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數據網絡企業動態 → 正文

侯為貴終于要退休了!中興和華為的差距是這樣拉開的

責任編輯:editor004 作者:李娜 吳豐恒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1-15 11:09:27 本文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侯為貴要退休了。

“未來總有一天,出于某種原因,每個人都會有退休的時候。當公司狀況良好而且運營正常時,我會退休的。”3年前,已經71歲的侯為貴穿著他喜歡的淺藍色襯衫、藏藍色夾克出現在中興通訊的換屆選舉上,身形清瘦但精神依然飽滿,當時他已經向外界釋放出了退休的意愿。

1月7日晚間,中興通訊的一紙公告正式宣布了侯為貴作為“中興舵手”時代的結束——擔任中興通訊董事長12年的侯為貴表示不再參選新一屆董事會,新的人選將于3月份選舉宣布。

從1985年深圳一處雜草叢生的簡易房內開始創業,侯為貴堅持了30年,完整地經歷了中國通信技術從落后到崛起,再到趕超的過程。“曾經看過侯創業時的一張照片,十幾個人住在一個工棚里,煮一盆菜圍在一起吃飯,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代的創業者和企業家,侯為貴無疑是為中國通信行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通訊專家項立剛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對于未來,侯為貴表示,不在其位就不再參與,也不需要參與了, “我今年就要75了,人生總要有不同的階段。”

“但事實上,沒到正式退休的那一刻,董事長是閑不下來的,上個月他還去了一趟海外,到公司的海外駐點走了一圈。”中興內部人士利樂(化名)告訴本報記者。

  侯為貴

不一樣的創一代

1981年,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作為航天691廠技術科長、技術專家的侯為貴被選派前往美國負責技術和設備引進。1985年,43歲的侯為貴來到深圳,創辦了深圳中興半導公司,由航天691廠和運興香港電子企業及另外一家國有企業三家聯合投資,這就是中興通訊的前身。

創立初期的中興,和大多數中國公司一樣,經營著“三來一補”業務。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步中的中國通信行業炙手可熱。侯為貴也在摸索嘗試中發現了通信設備的商機。

1986年,侯為貴用做貿易掙來的錢成立研發小組,專攻交換機領域,1989年研發出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程控交換機,中興也隨之轉型為通信設備制造商。到1992年,中興合同銷售額已經突破1億元。

有人說,中國通信設備市場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國際市場。80年代的“七國八制”,中國通信市場被國外巨頭所壟斷,以“巨大中華”——巨龍、大唐、中興、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與國外巨頭一邊學習一邊競爭,終于闖出一方天地。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侯為貴作為技術專家的敏銳嗅覺和堅持不懈的研發投入,當時弱小的中興是很難爭得立足之地的。

前10年的發展,讓中興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也在產權模式上進行了創新。1993年,侯為貴推動了中興第一次產權改革,與30多名自然人組建了民營企業中興維先通;與691廠、深圳廣宇工業合資成立了中興新通訊,兩家國有企業控股51%,維先通占股份49%,并由后者承擔經營責任,侯為貴出任總經理。

這一舉措開創了國內“國有控股,授權經營”的混合經濟模式,也奠定了中興以后的發展基礎。

實際上,出生于1941年的侯為貴,和聯想的柳傳志、長虹的倪潤峰、華為的任正非、萬向的魯冠球這些聲名遠播的企業家同屬于一代人,不同的是,在第一代企業家群體中,侯為貴幾乎是最低調的,鮮有采訪及內部講話流出。

“這和侯總的出身背景有關系,他做過老師,有讀書人的簡樸和務實。”利樂說。

侯為貴也曾說自己是一個不善于在公眾場合表達的人,“我的性格內向一點,這不一定是優點,對于管理企業來講,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管理企業各有各的招數,最后看的是結果。”

