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數據網絡企業動態 → 正文

不是三星,不是IBM,不是愛立信,華為想做誰

責任編輯:jackye 作者:秦朔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2-24 09:31:07 本文摘自:秦朔朋友圈

不是三星,不是IBM,不是愛立信,華為想做誰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還在戛納辦的時候,華為還很不起眼,是在海灘上建了一個小棚子當展位。我們也沒有什么客戶,能找到一個就算一個,把他們拉到小棚子里做自我介紹,我們是來自中國的華為。”2月22日下午,在2016世界移動通信展(又稱“巴展”)華為公司主展廳的接待室里,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回憶說。今天,他是華為整個“巴展”的負責人,他說華為已經有5000多個客戶。

“巴展”的前身是戛納展,因為戛納太小,收費又貴,所以2005年搬到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從此,每年2月,由 GSM協會(成員包括全球218個國家和地區的780多家移動通信運營商和220多家設備制造商)主辦的“巴展”就會舉行。今年的參展商達到1900多家,比去年多近400家。

華為今年的主展廳有5800平方米,比去年多2000平方米,增加的面積主要是給合作伙伴使用,比如SAP和微軟。2005年華為第一次來“巴展”,面積不到100平方米。

聚焦管道戰略

華為主展廳的對面是三星。我在三星展臺上看到了他們1988年發布的第一臺手機,“大哥大”。三星電子真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28年了,在手機領域多少雨打風吹去,而三星一直站在前列,去年的手機出貨量仍是全球第一。

1988年,華為剛剛誕生。今天,華為已經是全球領先的信息及通信(ICT)解決方案供應商,預計2015年銷售收入3954億元人民幣,相當于609億美元。世界50強的電信運營商,華為服務其中的45家。華為17萬名員工中有7.6萬名為研發人員,有82471人為持股員工(2015年底數據)。在《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上,華為排228位,2014年收入為468億美元,利潤為45.2億美元。

今天三星電子比華為還大不少。《財富》世界500強,三星電子是第13名,收入為1958億美元,凈利潤為219億美元(2014)。根據三星電子發布,2015年凈利潤下滑19%,這樣算下來大致是184億美元。

但顯然,華為和三星的差距在縮小,雖然三星電子擁有極其龐大的產品線,在通信設備領域也有涉及。

我問徐文偉,華為有benchmark(對標公司)嗎?或者說,華為想成為誰加誰再加誰?

他的回答是沒有。在CT領域,也就是通信市場,華為和愛立信、諾基亞是對手;在IT市場上,華為和HP、IBM這樣的公司是對手,特別是在企業級業務方面;在消費類電子方面,由于華為手機的全球出擊,以及在筆記本電腦等終端產品領域開始發力,又和三星、聯想打在了一起。似乎只有在谷歌、阿里、騰訊這樣的應用市場,華為沒有進入。在亞馬遜擅長的云服務市場,華為也在和運營商一起布局“混合云”。

華為的戰略究竟是什么?可能是這樣一句:華為未來將聚焦管道戰略,引領大數據大流量時代。在華為看來,數字社會就是大數據大流量時代,相對于的ICT需求,既包括信息存儲與處理(云計算中心),也包括信息傳送(網絡基礎設施),還包括信息呈現(網絡終端),這三種需求分別對應著華為的企業業務、運營商業務和消費者業務。華為要在這三個地方都出類拔萃。

管道戰略好像是任正非三年前提出的,和管道相對應的概念是內容。當時他說,“現在享受互聯網的人很幸福,做內容的人賺了很多錢,提供管道服務的人(注:指運營商)和我們這個做設備的人沒賺到什么錢。但內容都是要通過管道來傳送的,大家都來點呢(注:指都做內容),小的管道服務商就堵了,因為他們沒有那么大的帶寬。小的管道服務商沒有了,沒有他們用低價撬動市場了,這時候能提供超級服務的大管道服務商就可以減少惡性競爭的壓力。”顯然,華為相信未來是信息內容的洪流時代、海洋時代,會大爆發(想想今天的視頻化趨勢吧),而“提供傳輸信息的技術”就是華為的持久戰略。

