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安在線報道,打造一塊高科技的數字化土壤,把商標、專利、著作權等知識產權項目“種進去”,假以時日就會像種樹一樣,這片土壤可以聰明地判斷每個項目的價值情況,并自動匹配市場各方的需求,讓知識產權的轉化變得鮮活又高效。隨著安徽省合肥市知識產權公共平臺正式上線,合肥市在國內率先打造出完整的知識產權數字生態系統,而借助這個平臺未來合肥將成為全國創新資源大數據中心。
快速了解專利質量水平
2015年12月16日,合肥市知識產權公共平臺完成專家組驗收,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為合肥市科技局的重點建設項目,是該市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合肥匯眾知識產權公司歷時兩年研發建成。
這個平臺有什么過人的本領呢?記者近日在系統演示現場了解到,過去評判一個發明
專利的質量和價值,主要是靠各領域的專家人工進行評審分析,往往花費時間較長。如今,一分鐘不到就能了解到一個專利的質量水平。
該平臺結合了歐洲專利評價標準和中國專利數據庫,經過復雜的數字化運算,生成了7000個動態的“標準專利”作為評判參考。有了這份大數據,在網上就能對新研發的專利自動進行質量評價,基本上可做到高效權威。
“比如一個企業對某個發明感興趣,但是又不知道前景怎么樣,值不值得去投資?,F在通過平臺隨時可以進行評測,還能評估市場身價,牽線匹配合適的交易雙方。”項目研發建設負責人鄭舫挺介紹。
有無市場價值創客自己衡量
這個平臺雖然科技含量高,但也是公益性的服務性平臺。一般的公眾可以通過該平臺完成知識產權信息查詢、交易發布、在線托管、
政策解讀等多項服務。
在中科大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應勇教授眼中,平臺系統的一大亮點是在于不僅能滿足高端技術產權交易的需求,更能為眾多的中小企業以及萬千創客提供很好的資源,他們才是市場創新的最大主體。
“系統功能強大,服務適用的范圍也很廣泛。”應勇表示,過去國內搞創造發明的人很多,去經營和管理專利發明的人卻很少,結果就導致不少新技術成了空中樓閣,無法踏踏實實地落地,用到市場上去。
目前,合肥的雙創氛圍特別好,創客也是層出不窮,不過難免會出現創業想法和思路重復的情況。工大的一位專家建議,“以后創業者如果有想法和專利發明,不妨到這個平臺上來看看,自己衡量一下你的創意是否獨特,有沒有市場前景,這可以幫創客們節省時間和金錢去干正確的事。”
未來數據庫覆蓋面巨大
據了解,該平臺為國內首家上線的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市級知識產權信息、運營交易的公共平臺,眾多功能的智能化水平處于全國前列。該平臺打造了一個完整的知識產權數字生態系統,可解決創新主體在知識產權創造、管理、運用、保護等整個生命周期中一系列瓶頸問題。
該平臺試運行以來,今年已經助力合肥知識產權事業實現了兩個全國第一。800多家中小企業以37%的知識產權托管率高居全國首位;同時,高校專利技術成果轉化率也是全國領先,其中合工大科大2015年以11.37%的轉化率首次超過浙大的9.76%,成為全國最高。
該平臺試運行期間,有河北、湖北、貴州、黑龍江等省份的知識產權局來合肥取經,提出引進技術建設當地的知識產權及創新創業公共平臺。鄭舫挺展望,隨著合肥的平臺技術向外省輸出,計劃兩年內再投入千萬元,建設全國性的創新資源大數據管理和運用中心,提高平臺的數據處理和運營服務能力。“未來可以實現覆蓋全國全部的高校院所、20個省以上的中小企業,為合肥創新高地的建設及雙創事業的發展提供大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