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大眾汽車集團 (中國)聯合編著的《2014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指出,汽車工業的第三次革命已經到來,智能化將是汽車發展的又一大重要轉型方向。
汽車“真”智能究竟有多遠?
然而,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與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聯合發布的《汽車產品和營銷創新洞察白皮書》中,卻有89%的受訪者表示對“智能汽車”并不熟悉。但提到在線地圖導航、自適應巡航、車道偏離警告等具體智能技術,絕大多數受訪者如數家珍,并對未來智能手機與車載系統的融合充滿期待。
一邊是對“智能汽車”概念知之甚少,另一邊卻是對汽車智能技術需求較高,消費者理想和現實之間的不協調,無疑是其產生如此心理落差的主因。而對于那些在市場上已經備受追捧的汽車智能技術而言,它們離人們心目中真正的智能化究竟還有多遠?
車載信息系統:
從“嵌入式”到“映射式”
一說到汽車的智能化技術,不少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車內搭載的各種信息娛樂系統。
的確,消費群體年輕化的發展趨勢對汽車行業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更為注重汽車與網絡的結合。因此在新一代汽車產品中,很少有不能播放音樂、接打電話或者通過藍牙連接移動設備的車輛。尤其是像凱迪拉克CUE、寶馬ConnectedDrive這樣的豪華品牌,其車載系統中包含的應用程序不僅是為車主量身定做,且信息的實用價值、豐富程度也是其他品牌無法比擬的。
然而,倘若以此就界定汽車發展進入到了智能化時代,未免失之偏頗。畢竟,這種“嵌入式”的指定消費,雖說讓汽車在代步之外有了新功效,但久而久之,一成不變的應用體驗、翻來覆去的同質化信息,還是會讓消費者感到厭倦。而所謂的車聯網,到頭來最多也只能成為同品牌之間內部交流的“局域網”,沒有任何智能可言。
那么,怎樣改變這種“嵌入式”的被動接受模式,進而實現車載信息系統的智能化?蘋果、谷歌正在做著嘗試。他們通過如Carplay、GA這樣的 “映射式”系統,將智能手機中的應用程序直接投射在車載屏幕上,用戶不需使用手機,就能完成接打電話、上網聊天、打游戲、炒股票等各項操控。
此外,蘋果還設計將手機App與汽車相連,不僅可以實現對自己車輛狀況進行實時監控,還能通過手機對車輛啟停、空調、頭燈等進行操控。而對奔馳來說,實現這一切壓根就用不到手機,一塊智能手表就能及時獲取車輛的各種信息。此外已與現代汽車合作的谷歌,則將這一功能置于眼鏡之內。而這些,都為未來車載信息系統的智能化發展開辟了新方向。
網絡傳輸:
從“車內網”到“4GLTE”
實際上,雖然蘋果App、奔馳Pebble智能手表以及谷歌眼鏡等車外設備,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但其包含的車況信息查詢、遠距離操控等部分功能,則已經在不少車內有了“雛形”。然而凡體驗過的人大致都有這樣的感受,要么是更新困難,要么就是畫面成像質量不高、聲音時斷時續。究其原因,網絡傳輸出了問題。
一直以來,對傳統汽車而言,除廣播外,導航、新聞、娛樂等“標配”似乎從一開始就注定不能完成聯網實時更新。而像搭載inkaNet的榮威350,雖然號稱全球第一臺基于3G網絡的互聯網轎車,但所謂的社交網絡、炒股、互聯網瀏覽等功能也只能算作“車內網”,根本談不上“享受車外世界”的智能化體驗;而且近700元的月服務費只包含160M流量。
而在這種情況下,4GLTE網絡的跟進,將讓網絡傳輸的窘境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雖然目前尚未在國內普及,但搭載4G技術的奧迪A3,除了能讓車主隨時更新軟件和服務,無論月租還是流量,也都要比3G資費更為劃算。更重要的是,超過3G近10倍的傳輸速度,保證了圖像和聲音質量的同時,還能為“手機-汽車”“汽車-汽車”之間的智能傳輸提供便利。
此外,奧迪A3內的無線熱點還允許其他設備連接網絡,倘若在車載系統顯示屏后方加裝無線充電裝置,則能夠為手機進行無線充電,真正實現汽車網絡的智聯一體化。
整車操控:
從“智能管理”到“自動駕駛”
除了汽車與外部的互通互聯,汽車自身的智能化發展也不容忽視。
時下,基于安全、油耗、駕乘感受為一身的汽車控制、監測系統,已經愈發成熟。而像盲點檢測、泊車輔助、車道偏離警告等主動安全技術,以及電子胎壓信息監測、智能電量管理等預警系統,對不少車主而言,已經是汽車的標配。但無論是操控駕駛還是輔助駕駛,汽車在道路上的行駛安全依然還需靠“人”來決定,離真正的智能操控、解放雙手,甚至自動駕駛還有不小的距離。
伴隨著如今日益緊張的交通壓力及工作壓力,開車上路的安全系數已經有所降低,更不用說當一些超出常人反應能力的交通狀況出現時。而梅賽德斯-奔馳公司研發的一款智能汽車,就可以在你未能對潛在風險作出反應時實現自主制動;而寶馬智能車,也將在交通堵塞期間發出警示切換至自動駕駛模式。
由此可見,作為汽車產業的又一次技術革命,智能化發展才剛剛起步。如今應用普遍的諸多汽車技術,雖然在市場上掛著智能化的標簽,一旦落地,也只能算得上是一項實用的高科技技術,離汽車真正的智能化還相去甚遠。然而在10年前,如今的很多汽車技術停留在人們的想象中。而眼下,以移動數字互聯信息技術為主要依托的汽車智能化發展思路,究竟會拉近人們與理想中的智能汽車多少距離,相信時間能給予最好的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