華為的擴張方向和業務邊界

我在“巴展”現場聽了華為輪值CEO郭平的演講。印象最深的是一句俏皮話:可能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拿出手機,但是沒有信號。他的意思是,未來數字社會的氧氣就是連接。

華為在2014年首次發布了全球連接指數(GCI),預計到2025年全球將有1000億連接,55%的連接將集中在商業領域,如智能化生產、智慧城市等;45%的連接應用在智能家居、車聯網、可穿戴設備等面向消費者的領域。70億地球人的連接可能只會占到世界總連接數的10%,而絕大部分的聯接則會是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在華為看來,今天99%的設備還沒有被連接。

在5G時代到來前(華為預計5G商用最早也要到2020年,真正大規模部署需要更多時間),華為準備做三件事:增強聯接能力,使運營商支持廣泛應用的物聯網市場成為可能;從供給驅動轉變為需求驅動,賦能于垂直行業(如平安城市); 重新定義網絡能力,幫助運營商構建軟件定義的網絡架構,構建大數據運營能力。

在2016年的新年獻辭中,郭平代表華為管理層提出:“預計到2025年,全球將新增40億的寬帶用戶,超過1000億的物也將被聯接起來,每個人消耗的流量也將增長500倍以上。滾滾數據洪流水,浪花淘盡英雄,我們切莫辜負了信息時代慷慨的成長機遇。”

從“巴展”上華為發布的幾份白皮書來看,預計到2020年,全球的MBB 用戶數(Mobile Broadband,移動寬帶業務)就將達到67億,平均每人每月需要消耗5GB流量,全球的連接數有望達到310億。華為已經開始幫助許多運營商部署4.5G的預商用或實驗網絡;打造融合、開放、面向未來可持續演進的Small Cell網絡;建立NB-IoT(窄帶蜂窩物聯網),在有效提供深度室內覆蓋的同時,支持大量的低吞吐率、超低成本設備連接;隨著視頻成為MBB基礎業務,華為正在幫助運營商構建高清視頻體驗無處不在的MBB網絡,促進數據流量增長、提升收益。

這樣一個充滿進取精神和擴張性的華為,還有擴張的邊界嗎?

“當然有,什么都做最后的結果一定是什么都做不好。我們的邊界就是‘上不碰應用’,比如微軟這樣的應用軟件;‘下不碰數據’,比如互聯網公司要拿數據變現,我們是只傳輸,不變現。我們絕不做‘黑寡婦’。”徐文偉說。

“黑寡婦”是任正非說過的一個概念,它是拉丁美洲的一種蜘蛛,這種蜘蛛在交配后,母蜘蛛就會吃掉公蜘蛛,作為自己孵化幼蜘蛛的營養。任正非提醒說,“以前華為跟別的公司合作,一兩年后,華為就把這些公司吃了或甩了。我們一定要尋找更好的合作模式,實現共贏,更加開放,對內、對外都要開放。”

徐文偉說,開放、合作、共贏是華為今年參展的主題。很多解決方案不是華為自己能提供的,有些方案甚至要靠競爭對手的幫助,“今年比去年增加的面積,主要就是給合作對象包括競爭對手用”。華為在“云”方面的推進,主要也是和運營商一起。

華為的戰略已經比較清晰:就是在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全聯接的數字新時代,在人工智能、3D成像、虛擬現實、心靈感應、柔性屏幕等新技術浪潮的背景下,推動物理世界和人類溝通方式的顛覆性革新。類似無人駕駛技術和交通系統聯動、智能手機個性化購物、虛擬醫生遠程診斷智能配藥、城市建筑物農作物種植等新技術,正在持續促進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相互驅動、深度融合,這種融合將產生新的生產關系,推動經濟形態不斷發生演變,有效帶動實體經濟生命力。而華為,希望在構建全聯接世界的過程中,發揮引領性的角色。

