那么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汽車有了“大腦”之后變得更加貼心智能,在連接了手機等移動電子設備之后,功能服務范圍的增加會讓我們高興地有些摸不著頭腦。就這樣,各種數據會通過網絡信道上傳,而個人信息的安全問題自然也就成了亟待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