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網絡領域正在發生的巨變是什么?無疑這個答案非SDN與NFV莫屬。如果說前幾年是SDN/NFV的炒作期,現在它則已經進入了商用與實踐階段。
SDN/NFV或大或小的商用實踐離不開產品與服務提供商的推動,包括傳統設備制造商、IT服務提供商、芯片制造商以及初創企業的廣泛參與、及SDN/NFV產品技術的不斷成熟。
新華三集團旗下華三通信作為傳統設備制造商的代表對SDN/NFV的投入已久,從2012年開始對其關注并投入研發隊伍,華三是國內第一批進入軟件定義網絡領域的廠商。
華三通信網絡產品部高級產品架構師姬少晨
華三通信網絡產品部高級產品架構師姬少晨在接受ZD至頂網采訪時表示,SDN/NFV在華三屬于戰略性部門,到目前為止華三在SDN/NFV方面的專利已經有300多項,并且多個系列設備通過全球SDN測試認證,落地的案例也是最多的。
以實踐案例說話 華三對SDN/NFV全方位布局
當然,SDN/NFV并非加了新協議或變了產品形態的交換機那么簡單,在產品上,華三對SDN/NFV進行了全方位的布局。據介紹,華三在此領域已經有了SDN控制器、SDN設備、諸多SDN應用、NFV網元設備、VNF Manager、VNF MANO編排器等一系列業界最完整的產品,并與DC、Campus、WAN、MAN等各種場景的解決方案配套。
這些產品方案覆蓋了SDN物理網絡、虛擬網絡、控制器、應用、編排等全系列的產品線。
在SDN物理網絡中,華三發揮其傳統的網絡優勢自不必多說,在VNF這種虛擬網元中與大量的開源軟件產品相比又有什么優勢呢?
姬少晨強調,華三對網元及各種網絡協議理解是最深的,12年的現網運行經驗讓華三開發出了vSR、vFW、vLB、vBRAS等產品。并且,讓他自豪的是,華三的VNF完全是基于Comware平臺推出的,它是華三整個公司的靈魂。
NFV所提供的是虛擬化形式的網絡功能,ComWare專業級的功能和穩定性在NFV被自然繼承。“這個產品跟物理的設備完全沒有區別,包括它的管理、界面、功能,同時可以達到與傳統網絡設備相同的電信級的穩定性和體驗。這是一般的軟件廠商或新興的SDN/NFV廠商無法比擬的。”姬少晨說。
當然,VNF相比網絡硬件還有很多優勢,彈性擴容、靈活部署,通過VNF Manager不到一分鐘就可以上線一套產品。同時,因為是軟件化的產品,對一些新特性的支持速度也最快。還有一方面,VNF的優勢體現在底層上,因為底層是標準化的服務器,對總擁有成本也有大幅度的降低。
姬少晨舉例到,目前的華三的VNF已經在多個項目上線,例如騰訊云完成500+的VNF部署,實現業務快速上線。在廣東移動完成了vBRAS現網割接、南京移動上線vBRAS并現網運行。安徽電信上線了華三的ITMS,因為它連接數多、流量不大的特性正好跟NFV的特性耦合,NFV最大的阻礙是它的轉發能力。不過ITMS對計算能力、內存要求特別高、反而對流量轉發的要求很低,這種環境下,NFV的優勢充分體現出來了。
但是對其他NFV場景來說,轉發能力仍然不可能逾越過去的,所以,在此方面,華三和英特爾展開了密切合作。
華三與英特爾合作跨越NFV轉發性能鴻溝
NFV要實現大規模商用,首先面臨的挑戰就是性能提升,這些性能優化方案包括網卡優化增強、處理器數據面性能優化等。
在NFV的性能優化方案上,華三與英特爾有緊密合作。首先是利用網卡的幫助,將虛擬交換功能和加速功能運行在增強的網卡中,大幅提升轉發性能,這個方案成為目前為止最為可行的方案。姬少晨指出,華三利用英特爾的82599網卡和SR-IOV技術,實現虛擬直通網卡的性能加速,轉發性能提高30%以上。
其次是英特爾數據面開發套件(DPDK),其出色的數據面性能優化能力,以及與通用計算平臺優秀的契合度,實現非常顯著的網絡數據面性能提升。
英特爾公司數據中心事業部網絡平臺部市場開拓總監杜唯揚
英特爾公司數據中心事業部網絡平臺部市場開拓總監杜唯揚表示,優化的NFV是推動網絡轉型的重要因素,DPDK提供了強勁的性能,目前它能夠做到L3Fwd的性能吞吐量達到233Gbps。
除此之外,英特爾Quick Assist技術還為虛擬化實例提供了包括加密、壓縮和算法卸載的加速器服務,虛擬化技術增強功能為虛擬化軟件提供硬件輔助支持,資源導向器技術在虛擬化環境中帶來高吞吐率,杜唯揚說。
華三通過采用英特爾的DPDK方案,采用多核無鎖轉發、大頁表、PMD輪詢收包、零內存拷貝等技術,大幅提高了華三NFV產品的轉發性能,64字節小包轉發性能達到11Mbps。
據介紹,華三目前和英特爾都會有月度會議,華三跟DPDK是最緊密的,一旦有什么技術和動向,都會第一時間跟進。接下來,針對英特爾的新推出的加速卡,雙方研發團隊也正在進行交流和測試。
對華三來說,SDN/NFV是其面向市場的戰略布局,對英特爾來說,不遺余力的推動軟件網絡轉型同樣符合其利益和戰略方向。當然,通過合作與共贏出的成果,更能滿足用戶對IT技術需求的選擇,最重要的是成本的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