“他不像任正非,任正非有一點‘酒肉穿腸過’的感覺,侯為貴有點像‘道’,很多時候他吃素,在修行。”一名曾在中興任職多年的離職老員工王安(化名)如是評價侯為貴。

“我第一次跟侯總接觸是在1992年初,他戴著一副黑色眼鏡,有長者的和藹可親,跟任正非那種居高臨下的威嚴感不一樣。侯總和員工之間是一種咨詢式的交流:你看看這個怎么樣啊?你有什么想法啊?都可以談。他為人非常大度,不斤斤計較,發火的時候也不會大聲吼叫。” 另一名在中興、華為均任職過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秀才”和“兵”

“一個卓越的企業總體上的表現,是能掌握好盈利能力和發展速度之間的平衡。中興通訊距離卓越的企業還有一些距離,但我們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投資者和股民希望企業的業績每個月都在上升,但他們更多看到的仍然是短期利益,作為公司的決策者和管理者,不能只顧當期利潤而忽略長期發展。”在侯為貴的眾多決策發言中,平衡是一個被提及頻率非常高的詞。

在侯為貴看來,如果領導者只考慮五年以后怎么樣,現在就要賠著做五年,這肯定不行,企業這樣經營,股民肯定要拿腳投票。從投入到產出,三年的時間大家還能接受,如果超過五年,通常企業很難承受。這種事做多了,企業就活不下去了,能掌握好公司的長期戰略發展和當期經營的平衡,就是個比較好的經營者。

“侯總的風格比較務實、穩健,不像任正非敢‘賭’因為如果賭輸了,可能結果就跟大唐一樣,大唐賭TD,就沒有賭贏。”王安說。

事實上,不僅僅是內部員工,同行、供應商以及合作伙伴都會經常把中興和華為拿來做比較,畢竟兩家企業的創始人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年齡相差無幾,都在80年代選擇了創業,都選擇了電信領域,業務高度重合。

但從管理風格上看,侯為貴和任正非卻各自有著鮮明的特點。

侯為貴上學時是尖子生,畢業后教了兩年書,后來進入691廠,從技術工人到車間主任,再到技術科長,始終是廠里技術水平最高的專家,而且一干就是20多年。他屬于典型的知識分子類型,穩健,很少有過激行為。相較之下,任正非雖然出身于知識分子家庭,但當過兵,軍旅生涯在他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因此他也把很強的軍人氣質植入到華為當中,比如絕對的服從、執行,超高的工作強度,狼性精神等,在經營上也敢于冒險,不循常規。

“任正非軍人出身,對過往那個時代的信仰也好、崇拜也好,造就了敢于大手筆去戰斗的風格。比如說華為的股票,有分紅的權利沒有投票的權利,在深圳特區這樣做是可以的,但從全國范圍來看,沒有第二家。所以他做了很多創新,對于不是必勝的事,愿意賭的性格在任正非身上顯露無遺。”王安對《第一財經日報》說,而作為工程師出身的侯為貴比較強調溝通,為人寬容,強調經驗。

前中興高級副總裁何士友是這樣描述他所認識的侯為貴和任正非的:“1992年我初次接觸侯總的時候,就感覺他像國有企業的廠長,一個老工程師的感覺,對人比較慈和友好,比較強調人性化的一面。而任正非主導的華為則完全按照軍事化的方式管理人,賞罰分明。”

在王安看來,侯為貴這種風格的正式確立可能是在中興經歷“小靈通事件”之后。

“中興在2002、2003年的時候有一個轉型,當時中興做小靈通特別成功,超過了UT斯達康,小靈通一下子把公司給救活了,從那時起中興才開始做手機。”在王安看來,當時中興的手機業務讓華為都直稱羨慕,但也就是在那段時間后,中興與華為的差距慢慢被拉開了。

“最早的時候,兩家的差距基本沒有,一個100億,一個80億,基本在一個水平上,但是從2004年以后,中興與華為的差距越來越大,一開始華為是中興的1.5倍、2倍、2.5倍,到現在差不多3倍。”王安認為,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侯總作為管理者更加注重經營的現金流。

中興、華為的差距拉開就是從做小靈通開始的,中興嘗到了賺快錢甜頭。還有一個原因是3G技術路線的選擇,WCDMA和CDMA,中興選擇了CDMA,但技術先進的CDMA成本高,反而市場表現不如華為選擇的WCDMA。

