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數據中心,只要滿足軟件定義的標準即可投入到使用中,而傳統架構下的數據中心則是依據各個設備區塊資源的應用狀態去逐一升級設備,即通過單點的形式去購買設備,他們之間始終未能達到一個平衡點。
超融合架構在擴展性上更能體現出優勢,靈活而高效,同時,他的擴展節點數是無限的。按需購買,隨著業務的增長而添加資源。
總之,從兩個數據中心的發展對比來說,傳統架構的數據中心是以業務為單位去采購IT設備,超融合是以業務的性能為單位,去采購超融合基礎架構的設備。
超融合基礎架構的具體表現是什么?看一下邏輯圖
超融合架構圖
2U架構為例,中間是其電源,成共享式分布,在其四周部署了四個計算節點,節點包括了存儲、計算和網絡。當然,它們是相互獨立的,與刀片服務器不同,由于后者是共享式的,后端共享。
接下來,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CPU及內存,硬盤則在前端,每一個節點包括了六塊硬盤,與后端節點一一對應。
問題來了,在此邏輯架構之上又該如何實現管理呢?首先,每個節點之上配備了CVM,存儲控制器的虛擬機,它的作用就是取代磁盤陣列的磁盤控制器,所有的節點上都會有這樣一個虛擬機,后端會通過DFI分布式文件系統實現統一的整合,把所有節點的硬件資源整合成,形成大而單一的存儲池。
實際上,我們在傳統的架構中可以看到,原來的磁盤陣列來說,我們通常會做一個很大的LAN,通常這個LAN會有很多限制,這個跟空間的設備,在超融合架構里,DFS是沒有任何空間的限制。
部署存儲之后呢,即可在上端部署虛擬化平臺,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很多企業用戶通常會將其業務系統部署在虛擬化平臺之上,用戶就可以在上面跑獨立的對應業務,這就是超融合的邏輯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