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方面表示,這么做的原因,首先是全球近半數人口生活在距離海洋不到150公里的地方,其次由于海洋在一定深度之下全都保持著低溫,所以將機器放置在海底,能夠節省很大一部分的冷卻費用。
只不過,這只是微軟的一次探索性實驗,能否成功商用還不可得知。但不可否認的是,如今包括蘋果、騰訊在內的眾多企業,都在國內加緊大數據中心的布局和建設,微軟所考慮到的原因也正是這些企業的需求之一。
大數據中心最關鍵三點:數據量、法規、成本
數據量暴漲,存儲需求強烈。持續增長的網民數量和互聯網普及率,為全球的數據量出現爆炸式增長奠定了基礎,越來越多的數據得到記錄,數據源范圍也不斷擴大。
根據IDC(國際數據公司)的監測統計,2011年全球數據總量已經達到1.8 ZB,而這個數值還在以每2 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0年,全球將總共擁有35 ZB的數據量,比2011年增長了近20倍。也就是說,近2年產生的數據總量相當于人類有史以來所有數據量的總和。
龐大的數據量催生出強烈存儲、分析、處理的需求,但顯然,現有的服務器已不能滿足這種需求,這就促使各企業繼續加快建設新的大數據中心的節奏。
中國法律規定所致。去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網絡安全法》,對在中國境內經營的國外公司做出了新規定,為了最大程度上維護消費者權益,必須將敏感數據存儲在國內的服務器中。而且該法律明確規定,所有與寬泛定義的國家安全問題有關的中國公民或地區數據都是敏感數據,并且云服務的運營方必須為本地企業。
對于蘋果來說,這是一條不容忽視的法規。因為之前中國的蘋果用戶,使用的是位于美國的iCloud數據中心,這也導致國內用戶上傳的筆記、照片甚至視頻都在占用中國寶貴的出口帶寬。
并且,在使用美國的iCloud數據中心時,中國用戶經常出現連接至服務器出錯的問題,而如果使用存儲在國內的數據中心,服務的速度和可靠性均會提高,改善連接故障的狀況。
蘋果因此與貴州省于2017年7月合作,建立了其位于中國的第一個大數據中心。
高耗能成本也是一大問題。據資料顯示,一般電力成本占整個大數據中心支出成本的50%-70%,而其中制冷過程消耗的電能又占數據中心所有功耗的40%。這是因為,一座數據中心會由數萬臺服務器組成,一般都是由電力提供動力,并且大量的服務器運轉時溫度升高需要散熱、降溫,也是由空調來完成冷卻功能,所以高耗能成本成為大數據中心的一大特點。
而像貴州貴陽市、寧夏中衛市、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這類地區,全年平均溫度低于15度甚至是10度,同時都極少受到霧霾天氣的影響,PM2.5處于良好水平,空氣清新,這樣的空氣稍微過濾一下就可以直接進入機房,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因此可以使用自然散熱結合少量空調、風扇的方法,對設備進行冷卻。
并且上述地區均可以用清潔能源代替燃煤進行發電:貴州水資源豐富,水電裝機量排在全國第四位;寧夏與內蒙古光照充足、大風天氣所占天數較多,因此太陽能、風能充沛,同樣可以降低企業耗能成本。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亞馬遜會選擇在寧夏、騰訊選擇在貴州這類氣候涼爽的地區建立大數據中心。
貴、內、寧政策助力,最高補助1000萬元
據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168億元人民幣,預計2017至2020年仍將保持30%以上的增長。大數據產業帶來的諸如:優化產業布局、吸引高科技人才、推動社會經濟轉型發展的好處顯而易見,因此各地對爭取頂級企業的大數據中心落地,也可謂是下足了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