“華為在早期的時候聚焦是在固網上,因為那時候手機的能力還沒有做起來,大家還是做有線、路由、交換為主。2004年以后,華為變得更加重視技術研發投入;中興則更加務實,重視現金流;技術路線上,中興選擇了CDMA,華為選擇了WCDMA,但CDMA后來被高通也放棄掉了,授權費各方面成本都很高,所以沒法進行大規模普及,WCDMA專利分散,方便大家形成交叉專利,很快成本就能降下來,華為抓住了這個機會。”

不過王安也認為,技術只是一種武器,究其根本還是公司策略導致的。“一個是激進型,一個是穩健型的,兩個公司創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們去找什么樣的人、找什么樣的研發人員。中興前任總裁是南京郵電學院老師,身上有書卷氣,所以他會認為CDMA就是好,但好技術在商業上卻不一定能成功。最簡單的例子是摩托羅拉的依星計劃,它計劃發射28顆衛星,就再也不用布網了,這個想法是好的,但被成本拖累了。”

對于這個問題,項立剛對本報記者表示,他曾經也和侯為貴聊過,“我說為什么你看一些東西比華為準但后來又被超過了,侯為貴說我不是比華為準,我是跟蹤了很多東西,一看到這個機會非常大,我就發力,一看到機會不大,漸漸就放棄了。”

從侯的回答中,項立剛說可以看出其與任正非的不同:任正非是軍人出身,力出一孔,這就是軍人的風格。侯為貴就是比較溫和,相對比較均衡。“所以在中興工作,壓力相對華為也小一些。”項立剛說。

王安表示,這兩種風格都有自己明顯的特點:中興沉穩有余,進取不足;華為揮斥方遒。不過這種求穩的風格雖然讓中興整個企業都變得四平八穩,可能沒有什么太大的銳氣,但也幫助公司渡過了眾多難關。“2009年以來很多同行業公司已經消失了,而中興、華為在全世界站住了腳,也不容易,這點員工的感受特別深。”

堅持與改革

私下里,侯為貴也秉承了“國企老廠長”的低調、簡樸風格,甚至有點過分傳統。

雖然在商場馳騁,但私底下的侯為貴有幾個習慣是雷打不動的:飛機上看書、堅持坐經濟艙和愛運動。

“侯總出國的時候基本上是坐經濟艙,不是說公司承擔不起這點錢,畢竟只是幾萬塊錢,但他還是要堅持坐經濟艙;還有出國訪問時一定要去比較艱苦地方視察下,和員工吃頓便飯;不用電腦辦公,上傳下達是打紙質報告。可能一方面是要給下屬做表率,一方面也是那個年代的人養成的習慣。”王安對本報記者說。

利樂也透露,侯總沒有專屬的秘書,他身邊的行政秘書還是以前當過保安的,現在有點保鏢的意思。

“有一次我聽高曉峰講他爺爺,吃完飯還拿饅頭片把碗給擦了一遍,擦干凈了,水一沖就行了,這不像平時在家里,在外面多少你還得留點兒面。但侯為貴就有點這樣,出差的時候經常讓人帶著電飯煲,帶點米,在賓館里面煮粥,他不是百分之百的素食主義者,但我知道他很少吃肉。”王安對記者說。

“侯為貴是老一輩的創業者、企業家,和現在的年輕創業者不一樣,現在的創業者很多都是20多歲,大學畢業,拿到投資去創業。侯為貴是先在國企工作了二十幾年,當上了小領導,四十幾歲又出來在深圳開始創業。他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做什么我不知道,但曾經看過他們一張照片,二十幾個人住在一個工棚里,煮一盆菜圍在一起吃飯。他做電子表、電風扇,在不斷摸索嘗試的過程中找到一個機會,做通信設備。”項立剛說,作為老一代的創業者,侯為貴是非常成功的,不能說他和華為有差距就不成功,他也是為中國的通信行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000億也是很牛的。