華為的終端戰略

華為為什么從運營商和企業級業務切入消費者終端業務,從智能手機、智能手表到筆記本電腦頻頻出擊?理解了上述華為戰略,則答案并不復雜,只有更好地推動終端業務,才能激發消費者更多的數字消費需求(如視頻);消費者需求反過來又會對運營商提出更高的升級和改善要求,進而催生對設備供應和解決方案的需求。這是一個互相促進和加強的正循環。

任正非在今年1月華為市場工作大會上說,華為終端要敢于5年內超越1000億美金的銷售收入,一定要立足打造中高端品牌,通過中高端帶動中低端的銷售。

在“巴展”上,華為正式發布了MateBook二合一筆記本電腦。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說,移動辦公市場仍有很大的空間,消費者需要一個像蘋果那樣漂亮的Windows電腦,微軟Surface的更迭也讓人看到了這一增量市場的存在,MateBook將幫助華為補上PC這一缺口。

從硬件配置看,MateBook配置了第六代智能英特爾酷睿m處理器,使Matebook實現了無風扇設計,在640克的輕盈“身段”和6.9毫米的纖薄“身型”下仍能提供完整PC功能和性能表現。余承東在演講中強調了MateBook “二合一”的特色,在他看來,華為要圍繞工作、生活、起居、出行的全場景構筑無縫智能生活,而只要人還在辦公,無論是辦公室和家里,PC就仍是不可取代的。筆記本電腦滿足了人們對移動計算的需求,平板電腦能帶來全新的觸控體驗,2合1筆記本的誕生就非常自然。由于MateBook和英特爾聯手,第六代智能酷睿處理器能將整體平臺功耗降低80%,TDP功耗降低22%,新的核芯顯卡可在更低功耗下提供更出色的3D圖形性能,處理器性能提升超過17%,從而為商業客戶和消費者這兩類客戶群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可管理性、生產力表現、游戲性能和更豐富的視覺和音頻體驗。事實上,華為和英特爾聯手的方向是重新定義個人計算,演繹技術所能帶來的全新體驗。

華為正在圍繞全連接世界全面出擊,而且通過在各種終端的發力,直接和消費者建立連接,向全球終端領域的“品牌驅動者”躍升,品牌戰略將在華為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3到5年后,華為可能發展到什么規模呢?

我的預言是,如果終端業務繼續順利發展,終端、企業級、運營商業務相互加強,按照年均收入增速15%左右的話,華為在3年后和5年后的銷售規模會達到900億美元以上和1300億美元左右;如果年均增速20%左右,則3年后收入在1200億美元以上,5年后在1900億美元左右。華為可望進入《財富》500強的前50強。用余承東的話,華為終端業務希望3年躋身世界第2,5年成為世界第1。

如果華為能夠發展得更快,如同2015年比2014年增加37%那樣,上面的預測將顯得非常保守。但是,必須意識到,華為在更多跑道上同時賽跑,挑戰也是巨大的。據Canaccord Genuity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利潤,蘋果差不多占91%,三星占14%多一點。其余全部智能手機企業的總利潤為負。只是量的增加,未必是好的路徑。有時,越擴張,風險也越大。

無論是從“慎終如始,為而不恃,功成弗居”的角度,還是從終端業務無比慘烈的競爭現實看,華為都絲毫輕松不得。一部關于華為的史詩,曾經曲折,今天燦爛,展望明天,慷慨未央。

關鍵字:華為手機谷歌

本文摘自:秦朔朋友圈

x 不是三星,不是IBM,不是愛立信,華為想做誰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數據網絡企業動態 → 正文

不是三星,不是IBM,不是愛立信,華為想做誰

責任編輯:jackye 作者:秦朔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2-24 09:31:07 本文摘自:秦朔朋友圈

