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點】
北京市近期治理號販子的系列舉措備受關注,兩會期間,有代表建議,患者多專家少是號販子存在的根本原因,解決的關鍵還是分級醫療。
【對話人物】
日前,北京市衛生計生委《關于開展對醫務人員通過商業公司預約掛號加號謀取不正當利益的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出臺,明令禁止公立醫院醫生與商業公司合作預約掛號、加號,謀取不當利益的行為。
一石激起千層浪,諸多移動醫療平臺被波及,“號販子”治理問題也成為兩會代表關注的焦點。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院長陳仲強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表示,借助互聯網技術,移動醫療可以成為現有醫療模式下的重要支持手段,對于眾多移動醫療企業來說,除了從預約掛號、支付方式等方面切入診療流程外,能否真正落地至關重要。
聲音
多數移動醫療平臺還在天上“飄”著,沒有真正落地,畢竟醫生與患者之間面對面的問診過程有時不可替代,對患者來說,醫生在醫療機構中的執業也讓醫療行為質量可控。
移動醫療手段仍是在現有的疾病診療模式下對診療服務流程提供有力的支持,而不是替代。從這個角度來說,移動醫療的發展大有空間,因為效率的提升本身對醫院的管理不可或缺。——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院長陳仲強
談平臺
互聯網可輔助現有醫療模式
新京報:作為醫療領域的熱點話題,移動醫療也一直在爭議中發展。作為醫療從業者,您如何定位移動醫療在診療環節中的作用?
陳仲強:的確,現在對移動醫療平臺還有一定的爭議。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可以從方便就診、疾病管理等多個方面為傳統診療模式提供服務和支持。將其稱之為移動醫療也好,互聯網醫療也罷,有人提出要借此顛覆傳統的醫療模式,也有人認為利用互聯網技術的自身優勢,可以為醫療流程再造或傳統診療模式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我更傾向于第二種做法,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可以為診療環節提供支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可以為醫療服務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我個人將這種服務界定為在互聯網技術輔助下的醫療服務,并非由互聯網技術主導。
新京報:這么認為的原因是什么?
陳仲強:目前,我們看到了移動醫療平臺在預約掛號、支付方式、自助查詢檢驗化驗結果等環節的切入,互聯網手段還在幫助患者實現對個體多個健康相關因素的記錄,從而能夠實現對病情的追蹤和疾病管理。
總的來說,移動醫療手段仍是在現有的疾病診療模式下對診療服務流程提供有力的支持,而不是替代。從這個角度來說,移動醫療的發展大有空間,因為效率的提升本身對醫院的管理不可或缺。
談轉型
多數移動醫療沒有真正落地
新京報:您得出上述結論是不是意味著,移動醫療的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
陳仲強:可以這么說,作為一種支持手段,互聯網技術可以對環節再造。目前,多數移動醫療平臺還在天上“飄”著,沒有真正落地,畢竟醫生與患者之間面對面的問診過程有時不可替代,對患者來說,醫生在醫療機構中的執業也讓醫療行為質量可控。
互聯網具有效率高、整合性強的優勢,我認為要顛覆現有醫療模式的想法有點“大”,不少移動醫療平臺的現狀是借助互聯網平臺集合所有信息,同時在線上獲得一些醫生資源,進而布局自己的線下醫院,但這種模式忽略了一個環節,即最終對病人進行診斷的是醫生,不是互聯網技術。
新京報:大數據對于診斷的幫助呢?
陳仲強:雖然從理論上來看,借助大數據分析,互聯網能夠為疾病診斷提供數據幫助和支持,但人是一個獨立個體,即便同樣的疾病,不同個體的表現有所差異,甚至會影響治療方法的選擇,最終還是醫生做出選擇。我認同的是,借助互聯網技術的支持,可以幫助醫生做出更全面、更準確的診斷,但始終無法完全替代醫生。
新京報:有業內人士認為移動醫療平臺的模式對醫院、醫生的依賴性強,以至于受政策影響較大。在您看來,互聯網能為醫療帶來什么?有哪些可以有作為的空間?
陳仲強:互聯網對于醫療的作用,我個人認為在現有醫療服務架構體系之下,仍有可為。舉個例子,作為一種技術,應用于分級診療體系中,可以為實現社區醫院和上級醫院之間、醫院之間的雙向轉診等提供技術支持。
談治理“號販子”
醫生業余時間問診無可厚非
新京報:近期,北京市治理“號販子”的措施相繼出臺,其中包括禁止公立醫院醫生與商業公司合作預約掛號加號等。近期,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毛羽做出解讀,如果利用其他多點執業形式,利用自己時間,明碼標價,這和要制止的不是一回事。作為醫院管理者,如何看待一系列清理“號販子”的行為?
陳仲強:不管是通過號販子還是通過互聯網高價買號,都應該進行整頓。作為公立醫院的公共資源,醫療服務為公眾服務的屬性不能改變,畢竟加號服務是對公共資源的侵占,號販子直接變現,一些互聯網平臺高價加號其實就是變相倒號。醫生如果在公立醫院平臺上,在工作時間內通過與商業公司合作的有償預約掛號、加號服務,就是對公共資源和空間的侵占。
但有一點必須要厘清,要清理的服務不同于我們常見的醫生利用個人時間提供的服務,兩者屬性不同。醫生犧牲自己的業余或休息時間,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咨詢等服務本身無可厚非。
作為醫院管理者,方便患者,改善患者就醫體驗的技術本身很重要,可以為醫院所用,醫院應當予以推動。從醫院管理者的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清理行為我是支持的,作為一種補充,適當放開可以考慮,本身特需服務也是一種個性化需求。用更高的價位享受更好的服務,可以展開。作為基礎醫療的部分,還是應該納入有序診療。雖然這兩種模式從表面上來看,都是為了方便患者,方便醫患之間的匹配,但還是應嚴格界定,謀利益的行為是否僅僅是方便了部分人,并且形成了對公共資源的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