業內有人評價侯為貴和任正非的風格說,侯為貴是一個典型的東方企業家,只不過他是一個傾向于學習西方企業經驗的東方企業家;而任正非則更接近西方企業家的特點,只不過他是一個對中國環境有深刻理解的西方企業家。侯為貴的語言能力和演講才能和他的性格一樣,溫和、穩健,雖然缺乏任正非的偏執、犀利、思辨的鋒芒,但是卻以其中庸而深刻的哲理,影響著中興的氣候。

事實上,通訊行業這幾年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運營商的網絡基礎設施開始在彼此間共享,歐美運營商不斷聚合,傳統企業及其商業模式正在被新生力量挑戰和顛覆,同時它們也可能被迅速更新的、更有活力的模式與產品所替代。

一向“求穩”的侯為貴,此時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多年來堅持“穩健、平衡”的行事風格,考慮以變制變。他在內部講話中說,這種情況下,如果固守電信業或許還能贏得一席之地,但如果固守傳統的電信思維,那么,未來可能會一敗涂地。

“這一點也是公司真正認識到了問題。”利樂說。

經歷了2013年的巨虧之后,侯為貴在中興的戰略、組織和人事上進行了重大調整。中興內部最高決策機構經委會宣布成立終端事業部,獨立運營,并將政企網提升為公司二級經營單位,同時對“少壯派”曾學忠等委以重任,70后的曾學忠成為中興終端業務的負責人,要知道,此前終端在中興的業務占比中被寄望達到50%以上。

這意味著,中興2C市場的改革重任被放在了一個更接近消費者、具備互聯網思維的年輕人身上,這在中興的歷史上并不多見。或許,這也是侯為貴在卸任前,為堅持了30多年“穩健”風格的中興基因改造埋下的一個重要伏筆。

關鍵字:侯為貴華為

本文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x 侯為貴終于要退休了!中興和華為的差距是這樣拉開的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數據網絡企業動態 → 正文

侯為貴終于要退休了!中興和華為的差距是這樣拉開的

責任編輯:editor004 作者:李娜 吳豐恒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6-01-15 11:09:27 本文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侯為貴要退休了。

“未來總有一天,出于某種原因,每個人都會有退休的時候。當公司狀況良好而且運營正常時,我會退休的。”3年前,已經71歲的侯為貴穿著他喜歡的淺藍色襯衫、藏藍色夾克出現在中興通訊的換屆選舉上,身形清瘦但精神依然飽滿,當時他已經向外界釋放出了退休的意愿。

1月7日晚間,中興通訊的一紙公告正式宣布了侯為貴作為“中興舵手”時代的結束——擔任中興通訊董事長12年的侯為貴表示不再參選新一屆董事會,新的人選將于3月份選舉宣布。

從1985年深圳一處雜草叢生的簡易房內開始創業,侯為貴堅持了30年,完整地經歷了中國通信技術從落后到崛起,再到趕超的過程。“曾經看過侯創業時的一張照片,十幾個人住在一個工棚里,煮一盆菜圍在一起吃飯,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代的創業者和企業家,侯為貴無疑是為中國通信行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通訊專家項立剛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對于未來,侯為貴表示,不在其位就不再參與,也不需要參與了, “我今年就要75了,人生總要有不同的階段。”

“但事實上,沒到正式退休的那一刻,董事長是閑不下來的,上個月他還去了一趟海外,到公司的海外駐點走了一圈。”中興內部人士利樂(化名)告訴本報記者。

  侯為貴

不一樣的創一代

1981年,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作為航天691廠技術科長、技術專家的侯為貴被選派前往美國負責技術和設備引進。1985年,43歲的侯為貴來到深圳,創辦了深圳中興半導公司,由航天691廠和運興香港電子企業及另外一家國有企業三家聯合投資,這就是中興通訊的前身。

創立初期的中興,和大多數中國公司一樣,經營著“三來一補”業務。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步中的中國通信行業炙手可熱。侯為貴也在摸索嘗試中發現了通信設備的商機。

1986年,侯為貴用做貿易掙來的錢成立研發小組,專攻交換機領域,1989年研發出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程控交換機,中興也隨之轉型為通信設備制造商。到1992年,中興合同銷售額已經突破1億元。