不是三星,不是IBM,不是愛立信,華為想做誰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還在戛納辦的時候,華為還很不起眼,是在海灘上建了一個小棚子當展位。我們也沒有什么客戶,能找到一個就算一個,把他們拉到小棚子里做自我介紹,我們是來自中國的華為。”2月22日下午,在2016世界移動通信展(又稱“巴展”)華為公司主展廳的接待室里,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回憶說。今天,他是華為整個“巴展”的負責人,他說華為已經有5000多個客戶。

“巴展”的前身是戛納展,因為戛納太小,收費又貴,所以2005年搬到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從此,每年2月,由 GSM協會(成員包括全球218個國家和地區的780多家移動通信運營商和220多家設備制造商)主辦的“巴展”就會舉行。今年的參展商達到1900多家,比去年多近400家。

華為今年的主展廳有5800平方米,比去年多2000平方米,增加的面積主要是給合作伙伴使用,比如SAP和微軟。2005年華為第一次來“巴展”,面積不到100平方米。

聚焦管道戰略

華為主展廳的對面是三星。我在三星展臺上看到了他們1988年發布的第一臺手機,“大哥大”。三星電子真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28年了,在手機領域多少雨打風吹去,而三星一直站在前列,去年的手機出貨量仍是全球第一。

1988年,華為剛剛誕生。今天,華為已經是全球領先的信息及通信(ICT)解決方案供應商,預計2015年銷售收入3954億元人民幣,相當于609億美元。世界50強的電信運營商,華為服務其中的45家。華為17萬名員工中有7.6萬名為研發人員,有82471人為持股員工(2015年底數據)。在《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上,華為排228位,2014年收入為468億美元,利潤為45.2億美元。

今天三星電子比華為還大不少。《財富》世界500強,三星電子是第13名,收入為1958億美元,凈利潤為219億美元(2014)。根據三星電子發布,2015年凈利潤下滑19%,這樣算下來大致是184億美元。

但顯然,華為和三星的差距在縮小,雖然三星電子擁有極其龐大的產品線,在通信設備領域也有涉及。

我問徐文偉,華為有benchmark(對標公司)嗎?或者說,華為想成為誰加誰再加誰?

他的回答是沒有。在CT領域,也就是通信市場,華為和愛立信、諾基亞是對手;在IT市場上,華為和HP、IBM這樣的公司是對手,特別是在企業級業務方面;在消費類電子方面,由于華為手機的全球出擊,以及在筆記本電腦等終端產品領域開始發力,又和三星、聯想打在了一起。似乎只有在谷歌、阿里、騰訊這樣的應用市場,華為沒有進入。在亞馬遜擅長的云服務市場,華為也在和運營商一起布局“混合云”。

華為的戰略究竟是什么?可能是這樣一句:華為未來將聚焦管道戰略,引領大數據大流量時代。在華為看來,數字社會就是大數據大流量時代,相對于的ICT需求,既包括信息存儲與處理(云計算中心),也包括信息傳送(網絡基礎設施),還包括信息呈現(網絡終端),這三種需求分別對應著華為的企業業務、運營商業務和消費者業務。華為要在這三個地方都出類拔萃。

管道戰略好像是任正非三年前提出的,和管道相對應的概念是內容。當時他說,“現在享受互聯網的人很幸福,做內容的人賺了很多錢,提供管道服務的人(注:指運營商)和我們這個做設備的人沒賺到什么錢。但內容都是要通過管道來傳送的,大家都來點呢(注:指都做內容),小的管道服務商就堵了,因為他們沒有那么大的帶寬。小的管道服務商沒有了,沒有他們用低價撬動市場了,這時候能提供超級服務的大管道服務商就可以減少惡性競爭的壓力。”顯然,華為相信未來是信息內容的洪流時代、海洋時代,會大爆發(想想今天的視頻化趨勢吧),而“提供傳輸信息的技術”就是華為的持久戰略。

