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14日,華為與愛立信續簽了全球專利交叉授權協議,協議覆蓋了兩家公司GSM、UMTS及LTE蜂窩標準在內的無線通信標準相關基本專利。
據華為透露,根據協議,雙方都許可對方在全球范圍內使用自身特有的標準專利技術。同時作為續簽協議的一部分,華為自2016年起將基于實際銷售向愛立信支付許可費。
這是有點拗口的技術表述,但就沒有太多細節的華為與愛立信交叉授權協議,仍然可以大致看出華為無線通信業務(系統設備和手機業務)基于知識產權保護基本玩法和實力。
一、華為在無線通信領域的核心專利儲備已進入第一梯隊
愛立信在無線通信方面的專利,特別是在數據通信領域的專利全球第一,華為與之簽訂交叉授權協議,一方面說明華為繼續遵守國際規則玩法進行手機業務的全球拓展,另一方面,則說明華為在無線通信標準專利方面,已進入全球一線廠家行列,與愛立信可以達成交叉授權,至少說明,愛立信系統產品許多技術方面無法繞開華為的專利,雙方有共同開放專利的基礎條件。
而這種合作,正如任正非對媒體所言,“保護知識產權要成為人類社會的共同命題。別人勞動產生的東西,為啥不保護呢?只有保護知識產權,才會有原創發明的產生。才會有對創新的深度投資及對創新的動力與積極性。”
就在1月13日,任正非在華為市場工作大會談到,“在知識產權的核保護傘下,要加快170個國家的終端業務的布陣點兵”。
這不僅僅是終端業務的全球化的問題,對于華為而言,系統設備更是一個全球化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更需要有自主創新的能力和更為完備的專利積累。
而任正非所說的那個“核”,正是華為經過二十多年自主創新的積累專利技術,和已具備與國際通信巨頭議價的能力。元月13日專利分析公司IFI Claims Patents Services發布的2015年美國專利TOP50名單中,華為以800項專利排名第44名,而這一名單中,上榜的中國內地公司只有華為一家,另外三星排名第二、蘋果排名第11、愛立信排名第20。
如果說把華為通過營造健康的知識產權環境分為合作和創新兩翼的話,那么專利技術的儲備是其最為有力基礎力量。
二、全球化業務要適應國際化規范
在剛剛過去的CES大展上,中國的某家企業因為專利侵權而被CES驅逐,這不是中國企業在CES上第一次被調查。事實上中國企業因為專利侵權而在國際市場失利的案例比比皆是。
2015年國內手機行業的當紅小生小米曾信勢旦旦的要實現全球化,但第一次在印度試水,就因與愛立信的專利糾紛歃血而歸。早在2011年,當時紅極一時的HTC手機,在美國市場就因專利問題受到了蘋果的阻擊,從而喪失了最佳成長的機會,從此一蹶不振。
中國近幾年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與歐美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要進入全球市場,在知識產權方面必須遵守國際上的知識產權規劃,使用他人專利必須付費。
在通信領域,華為面臨的是如何適應國際知識產權的規則約束。任何企業都不可能獨占某一領域的專利技術,即使華為擁有也國際一流企業比肩的通信專利,但手機是一個涵蓋了難以計數專利的電子產品,要讓產品在技術上領先,就必須合理合法的應用前人的技術積累。任正非曾對媒體表示,“我們不強調自主創新,我們強調一定要開放,我們一定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摸時代的腳。我們還是要繼承和發展人類的成果。”這正是顯示了目前科技產品的基本規律。
開放和創新是相輔相承的,專利技術的開放合作是全球企業的主流趨勢,也是技術進步的基礎。雖然在中國科技企業中,華為的技術專利儲備是最多的,但因此固步自封也同樣無法讓企業迅速成長。
“我們要向ITU/3GPP/IETF學習,建立開放的架構,促使數萬公司一同服務信息社會,以公正的秩序引領世界前進。沒有開放合作,我們擔負不起為人類信息社會服務的責任,所以,我們要像3GPP一樣的開放,像蘋果、谷歌……一樣的鏈接數十萬合作伙伴,持續建設和諧的商業生態環境。以自己為中心遲早是要滅亡的。”
任正非的這段話,正說明了華為在與國際性企業知識產權合作過程的開放心態,而這正是華為長久以來技術進步的基礎。
事實上華為與愛立信交叉授權協議,只是華為與國際產業巨頭共同營造符合國際范、健康的知識產權環境的一朵浪花。對華為而言,不管是通過專利互換還是付費使用,都只是創造用戶價值和建立和諧商業生態環境的手段。