有人說,中國通信設備市場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國際市場。80年代的“七國八制”,中國通信市場被國外巨頭所壟斷,以“巨大中華”——巨龍、大唐、中興、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與國外巨頭一邊學習一邊競爭,終于闖出一方天地。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侯為貴作為技術專家的敏銳嗅覺和堅持不懈的研發投入,當時弱小的中興是很難爭得立足之地的。

前10年的發展,讓中興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也在產權模式上進行了創新。1993年,侯為貴推動了中興第一次產權改革,與30多名自然人組建了民營企業中興維先通;與691廠、深圳廣宇工業合資成立了中興新通訊,兩家國有企業控股51%,維先通占股份49%,并由后者承擔經營責任,侯為貴出任總經理。

這一舉措開創了國內“國有控股,授權經營”的混合經濟模式,也奠定了中興以后的發展基礎。

實際上,出生于1941年的侯為貴,和聯想的柳傳志、長虹的倪潤峰、華為的任正非、萬向的魯冠球這些聲名遠播的企業家同屬于一代人,不同的是,在第一代企業家群體中,侯為貴幾乎是最低調的,鮮有采訪及內部講話流出。

“這和侯總的出身背景有關系,他做過老師,有讀書人的簡樸和務實。”利樂說。

侯為貴也曾說自己是一個不善于在公眾場合表達的人,“我的性格內向一點,這不一定是優點,對于管理企業來講,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管理企業各有各的招數,最后看的是結果。”

“他不像任正非,任正非有一點‘酒肉穿腸過’的感覺,侯為貴有點像‘道’,很多時候他吃素,在修行。”一名曾在中興任職多年的離職老員工王安(化名)如是評價侯為貴。

“我第一次跟侯總接觸是在1992年初,他戴著一副黑色眼鏡,有長者的和藹可親,跟任正非那種居高臨下的威嚴感不一樣。侯總和員工之間是一種咨詢式的交流:你看看這個怎么樣啊?你有什么想法啊?都可以談。他為人非常大度,不斤斤計較,發火的時候也不會大聲吼叫。” 另一名在中興、華為均任職過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秀才”和“兵”

“一個卓越的企業總體上的表現,是能掌握好盈利能力和發展速度之間的平衡。中興通訊距離卓越的企業還有一些距離,但我們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投資者和股民希望企業的業績每個月都在上升,但他們更多看到的仍然是短期利益,作為公司的決策者和管理者,不能只顧當期利潤而忽略長期發展。”在侯為貴的眾多決策發言中,平衡是一個被提及頻率非常高的詞。

在侯為貴看來,如果領導者只考慮五年以后怎么樣,現在就要賠著做五年,這肯定不行,企業這樣經營,股民肯定要拿腳投票。從投入到產出,三年的時間大家還能接受,如果超過五年,通常企業很難承受。這種事做多了,企業就活不下去了,能掌握好公司的長期戰略發展和當期經營的平衡,就是個比較好的經營者。

“侯總的風格比較務實、穩健,不像任正非敢‘賭’因為如果賭輸了,可能結果就跟大唐一樣,大唐賭TD,就沒有賭贏。”王安說。

事實上,不僅僅是內部員工,同行、供應商以及合作伙伴都會經常把中興和華為拿來做比較,畢竟兩家企業的創始人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年齡相差無幾,都在80年代選擇了創業,都選擇了電信領域,業務高度重合。

但從管理風格上看,侯為貴和任正非卻各自有著鮮明的特點。

侯為貴上學時是尖子生,畢業后教了兩年書,后來進入691廠,從技術工人到車間主任,再到技術科長,始終是廠里技術水平最高的專家,而且一干就是20多年。他屬于典型的知識分子類型,穩健,很少有過激行為。相較之下,任正非雖然出身于知識分子家庭,但當過兵,軍旅生涯在他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因此他也把很強的軍人氣質植入到華為當中,比如絕對的服從、執行,超高的工作強度,狼性精神等,在經營上也敢于冒險,不循常規。