華為的擴張方向和業務邊界

我在“巴展”現場聽了華為輪值CEO郭平的演講。印象最深的是一句俏皮話:可能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拿出手機,但是沒有信號。他的意思是,未來數字社會的氧氣就是連接。

華為在2014年首次發布了全球連接指數(GCI),預計到2025年全球將有1000億連接,55%的連接將集中在商業領域,如智能化生產、智慧城市等;45%的連接應用在智能家居、車聯網、可穿戴設備等面向消費者的領域。70億地球人的連接可能只會占到世界總連接數的10%,而絕大部分的聯接則會是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在華為看來,今天99%的設備還沒有被連接。

在5G時代到來前(華為預計5G商用最早也要到2020年,真正大規模部署需要更多時間),華為準備做三件事:增強聯接能力,使運營商支持廣泛應用的物聯網市場成為可能;從供給驅動轉變為需求驅動,賦能于垂直行業(如平安城市); 重新定義網絡能力,幫助運營商構建軟件定義的網絡架構,構建大數據運營能力。

在2016年的新年獻辭中,郭平代表華為管理層提出:“預計到2025年,全球將新增40億的寬帶用戶,超過1000億的物也將被聯接起來,每個人消耗的流量也將增長500倍以上。滾滾數據洪流水,浪花淘盡英雄,我們切莫辜負了信息時代慷慨的成長機遇。”

從“巴展”上華為發布的幾份白皮書來看,預計到2020年,全球的MBB 用戶數(Mobile Broadband,移動寬帶業務)就將達到67億,平均每人每月需要消耗5GB流量,全球的連接數有望達到310億。華為已經開始幫助許多運營商部署4.5G的預商用或實驗網絡;打造融合、開放、面向未來可持續演進的Small Cell網絡;建立NB-IoT(窄帶蜂窩物聯網),在有效提供深度室內覆蓋的同時,支持大量的低吞吐率、超低成本設備連接;隨著視頻成為MBB基礎業務,華為正在幫助運營商構建高清視頻體驗無處不在的MBB網絡,促進數據流量增長、提升收益。

這樣一個充滿進取精神和擴張性的華為,還有擴張的邊界嗎?

“當然有,什么都做最后的結果一定是什么都做不好。我們的邊界就是‘上不碰應用’,比如微軟這樣的應用軟件;‘下不碰數據’,比如互聯網公司要拿數據變現,我們是只傳輸,不變現。我們絕不做‘黑寡婦’。”徐文偉說。

“黑寡婦”是任正非說過的一個概念,它是拉丁美洲的一種蜘蛛,這種蜘蛛在交配后,母蜘蛛就會吃掉公蜘蛛,作為自己孵化幼蜘蛛的營養。任正非提醒說,“以前華為跟別的公司合作,一兩年后,華為就把這些公司吃了或甩了。我們一定要尋找更好的合作模式,實現共贏,更加開放,對內、對外都要開放。”

徐文偉說,開放、合作、共贏是華為今年參展的主題。很多解決方案不是華為自己能提供的,有些方案甚至要靠競爭對手的幫助,“今年比去年增加的面積,主要就是給合作對象包括競爭對手用”。華為在“云”方面的推進,主要也是和運營商一起。

華為的戰略已經比較清晰:就是在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全聯接的數字新時代,在人工智能、3D成像、虛擬現實、心靈感應、柔性屏幕等新技術浪潮的背景下,推動物理世界和人類溝通方式的顛覆性革新。類似無人駕駛技術和交通系統聯動、智能手機個性化購物、虛擬醫生遠程診斷智能配藥、城市建筑物農作物種植等新技術,正在持續促進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相互驅動、深度融合,這種融合將產生新的生產關系,推動經濟形態不斷發生演變,有效帶動實體經濟生命力。而華為,希望在構建全聯接世界的過程中,發揮引領性的角色。

華為的終端戰略

華為為什么從運營商和企業級業務切入消費者終端業務,從智能手機、智能手表到筆記本電腦頻頻出擊?理解了上述華為戰略,則答案并不復雜,只有更好地推動終端業務,才能激發消費者更多的數字消費需求(如視頻);消費者需求反過來又會對運營商提出更高的升級和改善要求,進而催生對設備供應和解決方案的需求。這是一個互相促進和加強的正循環。

任正非在今年1月華為市場工作大會上說,華為終端要敢于5年內超越1000億美金的銷售收入,一定要立足打造中高端品牌,通過中高端帶動中低端的銷售。

在“巴展”上,華為正式發布了MateBook二合一筆記本電腦。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說,移動辦公市場仍有很大的空間,消費者需要一個像蘋果那樣漂亮的Windows電腦,微軟Surface的更迭也讓人看到了這一增量市場的存在,MateBook將幫助華為補上PC這一缺口。

從硬件配置看,MateBook配置了第六代智能英特爾酷睿m處理器,使Matebook實現了無風扇設計,在640克的輕盈“身段”和6.9毫米的纖薄“身型”下仍能提供完整PC功能和性能表現。余承東在演講中強調了MateBook “二合一”的特色,在他看來,華為要圍繞工作、生活、起居、出行的全場景構筑無縫智能生活,而只要人還在辦公,無論是辦公室和家里,PC就仍是不可取代的。筆記本電腦滿足了人們對移動計算的需求,平板電腦能帶來全新的觸控體驗,2合1筆記本的誕生就非常自然。由于MateBook和英特爾聯手,第六代智能酷睿處理器能將整體平臺功耗降低80%,TDP功耗降低22%,新的核芯顯卡可在更低功耗下提供更出色的3D圖形性能,處理器性能提升超過17%,從而為商業客戶和消費者這兩類客戶群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可管理性、生產力表現、游戲性能和更豐富的視覺和音頻體驗。事實上,華為和英特爾聯手的方向是重新定義個人計算,演繹技術所能帶來的全新體驗。

華為正在圍繞全連接世界全面出擊,而且通過在各種終端的發力,直接和消費者建立連接,向全球終端領域的“品牌驅動者”躍升,品牌戰略將在華為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3到5年后,華為可能發展到什么規模呢?

我的預言是,如果終端業務繼續順利發展,終端、企業級、運營商業務相互加強,按照年均收入增速15%左右的話,華為在3年后和5年后的銷售規模會達到900億美元以上和1300億美元左右;如果年均增速20%左右,則3年后收入在1200億美元以上,5年后在1900億美元左右。華為可望進入《財富》500強的前50強。用余承東的話,華為終端業務希望3年躋身世界第2,5年成為世界第1。

如果華為能夠發展得更快,如同2015年比2014年增加37%那樣,上面的預測將顯得非常保守。但是,必須意識到,華為在更多跑道上同時賽跑,挑戰也是巨大的。據Canaccord Genuity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利潤,蘋果差不多占91%,三星占14%多一點。其余全部智能手機企業的總利潤為負。只是量的增加,未必是好的路徑。有時,越擴張,風險也越大。

無論是從“慎終如始,為而不恃,功成弗居”的角度,還是從終端業務無比慘烈的競爭現實看,華為都絲毫輕松不得。一部關于華為的史詩,曾經曲折,今天燦爛,展望明天,慷慨未央。

關鍵字:華為手機谷歌

本文摘自:秦朔朋友圈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邑县| 巴塘县| 固原市| 高淳县| 临泽县| 永靖县| 霸州市| 大兴区| 丁青县| 专栏| 曲周县| 革吉县| 黄山市| 鸡泽县| 施秉县| 澎湖县| 蛟河市| 宿松县| 孟州市| 色达县| 大关县| 临夏市| 华亭县| 祥云县| 清镇市| 弥勒县| 文登市| 齐齐哈尔市| 弥勒县| 自贡市| 辽宁省| 罗江县| 宁武县| 金乡县| 贡山| 甘孜县| 伊宁县| 永年县| 天镇县| 鲜城| 仲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