“任正非軍人出身,對過往那個時代的信仰也好、崇拜也好,造就了敢于大手筆去戰斗的風格。比如說華為的股票,有分紅的權利沒有投票的權利,在深圳特區這樣做是可以的,但從全國范圍來看,沒有第二家。所以他做了很多創新,對于不是必勝的事,愿意賭的性格在任正非身上顯露無遺。”王安對《第一財經日報》說,而作為工程師出身的侯為貴比較強調溝通,為人寬容,強調經驗。

前中興高級副總裁何士友是這樣描述他所認識的侯為貴和任正非的:“1992年我初次接觸侯總的時候,就感覺他像國有企業的廠長,一個老工程師的感覺,對人比較慈和友好,比較強調人性化的一面。而任正非主導的華為則完全按照軍事化的方式管理人,賞罰分明。”

在王安看來,侯為貴這種風格的正式確立可能是在中興經歷“小靈通事件”之后。

“中興在2002、2003年的時候有一個轉型,當時中興做小靈通特別成功,超過了UT斯達康,小靈通一下子把公司給救活了,從那時起中興才開始做手機。”在王安看來,當時中興的手機業務讓華為都直稱羨慕,但也就是在那段時間后,中興與華為的差距慢慢被拉開了。

“最早的時候,兩家的差距基本沒有,一個100億,一個80億,基本在一個水平上,但是從2004年以后,中興與華為的差距越來越大,一開始華為是中興的1.5倍、2倍、2.5倍,到現在差不多3倍。”王安認為,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侯總作為管理者更加注重經營的現金流。

中興、華為的差距拉開就是從做小靈通開始的,中興嘗到了賺快錢甜頭。還有一個原因是3G技術路線的選擇,WCDMA和CDMA,中興選擇了CDMA,但技術先進的CDMA成本高,反而市場表現不如華為選擇的WCDMA。

“華為在早期的時候聚焦是在固網上,因為那時候手機的能力還沒有做起來,大家還是做有線、路由、交換為主。2004年以后,華為變得更加重視技術研發投入;中興則更加務實,重視現金流;技術路線上,中興選擇了CDMA,華為選擇了WCDMA,但CDMA后來被高通也放棄掉了,授權費各方面成本都很高,所以沒法進行大規模普及,WCDMA專利分散,方便大家形成交叉專利,很快成本就能降下來,華為抓住了這個機會。”

不過王安也認為,技術只是一種武器,究其根本還是公司策略導致的。“一個是激進型,一個是穩健型的,兩個公司創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們去找什么樣的人、找什么樣的研發人員。中興前任總裁是南京郵電學院老師,身上有書卷氣,所以他會認為CDMA就是好,但好技術在商業上卻不一定能成功。最簡單的例子是摩托羅拉的依星計劃,它計劃發射28顆衛星,就再也不用布網了,這個想法是好的,但被成本拖累了。”

對于這個問題,項立剛對本報記者表示,他曾經也和侯為貴聊過,“我說為什么你看一些東西比華為準但后來又被超過了,侯為貴說我不是比華為準,我是跟蹤了很多東西,一看到這個機會非常大,我就發力,一看到機會不大,漸漸就放棄了。”

從侯的回答中,項立剛說可以看出其與任正非的不同:任正非是軍人出身,力出一孔,這就是軍人的風格。侯為貴就是比較溫和,相對比較均衡。“所以在中興工作,壓力相對華為也小一些。”項立剛說。

王安表示,這兩種風格都有自己明顯的特點:中興沉穩有余,進取不足;華為揮斥方遒。不過這種求穩的風格雖然讓中興整個企業都變得四平八穩,可能沒有什么太大的銳氣,但也幫助公司渡過了眾多難關。“2009年以來很多同行業公司已經消失了,而中興、華為在全世界站住了腳,也不容易,這點員工的感受特別深。”

堅持與改革

私下里,侯為貴也秉承了“國企老廠長”的低調、簡樸風格,甚至有點過分傳統。

雖然在商場馳騁,但私底下的侯為貴有幾個習慣是雷打不動的:飛機上看書、堅持坐經濟艙和愛運動。

“侯總出國的時候基本上是坐經濟艙,不是說公司承擔不起這點錢,畢竟只是幾萬塊錢,但他還是要堅持坐經濟艙;還有出國訪問時一定要去比較艱苦地方視察下,和員工吃頓便飯;不用電腦辦公,上傳下達是打紙質報告。可能一方面是要給下屬做表率,一方面也是那個年代的人養成的習慣。”王安對本報記者說。

利樂也透露,侯總沒有專屬的秘書,他身邊的行政秘書還是以前當過保安的,現在有點保鏢的意思。

“有一次我聽高曉峰講他爺爺,吃完飯還拿饅頭片把碗給擦了一遍,擦干凈了,水一沖就行了,這不像平時在家里,在外面多少你還得留點兒面。但侯為貴就有點這樣,出差的時候經常讓人帶著電飯煲,帶點米,在賓館里面煮粥,他不是百分之百的素食主義者,但我知道他很少吃肉。”王安對記者說。

“侯為貴是老一輩的創業者、企業家,和現在的年輕創業者不一樣,現在的創業者很多都是20多歲,大學畢業,拿到投資去創業。侯為貴是先在國企工作了二十幾年,當上了小領導,四十幾歲又出來在深圳開始創業。他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做什么我不知道,但曾經看過他們一張照片,二十幾個人住在一個工棚里,煮一盆菜圍在一起吃飯。他做電子表、電風扇,在不斷摸索嘗試的過程中找到一個機會,做通信設備。”項立剛說,作為老一代的創業者,侯為貴是非常成功的,不能說他和華為有差距就不成功,他也是為中國的通信行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000億也是很牛的。

業內有人評價侯為貴和任正非的風格說,侯為貴是一個典型的東方企業家,只不過他是一個傾向于學習西方企業經驗的東方企業家;而任正非則更接近西方企業家的特點,只不過他是一個對中國環境有深刻理解的西方企業家。侯為貴的語言能力和演講才能和他的性格一樣,溫和、穩健,雖然缺乏任正非的偏執、犀利、思辨的鋒芒,但是卻以其中庸而深刻的哲理,影響著中興的氣候。

事實上,通訊行業這幾年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運營商的網絡基礎設施開始在彼此間共享,歐美運營商不斷聚合,傳統企業及其商業模式正在被新生力量挑戰和顛覆,同時它們也可能被迅速更新的、更有活力的模式與產品所替代。

一向“求穩”的侯為貴,此時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多年來堅持“穩健、平衡”的行事風格,考慮以變制變。他在內部講話中說,這種情況下,如果固守電信業或許還能贏得一席之地,但如果固守傳統的電信思維,那么,未來可能會一敗涂地。

“這一點也是公司真正認識到了問題。”利樂說。

經歷了2013年的巨虧之后,侯為貴在中興的戰略、組織和人事上進行了重大調整。中興內部最高決策機構經委會宣布成立終端事業部,獨立運營,并將政企網提升為公司二級經營單位,同時對“少壯派”曾學忠等委以重任,70后的曾學忠成為中興終端業務的負責人,要知道,此前終端在中興的業務占比中被寄望達到50%以上。

這意味著,中興2C市場的改革重任被放在了一個更接近消費者、具備互聯網思維的年輕人身上,這在中興的歷史上并不多見。或許,這也是侯為貴在卸任前,為堅持了30多年“穩健”風格的中興基因改造埋下的一個重要伏筆。

關鍵字:侯為貴華為

本文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尔夫| 海晏县| 乃东县| 山阴县| 景泰县| 黎平县| 阿拉善右旗| 文登市| 咸阳市| 任丘市| 大洼县| 仁布县| 崇州市| 昌图县| 贡觉县| 淮南市| 冀州市| 平和县| 公主岭市| 白朗县| 赤城县| 明溪县| 陆川县| 白沙| 和政县| 连山| 咸阳市| 博爱县| 平阳县| 瓦房店市| 团风县| 丽江市| 资中县| 海盐县| 吴桥县| 汝阳县| 拉孜县| 沧源| 山西省| 大名县| 佳木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